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帝商廈後面有壹家小店,叫郭記米線。只有壹間門面,地方很小,但是天天爆滿。很喜歡吃那裏的朝鮮面,酸酸甜甜的湯,勁道的面,還有泡菜,讓人總是吃了這回想下回。最初發現這裏是幾年前,壹個好朋友帶我去的,吃了壹次我就愛上了。
三星的燴面關於燴面,我比較偏愛三星的,那裏生意很好,晚飯時間,十幾張桌子幾乎都是滿滿的,有壹些嘈雜,但是北方人特有的那種豪爽的氣概在這裏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夏天經常到夜半時分還有人喝酒劃拳。我也經常和幾個摯友去大快朵頤壹番,幾個人聚在這裏,壹盤牛肉,幾瓶啤酒,再吃上壹碗熱騰騰的燴面。小盆似的粗瓷大碗,泛白濃郁的湯水,粗厚筋軟的面片兒,壹撮嫩綠的香菜,壹筷頭油炸辣椒,壹攪,那叫得勁兒。
雞血泡老店有人說美食也是壹種心情,我贊同。馬寨橋頭有壹家雞血泡老店,老板是壹對中年夫婦,人很熱情,店雖不大,但是卻給人陣陣溫暖。壹個人的時候常常會去那裏吃飯,來上壹碗味道鮮美的雞血湯,壹個肉夾饃。吃完了順便在旁邊的籃球場上看看別人打會兒球,然後走沿河路散步回家。那心情就像小爐上煮著的花茶,不濃不淡,靜靜的散發著清香的味道。
鹵肉夾饃說起肉夾饃大概濟源人都知道,就是把用老湯煮熟鹵好的豬頭肉跺碎後夾入平切開的燒餅中。到現在為止我在別的城市都沒有吃到過像濟源這麽正宗的肉夾饃,就是純粹的小饃,夾著純粹的鹵的很爛的豬頭肉。在濟源有好幾家肉夾饃都是很有口碑的。比如奔月集團對面胡同、冶煉廠大門口、後公路與湯帝路交叉口東南角、水上樂園對面、鴻運樓、留村橋頭、第壹幼兒園對面等。由於上班順路,我經常去鴻運樓那家吃。早上上班之前常常去這裏幹掉壹個肉夾饃再走,那感覺真是幸福。讓我突然領會到中國菜的精神:純粹和簡單。而這些是需要功力的,並不在於拼命加佐料和配菜,真正的好吃就應該像肉夾饃,決不花哨,決不繁雜,真正的簡簡單單,純純粹粹。
壹塊錢肉丸+壹塊錢雜菜
最早關於肉丸的記憶是很小的時候,晚上被媽媽帶著出來吃肉丸,壹碗肉丸湯加五個肉丸,每次吃完都意猶未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肉丸也多了,但是還依然能讓我找到當時的感覺的是以前人民醫院門口的那個老太太家的肉丸,最好是壹塊錢肉丸,再加上壹塊錢的牛雜碎,坐著矮矮的長條板凳,就著矮矮的長條木桌,吃著熱呼呼的肉丸。隆冬季節,萬物蕭疏,唯壹熱騰騰的肉丸,讓人滿口余香,始終心裏暖洋洋的。有壹次和朋友聊天,描述我想要的狀態是:吃簡單的飯,過簡單的生活,做簡單的孩子。當我在冬夜壹個人埋頭吃著壹碗這碗肉丸時,隱隱會想起這些話來。但是這個冬天又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般到別的地方去了。
羊肉湯喝羊肉湯也算是濟源美食的壹大特色。在濟源,不論幹力氣活的還是文人雅士,都喜歡圍到壹堆兒喝羊肉湯。沁園春服飾廣場旁邊的北街小玲和下街的大明都很好吃,是具有濟源特色羊肉湯的代表。磨盤般的鍋裏堆著骨頭和肉,在火上咕嘟咕嘟地滾著,那白生生的湯,濃濃的味兒,順風能飄出半道街,包管妳聞香而至。細瓷大碗中粉白的湯內飄著幾葉綠油油的香菜,光聞聞就能讓人垂涎欲滴。古樸濃烈、原汁原味的鮮湯鑄就了人們的熱情、實在、講義氣的秉性,使濟源人有壹種剛烈、果敢而豁達的氣質,這也許就是喝羊肉湯在這裏長盛不衰和充滿魅力的原因吧。
胡辣湯說起我的最愛,就不能不說胡辣湯。河南人對胡辣湯的鐘愛,是很多外地人很難想象的,在濟源胡辣湯是許多人的固定早餐,胡辣湯伴隨我走過了無數個幸福的早晨。南街十字口,馬寨十字口,還有文昌路上的胡辣湯都很地道。每天早上盛著胡辣湯的的大鋁盆,就放在蜂窩煤的爐子上,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那香氣直往人的鼻子裏鉆,吃早餐的走了壹波又來了壹波,壹直能吃到中午十分。我喜歡吃那種把半碗胡辣湯和半碗豆腐腦兒摻在壹起的“兩摻兒”,拿小勺稍微攪和壹下,豆腐腦兒的細膩、清淡、微苦澀與胡辣湯的粘稠、酸辣、鮮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若是再配上剛剛出鍋的熱油餅,味道極好,壹兩元錢便可以吃的很舒服了。特別是在冬日的清晨,壹碗胡辣湯下肚,味道鮮美,香辣暖胃,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