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快手上市,這六位用戶來敲鑼,他們都是誰

快手上市,這六位用戶來敲鑼,他們都是誰

從成立到上市,快手用了10年時間,成長為日活超過3億的短視頻平臺。十年間,快手秉持著的信念始終如壹:對人的尊重,對勞動和創造的尊重。我們希望讓有恒心者有恒產,有恒產者有恒心,打造壹個最有溫度最值得信任的社區。

過去的壹年,快手產生了超過130億條視頻,成為這個 社會 發展、民眾獲得感提升的有力見證;有近9.6萬億分鐘的消費時長,相當於1800萬年的人類 歷史 光影;有超過2000萬人在平臺上獲得了收入,獲益者涵蓋從壹線城市到偏遠地區的個體、群體、行業、機構。

快手的成長仰賴於用戶的成長。流行會變,需求會變,但快手為用戶的初心,壹直沒變過。無論未來會走得多遠,活躍的、充滿創造力的用戶是快手永恒的前進動力。是用戶將他們真實的生活濃縮成壹個又壹個的精彩片段,構建了快手生態圈中的浩瀚宇宙。

因此,在上市現場,快手邀請了六位用戶敲鑼。他們是快手豐富溫暖的社區生態的代表,也許妳也曾刷到過他們的視頻。

迷藏卓瑪:登上《時代周刊》的高原女孩(快手ID:mizang88)

格絨卓姆被更多人熟悉的名字是“迷藏卓瑪”,這個23歲的藏族姑娘在快手上擁有206萬粉絲,被老鐵們稱為“松茸西施”。

迷藏卓瑪的家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赤土鄉貢色村,因為住在偏遠的高原,18歲之前她沒有去過縣城。農忙季節她收青稞、挖蟲草、采松茸,農閑時去當地景區工作。

2017年,看到周圍朋友都在玩快手,卓瑪也湊熱鬧下載了。走紅是壹次偶然:父親用手機拍攝了她采挖蟲草的視頻,山裏沒信號,她爬了1個小時到山頂,把視頻發了出去。出乎意料地,這條視頻有了幾十萬的播放量,上千條的評論和私信嚇了她壹跳。

除了挖蟲草和松茸,卓瑪也在視頻裏展示藏人的生活風貌,放牦牛、吃烤肉、打酥油茶、跳民族舞蹈。漲粉的同時生意也接踵而至,她和丈夫杜沫奎壹起在老家成立合作社,幫其他村民外銷山貨,帶領鄉親們***同致富。這讓她成為快手“幸福鄉村計劃帶頭人”之壹。2019年,卓瑪與當地村民們成立的合作社在5個月的采摘季賺了300多萬元,幾百位村民從中受益。美國《時代》周刊在她的故事中觀察到了中國最偏遠地區的人們如何通過技術致富,只念過小學的她還受邀前往清華大學培訓。

卓瑪的故事並非孤例,據統計,從2019年6月22日到2020年6月22日,在快手獲得收入的用戶數為2570萬,其中664萬來自貧困地區。卓瑪自己認為,通信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現代物流體系和技術對偏遠地區的滲透,讓她得以在快手上傳視頻,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紅利,“我們東西根本賣不到這個規模。”

接到來參加快手上市敲鑼信息的時候,卓瑪很是吃驚,她發來壹段語音:“這個是真的嗎,我可以敲鑼?我真的有點不敢相信。”

戴偉:洋博士的中國科普之路(快手ID:ukdaiwei)

戴偉,頂著這個中文名字的其實是壹位來自英國的牛津大學博士。他是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曾獲中國政府友誼獎、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功勛外教”獎,還擁有英國皇室授予的大英帝國官佐勛章。

與此同時,他也經常用壹口流利的中文,在快手直播間裏科普化學的奧秘。2018年,在助手索樂樂的建議下,戴偉開通了“戴博士實驗室”的快手賬號,開始利用短視頻進行科學的普及,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突破了壹千萬,收獲超過891萬的粉絲。

短視頻是戴偉科普的壹次嘗試。24年前,戴偉(David G. Evans)來中國任教,先後在國內外化學刊物上發表200多篇學術論文。2011年起,他開始為中小學生做化學科普,常去民工子弟學校和偏遠山區的學校,教孩子們做有趣的實驗,普及化學知識。10年過去,他走過了中國的將近30個省。近年來他積極參與大型科普活動50余場次,向公眾普及化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受益者達10萬余人。

他利用短視頻做科普的事跡,曾被央視和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進行報道。戴偉認為,科普和科研壹樣重要,短視頻幫助戴偉實現了他做科普的初衷——去到更多偏遠的地方,讓那裏的人們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他在敲鑼現場說:”我每年去了不少的學校、 科技 館,見到了不少的孩子,但是中國這麽大,孩子這麽多,還是覺得效率太低了。快手給我們很多的機會,不管妳在哪,只要有手機有網絡,都能看到我們的化學實驗。”

陳逗逗:快手上的00後頂流(快手ID:CDDhehehe)

陳逗逗原名陳曉敏,是壹位來自安徽滁州的00後女孩。最擅長的是吉他彈唱,經常以黑框眼鏡、紮雙馬尾、戴貝雷帽的形象示人。這位帶著口音的可愛女孩在快手上擁有超過2000萬粉絲。

據陳逗逗說,2013年她就開始接觸快手。最初,她和同齡人壹樣,把快手當成QQ空間和朋友圈,偶爾發發自拍,上傳壹些自彈自唱的小片段。漸漸地,甜美的外形和嗓音收獲了壹大批粉絲。之後她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在快手上上傳了200多個視頻,唱歌時,她喜歡抖動眉毛,被老鐵們稱為“快手第壹眉毛殺”。

成名雖早,陳逗逗卻很謙遜,她將自己的姿態擺得低,提醒自己:“成名不是那麽容易的,只有壹小部分是自己的努力,很大壹部分是運氣,走到今天要感恩。“她還自嘲說,“如果不是因為拍視頻做直播,我現在可能在街頭發傳單。”

快手為陳逗逗打開了新的世界,也讓她離成為歌手的夢想更近了壹步,喜歡音樂的她說,“2000萬粉絲對我來說是個新的起點,今後我想認真唱歌,踏實對待這份工作。”

陜西老喬小喬父子檔:人間煙火味 最撫凡人心(快手ID:Shanxilaoqiao)

老喬今年63歲,是個地道的陜西人,他和兒子小喬合作創建的賬號“陜西老喬小喬父子檔”在快手上發布了將近1500個 美食 視頻,以北方家常菜尤其是陜西面食為主。老喬的視頻接地氣,操作性強,地域風格突出,收獲了近600萬粉絲。

其實,老喬並不是個專業的廚師,年輕時他插隊下過鄉,後來當過廠長、跑過業務。2000年,老喬下崗後在老家鹹陽開了壹家肉類熟食店,生意十分火爆。2016年,在兒子小喬的建議下,老喬成為了 美食 博主。老喬吃什麽都配蒜,口頭禪是:“撩咋咧,美得很!”在視頻的最後,老喬會說“請大家參考”。

小喬掌鏡,老喬掌勺,出品的短視頻成為了快手老鐵們的下飯神器,父子倆還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專業生產陜西油潑辣子,每批辣子三四天就能賣完。老喬說:“我愛做咱陜西飯,我兒子把我做飯的教程和吃飯的視頻傳到了快手上,沒想到還給我弄火了,這主要還是咱陜西 美食 美得很!要不哪有那麽多人愛看我這老頭子啊?”

老喬把走紅的原因歸功於陜西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網友卻說,“喬大爺,您是陜西的 美食 名片。”老喬在陜西名聲很大,出門常常有人和他打招呼,據說連五六歲的小朋友都認識他。更別提很多身在外地工作的陜西人,看老喬的視頻,買老喬的產品,就是因為思念那份原汁原味的家鄉味道。

羋姐:開工廠的帶貨小能手(快手ID:changjia001)

每晚7點,羋姐在直播間裏準時開播。鏡頭前,她總呈現自己精力充沛的壹面:壹邊活躍氣氛,仔細介紹衣服的材質、款式,壹邊給屏幕前的老鐵們看衣服的上身效果。每場直播持續超過5個小時,羋姐要賣50多款貨,換三四十套衣服。

羋姐是壹位主打女裝帶貨的快手主播。區別於其他帶貨主播的是,羋姐擁有自主服裝品牌羋蕊,還在廣州開辦了自己的服裝廠,通過快手將貨物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

在羋姐的丈夫,也是她的合夥人王陳看來,工廠和團隊是為了老鐵服務,粉絲需要什麽衣服,設計師就根據他們喜歡的風格去設計、改良和生產。“這不是我的工廠,更像是老鐵們的工廠”。掌握了貨源,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羋蕊服裝定價在百元左右,具備價格優勢。

盡管進入快手的時間並不長——2019年4月,羋姐團隊吸收成功經驗,入局快手,羋姐帶貨成績卓著,被稱為“直播黑馬”。在直播之前,羋姐會仔細審版、比對產品,保證每件上播產品的品質。她對每件服裝的細節都了如指掌,直播起來幹貨滿滿,圈粉無數,粉絲量如今已將近1000萬。

隨著粉絲量和銷量不斷提升,羋姐團隊不斷擴張,辦公場地換了三四次。服裝工廠的工人也擴充到了1000多名。在2020年6月廣州首屆直播節上,羋姐開播40分鐘成交額破1000萬元,全天成交額達8100萬元。2020年,羋姐全年銷售的訂單總量超過3000萬。

羋姐認為快手粉絲黏性很高,她形容和粉絲是“家人壹般的關系”,因此復購率超過了90%,退貨率只有3%~5%。此外,快手直播也省去了拍照和修圖的麻煩,團隊能夠將更多精力放在貨源、挑版、優化供應鏈和直播展示上。

回憶來到快手壹年半的時間,羋姐覺得自己做了傳統電商行業二十年的業績:“我特別感謝快手,以後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壹名值得快手驕傲的電商主播。”

侗家七仙女:“最火民族女團”(快手ID:langmannvshen)

2018年2月14日,吳玉聖來到蓋寶村,他發現這裏和自己想象中的貧困村落不太壹樣。這裏風光優美、物產豐富,因為過於封閉不為人知,才導致了經濟落後,吳玉聖左思右想,決定利用短視頻,在快手上宣傳村子。

侗族傳說中,天庭的七仙女下凡到侗鄉洗澡,看到侗族人勤勞樸實,便將仙歌撒到侗鄉。琵琶歌也由此流傳至今。吳玉聖想到了這個傳說,決定尋找凡間的“七仙女”作為視頻主角,讓她們充當形象大使,為快手“老鐵們”介紹侗族的風土人情。他找到村裏能歌善舞的七個女孩,組建了“侗族七仙女”。

民俗風情與當地特產很快為村子積累了人氣。古樸的木制房屋,長著青苔的石板路,郁郁蔥蔥的竹林、樹林和潺潺湲湲的溪流,是“侗族七仙女”視頻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景色,姑娘們就在片湖光山色中用短視頻為大家記錄下了侗族收稻子、打谷子的豐收景象和侗族姑娘碾棉花做嫁衣、挑選伴娘等浪漫的民族婚俗。

“侗族七仙女”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在宣傳侗族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切實的好處。村裏種的大米、蔬菜成了香餑餑,家家戶戶常吃的腌制稻花魚、臘肉、辣椒醬在網上供不應求,老人手工制作的侗族服飾、手工藝品也有很多網友高價求購。

創立快手賬號以來,侗族七仙女在吳玉聖書記的帶領下,通過直播+短視頻的方式展現侗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服飾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風土人情和特色物產的視頻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三年來,侗家七仙女參與公益直播800多場,帶貨超1.3億元。

在現場,吳玉聖多次表達了感謝:“兩年來在快手宣傳侗寨的美景,帶動了 旅遊 發展,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我們村也通過快手增加了收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十年是壹個開始,是星星之火的壹簇。相信真實的力量,會在人們心中激蕩起漣漪;相信創作的力量,會讓發出的聲音經久不息;相信溫暖的力量,會讓隔閡、誤解、猜忌消失無形。

八千裏路雲和月。盡管未來聽上去很遠,但它現在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