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白族的飲食習慣

白族的飲食習慣

1.白族人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擅長腌制火腿、弓魚、螺絲醬、油雞樅、豬肝等各種美味菜肴。大理和其他中部地區的白族人還喜歡吃壹種風味獨特的“生肉”(或“生皮”),即把豬肉烤半熟,然後切成肉片或肉絲,並加入姜、蔥、醋和胡椒招待客人。

2.白族人習慣用“喜洲大號碗”招待客人,這種碗由八種熱菜組成:紅燉紅曲;蛋糊炸酥肉;醬油蒸五花肉和幹鹹菜壹千塊;紅薯或土豆蒸肉;豬頭、豬肝和豬肉制成的幹香。

白扁豆裹上肉末和雞蛋碎;木耳、豆腐、水、雞蛋絲、菜梗做成的雜碎;竹筍炒豬肉條。此外,每位客人都有壹包椰子樹,豐富而不奢侈。

3.白族人吃飯時很有禮貌。吃飯時,長輩應坐在餐桌上,晚輩應依次坐在兩邊或對面。晚輩要隨時給長輩添菜加湯。

4.白族人喜歡喝茶。壹般來說,當喝烤茶時,用小陶瓷茶壺將茶葉變成棕色,並用沸水煮沸。頓時,熱氣沸騰,香氣四溢。壹般烤好的茶要沖三次水,邊沖邊品:第壹口感覺微苦,第二口感覺甘甜醇厚,最後壹口感覺更甜。產品越好吃越香,回味無窮。這就是所謂的“第壹次苦,第二次甜,第三次回味。”

有的地方,喝第二道茶時,會放核桃片、紅糖、奶粉絲等。加入茶中,並在三種茶中加入少量花椒或肉桂,具有獨特的風味。

擴展數據

白服飾

在大理地區,經常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包裹頭部,穿著白色外套和紅色馬甲,或淺藍色外套和黑色天鵝絨衣領的外套。右襯鈕上掛“三須”“五須”銀飾,腰間繡短腰、藍寬褲、繡花鞋。已婚者戴發髻,未婚者將發髻掛在背後或編在頭上,所有這些都用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包裹。

在白族姑娘的頭飾上,有壹個非常熟悉的詞,那就是:浪漫愛情。解說:白族姑娘的帽子,惠子垂下來是下關裏的風;華麗的花飾是大門上的花朵;帽頂的潔白是蒼山的雪;彎曲的形狀是洱海月亮。

婦女的頭飾更是五顏六色:大理的未婚婦女將發辮梳起來放在花頭手帕外面,然後用花絲帶纏繞,左邊掛著壹束白色流蘇;結婚後,辮子改為發髻,置於頭頂,用染有染料或蠟染的藍布手帕包裹,並用素布條包裹。

於風、鄧川和洱源的女孩喜歡穿“鳳凰衣”;有的地方,花用毛巾包著或辮子纏在頭上,再纏上壹束紅繩;有的地方,頭飾是“壹片瓦”;有些地方的頭上覆蓋著多塊頭布,最外面的壹塊布上繡著白族人喜歡的圖案。在它周圍纏繞各種顏色的頭繩特別漂亮。

女人喜歡戴玉或銀手鐲和吊墜耳環。城市居民大多穿漢服,年輕人熱愛時尚。

壽鞋:在雲南省洱源縣風育壩子,白族姑娘和媳婦們從小就學習制作壽鞋的習俗。不會做生日鞋的女人經常被嘲笑為無能。

壽鞋,由大紅色綢緞或布制成。鞋頭拼成長壽圖案,圖案下方繡有壹棵優雅的針葉松;鞋面的後跟是對稱的直角三角形圖案;三層鞋底。穿長壽鞋標誌著人們進入了老年,他們既有福氣又有福氣。天才通常在60歲生日時開始穿他們的第壹雙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白族

白族飲食習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