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在《三國演義》中《曹孟德許田射鹿》體現曹操怎樣的性格特點

在《三國演義》中《曹孟德許田射鹿》體現曹操怎樣的性格特點

曹操劍下,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可容留。”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吾以性命保之。”操擲劍大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之士,故戲之耳。”曹操親自釋遼之縛,自與衣穿,曰:“縱使殺吾妻子,亦不記仇。”遼遂降。操拜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使張遼招安臧霸。霸聞呂布已死,張遼投降,遂引本部軍數百人來降操,操皆賜金帛衣服。臧霸亦招安孫觀、吳敦、尹禮來降,獨昌豨未肯歸順。操封臧霸為瑯琊相,孫觀等各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

操將呂布妻小並貂蟬載回許都,盡將錢帛分犒三軍。操離下邳還許都,路過徐州,百姓焚香遮道,請留劉使君為牧。操曰:“劉使君功大,必當面見君畢,回來未遲。”百姓叩謝。操馬上顧玄德曰:“待公朝畢,還徐州未遲。”玄德稱謝。操喚車騎將軍車胄權領徐州。大軍回許昌,出征人員各各封官賜賞,留玄德在相府左近宅院歇定。

次日,獻帝設朝,操引玄德見帝。玄德具朝服,拜舞於階下。帝宣上殿,操奏前功。帝曰:“卿祖何人?”玄德不覺淚下。帝驚問曰:“卿何傷感?”玄德曰:“適蒙聖問,因此傷感先祖。臣乃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先祖劉貞封涿鹿縣陸城亭侯,因此家緣流落。臣有辱先祖,所以下淚。”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譜有曰:

漢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帝排世譜,乃帝之叔也。帝亦下淚,請入偏殿,卻敘叔侄之禮。帝暗思:“曹操弄權,國務大事,分毫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皇天指路矣。”帝設宴待之,令曹操議定官職。操拜玄德為左將軍之職,封宜城亭侯。玄德拜謝,恩畢出朝。自此皆稱為“劉皇叔”。

操回府,荀彧等壹班兒謀士入見操曰:“今天子認劉備為皇叔,恐無益於主公乎?”操答曰:“玄德與吾結為昆仲,安肯外向耶?”劉曄曰:“吾觀玄德世之傑士,非池中之物也。”操曰:“好亦交三十年,惡亦交三十年,好惡吾自有主意。”於是操與玄德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美食相分,恩若兄弟。程昱入說操曰:“今呂布已滅,天下震動,可行王霸之機乎?”操曰:“不可。朝廷股肱尚多,未宜輕舉。吾且請帝田獵,以觀動靜。”昱曰:“丞相之見,深可見矣。”

壹日,操揀選良馬、名鷹、俊犬,弓矢俱備,先令聚兵城外,操入請天子田獵。帝曰:“田獵恐非正道乎?”操曰:“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今四海擾攘之時,若出田獵,其利有四:陛下久處深宮,神力疲倦,馳騁於弓馬之間,爽神暢體,其利壹也;耀武揚威,以示四方,其利二也;軍閑則困,困則生疾,奔走無逸,其利三也;自天子至於公卿,不可不洗射以生力,其利四也。”帝即上逍遙馬,帶雕弓、金鈚箭,排鑾駕出城。玄德、關、張各彎弓插箭,內穿掩心甲,各持兵器,引數十騎隨鑾駕出許昌。

百姓見關、張跟在背後,看了人馬兵器,無不稱奇。操騎爪黃飛電馬,引十萬之眾,與天子獵於許田。操令軍士周回排二百余裏。操與天子只爭壹馬頭,背後都是操的心腹之人。文武百官,遠遠侍從,誰敢近前。各帶壹付弓箭,惟天子可帶雕弓。壺中所插之箭,各有號帖,惟天子用金鈚箭。當日獻帝馳馬到許田,劉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要看皇叔今日射獵。”玄德謝畢上馬,忽見草中趕起壹兔,帝令玄德射之,壹箭正中其兔,帝亦稱賀。玄德拜謝上馬,轉過土坡,忽見荊棘叢中,趕出壹只大鹿,正沖而來。帝連射三箭不中。帝覷操曰:“卿射之。”操就討天子雕弓、金鈚箭,扣滿,正中鹿背,倒於草中。眾群臣將校,皆謂天子射中,踴躍而來,同呼“萬歲”。曹操縱馬而來,遮於天子之前,以迎當之,眾皆失色。玄德背後雲長大怒,剔起臥蠶眉,睜環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玄德會其意,搖手送目,不肯令出。關公乃仁義之人,見兄如此,便不敢動。操獨視玄德。玄德慌欠身稱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笑曰:“是天子洪福耳!”馬上與天子賀罷,不還雕弓,就懸帶之,老臣無不嗟呀。圍場已罷,宴於許田。天子促歸,於是駕回許都,各自歸歇。

玄德與雲長曰:“汝今日何躁暴也?”雲長曰:“欺君罔上之賊,某實難容耳!欲與國家除害,兄何止之?”玄德曰:“‘投鼠忌器’耳。操起奸計,自奏天子出許都圍獵,將帝時時窺視,與帝相離壹馬之地,其他心腹之人,周回遠近圍侍。爾豈不知也?吾觀弟怒,急止之,何也?乃見操心腹之賊,牙爪數多,倘失大事,而未成功,有傷天子,罪反作我等也。吾故止之。”雲長曰:“今日不殺奸雄操賊,大哥妳看,後必有禍矣!”玄德曰:“慎宜秘之。”不在話下。

卻說漢獻帝駕還許都,歸宮室,到晚泣訴與伏皇後曰:“可憐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傕、汜之亂,常人不受之苦,吾與汝輩當之。得見曹操,以為重扶社稷之臣,今獨專國政。此賊節生奸計多端,專權弄國,分毫不由朕躬。殿上見之,有若芒刺。今在圍場,自迎呼噪,早晚圖謀,必奪天下。欲至臨期,吾夫婦未知死於何處也!”伏皇後曰:“公卿子孫四百余年,乃食漢祿者就無壹人效股肱之力而救國難乎?”言訖,夫婦***哭於宮中。未畢,忽壹人自外而入殿曰:“帝與後目下休憂,吾舉壹人與帝誅賊除害,以安國家,以保社稷。”帝視之,乃伏皇後之父、皇丈伏完也。帝掩淚而問曰:“皇丈知朕腹中之事耶?”完曰:“許田射獵之事,雖不見操賊有奪天下之心,真乃是趙高也!”帝曰:“滿朝之人,非操宗族,則出門下,誰肯盡忠而討賊耶?”完曰:“若非國戚,不敢相告。老臣無權,難舉此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可也。”帝曰:“舅氏多赴國難,朕躬素知。可宣入內,***議大事。”完曰:“陛下左右皆操賊心腹,倘有壹泄,為禍不輕。臣有壹計,可令董國舅盡力保駕。”其計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