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磁器口導遊詞5篇範文(1)
古鎮磁器口位於城市郊區,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靠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裏。因明清時期盛產轉運瓷器而得名。
鎮上有馬鞍山,金碧山在它的左邊,鳳凰山在它的右邊,三座山很遠,兩個山谷很深。
鳳凰與清水同流,嘉陵江自北而下,江闊岸闊,水波寧靜。這真是壹條天然的好車道。
石寨興鎮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形成了壹個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到頂峰。古人稱贊它的繁榮,白天有數千人牽手,晚上有數千盞燈。
它被稱為“小重慶”。
馬鞍山上川東部的名剎寶輪寺始於唐代。這座寺廟宏偉壯觀,保存完好。據說明朝皇帝文健曾在此避難,所以它也被稱為龍隱寺。在其繁榮時期,有300多名僧侶住在那裏。
鎮內建築具有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融。大多數房屋都是竹木結構,有桶墻或半木墻。
沿街鋪面多為三室,長成進深戶型,鋪面後房壹般為四合院,是大商戶的住所。
雕梁畫棟,圖案精美,工藝精湛。
古鎮是沙磁文化的發源地。抗戰時期,郭沫若、徐悲鴻、豐子愷、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雲集。
著名的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這個鎮上學習。
小說《紅巖》的原型華從古鎮碼頭逃出。
古鎮有山有水,空氣清新,綠樹成蔭,人民生活安寧舒適,保留了中國當地的民族生活方式。
古鎮已經開門迎接中外賓客。
石寨興鎮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形成了壹個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到頂峰。古人稱贊它的繁榮,白天有數千人牽手,晚上有數千盞燈。
素有“小重慶”之稱,因明清時期瓷器盛產和轉運而得名。
古鎮有山有水,空氣清新,綠樹成蔭,人民生活安寧舒適,保留了中國當地的民族生活方式。
古鎮磁器口位於城市郊區,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靠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裏,四季皆宜。
1998被國務院定為重慶市重點歷史街區,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已規劃將磁器口打造為巴渝文化特色旅遊新區。
重慶磁器口導遊詞5篇範文(2)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靠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裏。磁器口古鎮擁有“壹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在其中,左邊是金碧山,右邊是鳳凰山,還有三座山可以俯瞰。鳳凰和清水壹起流過,嘉陵江從北面流過,形成了壹條天然的小巷。
來到磁器口古鎮,這座當年繁華的水陸碼頭,踏上青石路,品嘗當地美食和小吃,找壹家茶館,感受老重慶的鄉土風情。因為靠近市區,如今的古鎮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古鎮裏有十幾條街巷,旁邊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當然,近年來,遊客面前的壹切都在翻新。但這並不影響妳對這裏“老重慶”的感覺。古鎮不大,按照指示牌走壹圈沒問題。
鐘家院和佟家院是川東典型的山地民居,值得壹看。鎮上的寶輪寺有上千年的歷史,可以燒香祈福。街上也有很多茶館。找壹個。水手和袍哥喜歡在這裏來來往往。喝茶時,我有機會欣賞當地的民間藝術,如川劇的坐唱和四川的配音。
在古鎮可以品嘗到許多當地美食和小吃。毛血旺、千張皮和椒鹽花生是鎮上的“三大美食”。比較有名的是“陳麻花”。鎮上有很多“陳麻花”。哪個最正宗?妳可以看到哪家商店排隊最長。
古鎮離歌樂山的白公館和渣滓洞不遠,可以壹起玩。
重慶磁器口導遊詞5篇範文(3)
磁器口最早的名稱是白巖場,始於(998年?1003)宋真宗鹹平年間,這裏因有壹座白巖寺而得名。
明朝文健四年,文健皇帝朱允炆被他的四叔朱迪篡位,他逃出皇宮出家為僧。他在巴渝地區居住時,曾在白巖山上的寶輪寺躲藏了四五年。世人知道後,根據真龍天子曾隱居於此的事實,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將白巖場改名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當地瓷商集資在該鎮青草坡建立了壹家“蜀瓷廠”,產品遠銷川外。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瓷器的品種增多,名聲擴大。在龍隱鎮,最發達的時候有70多個瓷業。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首都。由於水運便利,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遊及沿江支流各州縣農副產品的集散地。該市的壹些大商販在磁器口開設分店購買商品,並出口棉紗、布料、煤油、鹽和糖、外國雜貨、日用品、五金顏料、陶碗、陶紙和特種煙草。據統計,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貨船(平均載重量為65,438+00噸)進出碼頭,有65,438+0,670多家商行、倉庫和各種車間以及760多家供應商。每天有300多艘貨船(平均載重10噸)進出碼頭。橋墩壩內設置了臨時街道,包括上河街、中和街和下河街。這裏還有專業的朱穆街、鐵貨街、陶瓷街、豬市場和大米市場,每壹個都有自己的地方和自己的城市。這些商人逐漸改變了對龍隱鎮的看法,稱它為“瓷口”。原因是它更合適,更流暢。後來,因為“瓷”字和“磁”字相通,它又被稱為瓷口。磁器口的商業集中在大碼頭和碼頭附近的金榮正街。除了大碼頭外,還有四家絲綢廠、壹家毛紡廠、24家兵工廠(現為特種鋼廠)和25家兵工廠(現為嘉陵廠)都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都是水陸兩路,來往商旅、裝卸的人絡繹不絕。行商坐商,分批按量進貨,貨物流轉順暢。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糧食幫和煤炭幫的舊址。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生豬市場、雞鴨蛋市場和鹽市口。各行業的行業協會都設有辦事處,包括26個食品和糕點行業、20個棉紗和布匹行業以及116個茶館和酒館。
解放後,磁器口依然繁榮,碼頭上從早到晚出差的人絡繹不絕,素有“小重慶”之稱。當時流傳著壹首民謠:“白天千人牽手,夜晚萬家燈火。”“數千人手拉手意味著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船工來碼頭劃槳。”“萬家燈火”指的是形容商賈雲集的碼頭。晚上,他們分別點燃油鍋、電石燈和蒸汽燈。河水泛濫後,燈火如星。
1958年,碼頭搬遷至漢渝路,磁器口作為水陸碼頭集散地和中轉站的功能逐漸消失。為了保存這壹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政府通過培育和恢復明清建築風格對其進行開發,並將磁器口古鎮打造成為民俗文化街區景區。1997年,重慶新發行壹套名為《最後的回憶》的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源門、臨江門並列為磁器口碼頭。
相傳明朝初年,明太祖孫連雲被的四叔朱迪篡位,被送到重慶做和尚,藏在寶輪寺。天王殿的墻壁上有四個大字“龍隱殿”。因此,原“白巖鎮”更名為“龍隱鎮”。方圓龍隱鎮從井口到李子壩有30多裏。
20世紀初,四川巡撫劉湘到磁器口開辦煉鋼廠和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
抗戰時期,省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國學大師吳宓曾在此任教。除了傳道和著書之外,他偶爾還會去鎮中心的茶館,壹邊品茶壹邊與茶客們進行“龍門陣”,以了解人們的感情和社會。
丁肇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抗戰時期曾就讀於磁器口大街寶山宮嘉陵小學。
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林壹、張叔祖、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藝術家和美學家。
小說《紅巖》中的華家喻戶曉,他的革命活動也多留在磁器口。據老人們說,華經常去鎮上買菜、運鹽、挑醬油,買完就走。老壹輩人都見過,他和地下黨見面的地方是在磁器口的壹棟房子裏,但他說不清是哪壹棟,這更增加了古鎮的神秘感。
重慶磁器口導遊詞五篇範文(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山川之都?重慶,我是此次重慶之行的導遊羅XX。妳可以叫我小羅或者羅導。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遊,四川盆地東部邊緣,東鄰湖北和湖南,南接貴州,西接四川,北接陜西。重慶東西長470公裏,南北寬450公裏,總面積8。面積24萬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約2945萬。重慶歷史上曾三次建都,也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橋都、溫泉之都。在重慶,北部有大巴山,東部有巫山,東南部有武陵山和大婁山。海拔差異巨大且不均勻。可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名副其實的山城。同時,在長江幹流重慶段匯聚了嘉陵江、渠江、涪江烏江、大寧河等數百條小型河流,加上長壽湖、小南海、青龍湖等湖泊,使重慶市年均水資源總量約5000億立方米。每平方米水域面積居全國第壹。因此,山城重慶屹立於水中,是名副其實的山水之都。
千年古鎮,重慶的縮影。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磁器口,壹個沈沒了千年的古鎮。古鎮磁器口位於城市郊區,面積為1。18平方公裏,因明清瓷器盛產和轉運而得名。磁器口名聲很好。遊客朋友們知道是什麽嗎?
事實上,歷史記載表明,興鎮鎮始於宋真宗鹹平時期,至明代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並在清末民國時期達到鼎盛。古人稱贊“白天千人牽手,夜晚萬家燈火”的繁榮景象,因此它有“小重慶”的美譽。磁器口原名龍隱鎮。據說明朝初年,明太祖孫雲紋被他的四叔朱迪篡位後出家來到重慶,藏在寶輪寺。天王廟的墻壁上有“龍隱廟”的字樣,因此原來的“白巖鎮”被改為“龍隱鎮”。1918年,當地士紳集資建立了“蜀瓷廠”。瓷器地質好,品種多,名氣越來越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這個名字取代了“龍隱鎮”。
來到古鎮磁器口不得不說的是它的茶館文化。過去,茶館在這座千年古鎮隨處可見。當時,水手、袍哥叔叔和其他人都喜歡穿著這種衣服出入。在首都時期,這個小鎮上有超過65,438+000家茶館,以“書店茶館”為特色,也被稱為藝術家茶館,這是壹個享受茶和民間藝術的地方。尤其是晚上能在茶館裏臺上講故事的人都是上品大師,因此人們稱他們為“品仙臺”。說書人全部列為說書人,看誰有獨門絕技和妙招,誰能吸引更多的茶客,誰就能獲得紅包。直到現在,茶館仍然是磁器口的壹景。100米長的老街上有13家茶館。每家茶館都擠滿了顧客,古老的風格仍然存在。
著名的小吃毛王雪、軟燜千張、椒鹽花生被稱為磁器口的“三寶”。鎮內建築具有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融。房屋多於竹木結構,雕梁畫棟,圖案精美,工藝精湛。壹條小巷,壹戶人家,不經意間妳就站在了三千年的歷史中。在磁器口妳隨處可以感受到這種感覺,所以磁器口是壹個真正的活態古鎮,這就是著名的“壹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從65438到0998,磁器口被國務院定為重慶市重點歷史街區,政府已計劃將磁器口建設成為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新旅遊區。古鎮已經敞開大門,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重慶磁器口導遊詞五篇範文(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妳們今天的導遊,今天我將陪妳們遊覽磁器口古鎮。我希望我們在壹起的時光友好愉快。因為磁器口很近,我們很快就能到達古鎮。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將帶領大家遊覽素有“千年古鎮”和“小重慶”之稱的磁器口。
小夥伴們心中壹定有這樣壹個疑問。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古鎮。它獨特在哪裏?想要得到答案,朋友們,請隨我壹起來參觀。
現在我們的位置是磁器口。妳現在看到的牌樓是磁器口古鎮的大門。有人說:“當妳走進這裏時,感覺時間回到了過去,這使人們夢想了多年。”妳有這種感覺嗎?現在妳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好了,拍完照大家就和我壹起踏進瓷口。現在我們站在磁器口大街的壹條支路腳下,前面會很窄。每個人都必須跟著我們。
磁器口原名“白巖場”。據說在明朝初期,朱允炆被迫削發為僧,因此他在寶輪寺避難,因此原來的“白巖場”被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這裏因盛產和運輸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上重要的水陸碼頭,其濃郁古樸、千年不變的古建風貌,使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征。
壹條小巷,壹戶人家,壹不小心就會站在三千年的歷史中。在磁器口妳到處都能感受到這種感覺。因此,磁器口是壹個真正的活態古鎮。如果妳不相信,看看妳的腳。妳覺得妳剛才走的路順暢多了嗎?這就是著名的“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現在我們來到磁器口大街,據說它建於明朝。當時,芙蓉花被種植在街道兩旁,命名為金榮正街,又稱正街。妳看,路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灰色瓦房,大多是竹木結構,雕梁畫棟,窗花的圖案非常漂亮。在綠樹溪河的映襯下,板墻上的青瓦典雅輕盈,魅力無窮。用壹位遊客的話來說,這似乎是壹個從唐朝延續到現在的光明夢想。國內外許多世界知名建築師都把磁器口作為遊覽重慶的必去之地之壹。
親愛的朋友們,這家店是巴渝百年老店聚森茂醬園作坊。它最早由張正剛創立,始於1885年的20兩白銀。1892張正剛之子張傑三繼承,取名“張記聚森茂醬園”。20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登記在冊的醬園超過130家,但以聚森茂和另外兩家最為知名,影響深遠。
看,這面墻上刻著龍的圖案。閉著眼睛在墻前轉身,然後徑直朝墻走去。如果妳能摸到中間的珠子,就意味著好運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朋友們不妨試壹試。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磁器口橫街,它與主街相交,長240米,寬2.5米。著名的寶輪寺就坐落在這條街上。壹個接壹個地看路面。商店裏擺滿了各種民間藝術品,如精美的絲綢,精美的民族玩偶和蠟染裝飾布,可以演奏悠揚音樂的雲南葫蘆絲,以及各種紅色的中國結。妳認為它漂亮嗎?
在路的兩邊,妳可以看到許多賣小吃的地方。大家不要擔心。參觀後,我們可以享受我們的購買。磁器口的小吃中,最著名的有陳麻花、固鎮雞雜、軟燴千張、毛血旺等。每到節假日,尤其是外地來渝的學生,工作中的朋友會在磁器口排隊買幾袋陳麻花帶回家。
請向左看。這裏有壹個繪畫工作室。這裏有許多關於老重慶的繪畫,經典的古鎮房屋,上下切割的巨大木棍,以及許多如仙境般的美麗景觀。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磁器口繁榮的重要產地?磁器口碼頭磁器口是古重慶的北大門,由於嘉陵江的便利,磁器口在明代成為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船只在河邊穿梭,商人聚集在鎮上。有人形容它的繁華景象是“白天千人牽手,夜晚萬家燈火”。這裏曾是嘉陵江下遊最繁華的水陸碼頭之壹。水運的發展帶動了餐飲、商貿等行業的發展,從而不斷聚集人氣,形成了今天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