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是以興趣為驅動的學習者[1]。調研發現,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仍然註重小學生識字的“量”,壹味的讓小學生認識更多的字。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傳統單壹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代學生的教學需求,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小學生的內在入手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識字學習氛圍。只有構建和諧的語文識字課堂,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使小學生在學習中融入情感,應用記憶思維去識字,成為主動識字的學習者。
例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識字板塊的《傳統節日》為例,該課文要求小學生會認“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生字,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小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基於學生的興趣來進行識字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導入節日圖片,如春節、中秋等節日,並且以談話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妳們在圖片中看到了什麽?代表了我國的什麽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最後由小組自由匯報討論的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深入小學生的內心,以讀兒歌,隨文識字的方式來開展識字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借助拼音來自由讀兒歌,盡可能以親切的語言要求學生在拼音的幫助下將讀音讀正確,難讀的詞可以多讀幾遍。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出示課件,將詞語的順序打亂,如“傳(chuán)統(tǒnɡ)?、貼(tiē)窗花”等,以輕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鞏固識字,提升小學生對識字的記憶思維。同時,為了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幫助教師構建和諧、平等的識字教學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識字競賽,讓學生看圖識字學詞,如“大街小巷”字義是什麽?教師組織小學生以搶答的方式來回答,要通過自身的觀察,去了解生字結構,發現生字的書寫規律。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小學生識字的信心;對表現壹般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繼續努力,鼓勵小學生激發識字的興趣與熱情。
二、為學生創設識字的情境,激趣樂學
由於二年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在識字中也有可能會出現因為不想學就不學的現象。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順從二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地教學情境,確保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2]。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認為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識字教學內容來為小學生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和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進而保證小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感知去體驗生字、生詞,並且將所學的生字、生詞合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例如,以“中國美食”的識字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開火車識字”的遊戲化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識字的情境,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生詞、生字等[3]。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出示幾個食物的名稱:“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烤鴨、水煮魚、蔥爆羊、小雞燉蘑菇?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教師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放火車行駛的音樂,引導學生將開火車的聲音記住。隨後,教師組織小學生按順序讀字詞,其他同學就壹起發出火車的聲音。如果學生在說字詞的時候不會讀或者說錯了,全班的“火車”就要停下來,學生以自由回答的機會來充當“維修員”去糾正發音,再繼續“行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充分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大大提升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識字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識字教學,提高小學生識字的運用能力[4]。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生字,掌握識字地正確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壹些動畫片的名字、常見廣告牌的標語來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可以通過查閱字典等方式來識字,通過自身的感知和體驗去記憶生字、生詞等[5]。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以認班上學生的姓名來識字,記住班上同學的姓名,認真觀察同學姓名的結構,發現生字的書寫規律,提高識字的記憶能力和書寫能力。這種生活化的識字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有助於小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