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濟南平陰春節習俗

濟南平陰春節習俗

濟南平陰春節習俗

壹、農歷傳統節日

春節 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忙年,磨面、做豆腐、蒸年糕、殺豬、殺雞、宰羊,趕集買年貨、衣服,臘月二十八九至三十,掃屋、貼對聯,炸魚、炸丸子、炸藕盒,包水餃。除夕夜天剛剛黑下來,家家開始在門前點火“照廳”,主人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幹草(谷草)紮成堆,點燃後,有的拿壹束火把照遍各個房間、院子裏的各個角落,最後堆在大門口火堆上,幹草倒向哪方,意為哪方來年吉祥、發財。吃年飯、守歲是最重要的風俗之壹,包水餃、吃水餃、請家堂、放鞭炮是除夕的主要內容,中央電視臺舉辦春節聯歡晚會以來,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主要活動。午夜時分,隨著電視臺零時的報時鐘聲,開始煮餃子,鳴放鞭炮,煮好的餃子要先供奉祖先,然後全家才壹起圍桌而吃。此時炮竹聲此起彼伏,連成壹片,正可謂“爆竹聲中壹歲除”。拜年是春節活動的高潮。早晨壹大早開始拜年,城裏人拜年時熟人見面互相握手祝賀,說些“過年好”之類的吉祥話。在農村要先拜自己家的長輩,然後拜本族的長輩,有些地方拜年時要向供奉的先輩們以及在世的長輩磕頭。春節第壹天禁忌最多。出嫁的姑娘初壹不能回娘家,認為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初壹不能吃面條,據說吃了面條壹年麻煩不斷。不能打碎東西、不能動針線、不能掃地,違禁都是“破財”。還忌空鍋,鍋裏壹定要放些餃子、饅頭之類,如果空鍋就意味著挨餓。初二、初四,嫁出去的女兒紛紛攜夫帶子回娘家。人們把大年初二媳婦們帶著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家人,叫“回門”。女兒回娘家,所帶禮物都要雙數,壹般為活雞活魚,以象征“年年有魚”、“大吉大利”。娘家人則要置辦酒宴招待女婿。女婿是這天嶽父母家的貴客,吃飯喝酒時,要坐上座,嶽父母還要請親朋好友來陪女婿。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壹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餃子。這壹天,家家都要包餃子,叫捏“破五”,以補“破五”之“破”。闔家飲酒吃團圓飯,暢談年事,忌說不吉利的話;小孩子們則燃放煙花爆竹,象征著“崩”走窮氣迎來福星。舊俗認為初五以前婦女不許動刀剪針線、不動生米生面生蔬菜,“破五”以前所吃的飯菜都是年前做好的,吃時加熱即可。元宵節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主要活動是上燈、觀燈,所以又稱燈節。舊時老百姓習慣用面粉做成十二生肖燈,做工細致,形象逼真。寓意消病除災、人丁興旺。元宵節晚上,舊時農民人家用地瓜、蘿蔔、白菜疙瘩當燈座插上燈芯,挖空填進豆油,點著燈芯,放在門兩旁、香臺上、竈王前、石磨上、家禽欄圈、牛馬羊棚、樹上、廁所等處。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基本上改用蠟燭。新娶的媳婦則要回娘家過十五,傳說是要過了三年才能到婆家過十五,不然會死公公。開展遊藝活動是元宵節的重要內容。扮玩形式各種各樣,加鼓通、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盤鼓、趕毛驢、鬥王皮等應有盡有。

元宵節,城鎮居民有吃元宵的習俗,但農村裏依然以水餃為多。元宵節之夜,城鄉居民壹是到環秀公園觀看在平陰四中舉行的焰火晚會,二是到廣場觀看燈展。

二月二農歷二月二日,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有炒“蠍子爪”(料豆,即炒黃豆)的習俗。據說吃了“蠍子爪”能壹年不被蠍子蜇、五毒攻。民間還有用草木灰在大門外曲曲彎彎撒進院內,叫“引龍回家”,以使百蟲不敢動。有的則在自己院內用草木灰撒成囤形,撒上糧食,以圖豐收。清明節 冬至後105天為寒食,春分後15天為清明。舊時,寒食斷火,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清明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與七月十五、十月壹總稱為“三冥節”。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二為壹。壹般叫清明,少數地方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清明節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煮雞蛋,據說吃了雞蛋眼“晴明”。其實,清明節是紀念春秋時代晉國大臣介子推的。他當時死在山中柳樹洞裏,為防止別人找到他,百姓在山中遍插楊柳以擾之。從此,這天人們在家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條,以紀念介子推,沿習成俗至今。端午節 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這天,家家戶戶幾乎都吃雞蛋和粽子,各家大門口都插艾條,有的還加插桃枝,據說可以避邪。夏至節 夏至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多在陽歷6月22日前後。這壹天,陽光照曬的時間最長。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壹天不少地方要吃涼面條以紀之。煮熟的面條撈出後放入剛從井裏取出的涼水裏,過水再吃,以示吃食可以“著涼”了。六月六 農歷六月六這天,要“洗洗澡,曬衣服;看谷秀,請姑姑”。據說,這壹天民要曬衣,文人曬書,壹年內不黴不蛀。白天曬水,晚上洗澡洗腳可免生痱子。七月七 農歷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或女兒節,習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天,姑娘們聚到壹塊互相學習織、繡技巧。晚上,要包餃子,擺供祭天。有的要玩到深夜,還要到葡萄架下去聽牛郎織女啦呱(說話)。聽到說話的女子,據說就能成為紡織、刺繡的伶俐姑娘、巧媳婦。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流傳已久的風俗。中秋節這天,在外的子女都會盡量回家與父母團聚,各家各戶都要置辦佳肴美酒,飲酒賞月。重陽節 《易經》壹書將“九”定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所以定為重陽節。節日前後,秋高氣爽,風清月朗,可登高賦詩遠眺,或賞菊飲酒。在平陰,重陽節則有打圍(打獵)的習俗壹直沿襲下來。晚間,則以獵物為肴,飲酒樂之。1988年開始,山東省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逢這壹天,有關單位都會組織老年人舉辦座談會、外出遊玩等活動。十月壹 十月初壹這天,晚輩普遍都上墳添土祭祖。上墳的規模可大可小,但都俗稱“小上墳”。臘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臘八節這天,家家戶戶都熬臘八粥,腌臘八蒜,有的也包水餃。據說喝了臘八粥能增福。辭竈 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祭)竈日,民間俗稱過小年。據說這天諸神上天,百無禁忌。民間家貧不能成禮者,多在此時嫁娶,謂之“趕亂歲”。

二、公歷重要節日

元旦(陽歷年) 1月1日為元旦,公職人員放假壹天。單位壹般要升國旗、插彩旗。國際勞動婦女節 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女職工可放假半天,有的單位組織女職工開展活動。植樹節 3月12日為植樹節,各單位組織開展植樹活動。國際勞動節 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放假三天,單位壹般升國旗、插彩旗,組織慶祝活動。2000年來,國家將5月1日3天假期和前、後兩個星期六、星期天調整為7天長假,成為居民外出旅遊的最佳時間。五四青年節 5月4日為五四青年節,各地青年人均組織慶祝活動。國際兒童節 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壹般組織兒童舉行慶祝活動。中國***產黨誕生紀念日 7月1日,多有中***黨組織舉行慶祝活動,逢五遇十年慶祝時活動較多且比較隆重。建軍節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紀念日。各地黨委、政府和部隊均舉行座談會、開展走訪慰問等活動。教師節 9月10日為教師節,黨政部門、學校舉辦慶祝活動,並表彰部分先模教師。國慶節 10月1日為國慶節,放假三天。黨政部門升國旗、插彩旗,召開慶祝會。同“五壹”節壹樣組成七天長假,可外出旅遊。逢五遇十年慶祝時活動較多且比較隆重。三、舶來節日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壹些外國節日傳到中國,並逐漸形成市場。主要有:

情人節 2月14日是情人節。這壹天,在縣城各鮮花店、街頭均擺滿玫瑰,在大的商店、超市顯眼位置擺放著各種巧克力,用於青年男女互贈禮物。愚人節 4月1日是愚人節。起源於法國。典型的活動是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起源於美國。這壹天,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子女們,有時甚至孫子女們,都要挑選適當的賀卡和禮物贈送給母親。鮮花、糖果和漂亮的有女性特色的禮物是最受歡迎的。母親們尤其珍惜子女們自己做的禮物。父親節 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起源於美國。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通過教堂儀式、送賀卡和禮物來紀念父親節。聖誕節 12月25日是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教的壹個重要節日。這壹天縣城各大商店、飯店都會張貼聖誕老人畫,在門口布置聖誕樹,或者裝扮成聖誕老人,以招攬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