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麽什麽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在盤子上彩繪漂亮的圖案。
2、制作架子,讓盤子站起來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向同伴或老師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法。
重難點: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在盤子上彩繪漂亮的圖案。
活動準備:
1、盤子範畫用布遮住
2、幼兒人手壹份蠟筆,勾線筆
3、每人壹只紙盤,壹張硬板紙
活動過程
1、師:今天我要開壹個個人作品展,我邀請妳們大三班的小朋友來參觀。
現在展覽會即將開始,進入倒計時“5、4、3、2、1、0”
2、師掀開布展示作品。
3、師:哇,我的作品漂亮吧!妳們瞧瞧這些都是什麽呀?(盤子)
4、師:我在盤子上畫了漂亮的圖案,這叫盤子彩繪。
5、師:那請妳們看看我都畫了些什麽?(刺猬、荷花、袋鼠、蜜蜂……)
6、師:妳們有沒有發現我都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
7、幼兒:有線描畫
8、師:對了這是線描畫,那妳們再找找有沒有線描畫了,請妳幫它找到好朋友,將他們放在壹起。
9、師:除了線描畫還有什麽方法了?
10、幼兒:色彩畫、對稱畫、花邊畫…..(以同樣的方式請幼兒歸類,將同種方法的作品放在壹起)
11、師:欣賞完這麽多漂亮的盤子,妳們有沒有信心也來設計壹只呢?
12、幼兒:有!
13、師:好,請妳們開動腦筋,彩繪出壹只最漂亮的盤子,然後運用我給妳們的材料,想辦法讓盤子跟我的壹樣站起來。
14、師:我的要求聽清楚了嗎?小設計師麽開工吧!
1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6、師幼壹起參觀幼兒的作品,讓幼兒自己說說他的盤子是怎麽設計的。
17、盤子秀
播放音樂,孩子拿著作品走秀,也可以走下去跟客人老師講講妳的作品是用什麽方法設計的。
美術教案 篇2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自己家鄉設計壹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難點:根據塔的特點,進行表現或設計。
教學準備用具:
教師用具:塔的掛圖、課件
學生用具:大小不等的紙盒、多個紙杯、形狀怪異的瓶子、卡紙、蠟光紙、雙面膠、剪刀、橡皮泥、其它裝飾物品。
教學內容:
壹、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帶來了幾張照片,讓我們壹起來欣賞壹下吧!(課件)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雲南大理三塔、濟寧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巴黎鐵塔、山東濟南九頂塔)
生:(學生看到圖片非常得驚訝,聽到老師的介紹覺得更加有點不可思議)
師:這些塔它們不僅歷史悠久,造型特點突出,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塔,我們家鄉有層層疊疊、高聳入雲的塔嗎?今天我們就壹起來尋找壹下我們家鄉的塔。板書課題:家鄉的塔(課件)
二、講授新課
師:請同學們再來欣賞兩張照片,妳們認識他們嗎?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這是東寶山上的塔。
師:妳能說說它們和剛才妳看到的塔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嗎?(課件)
(相同點:都是塔,都分層。不同點:造型不同,建築材料不同)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古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黑板掛圖)如果學生知道的話可以先點學生回答。
塔的最頂端叫塔剎,中間壹部分是塔身,下面叫塔基。
師:知道了古塔的結構,我們再來了解壹下東山寶塔和文峰塔的歷史及建築特點。
(課件)東山寶塔它聳立在荊門城區中部的東寶山主峰太平頂上。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xx年),天臺山國清寺高僧智者禪師主持構築。寶塔建成後,使當時名為長林縣的荊門古城顯得神采奕奕,所以民間流傳有“立了東山塔,長林生頭角”的諺語。東山寶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長30.6米,七層飛檐,八棱翹角,隔面設窗,攢尖式塔頂。自底層有螺旋狀青石階梯上塔頂。古塔形態穩健,氣勢軒昂,七八十裏外可遙望,領略它的壯麗、巍峨。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它位於龍泉公園內,建於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xx年),塔身用青條石實心構築,通高20米,底部周長18米,五層八面,層層出檐,隔面設窗。塔底有8尊托塔金剛,其造型英武威嚴。橫額刻有“文筆鳴鳳”四字,意在希望荊門因之而文運亨通。)
(課件)這是文峰塔的局部觀察,塔頂飛檐、窗、塔底8尊托塔金剛。東山寶塔和文峰塔的造型特點基本相似,而區別就是東山寶塔是空心的,可以從裏登上塔頂,文峰塔是實心的,不能進入塔內。
三、學生制作(課件)
欣賞了家鄉的古塔,妳現在有何感想?
如果妳是設計師妳會為自己家鄉再設計壹座什麽樣的塔呢?
下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後,動起手來設計吧!
(音樂響起)
四、小結(課件)
希望課後同學門多留意觀察身邊美好事物,愛家鄉,保護古跡,珍惜人類歷史文化遺產。
五、板書設計
家鄉的塔
塔的結構掛圖:塔剎、塔身、塔基
美術教案 篇3活動目標:
1. 觀察地圖的基本結構特征,並把看到的地圖畫下來。
2. 引導幼兒大膽創想地圖的造型。
3. 喜歡用不同線條裝飾地圖,體驗寫意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壹、實物觀察
(壹)整體觀察
師:看壹看,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什麽? (中國地圖) 它長的像什麽?(大公雞)
師:它是怎麽樣的?
小結:原來地圖是由很多省的不同板塊組成
(二)局部觀察比較(多樣化)
師:我們所在的省市哪個省?它的板塊像什麽?
師:妳去過哪些省?板塊長什麽樣?
小結:不同的省市的地圖,板塊造型也有所不同
二、刻畫範畫
1.今天我們就來畫壹畫妳喜歡的地圖板塊,把妳看到的、觀察到的都畫下來
2.現在請妳也來畫壹畫地圖,畫好後馬上拿上來。
要求:
1.畫的時候不說話,不能打擾別人;畫完蓋好筆蓋放回盒子
2.聽到鋼琴聲後自己把畫釘在KT板上,畫和畫要並攏
三、互動評價
1.我先來介紹下我的地圖板塊,我畫的這個是福建省的板塊,它很像壹輛汽車,可好玩了。好,誰也能
像我這樣介紹下自己的地圖。幼兒自我評價,講述作品內容
2.同伴評價:妳覺得哪個地圖最有趣?有趣在哪裏?
3.教師肯定評價。
小結: 妳們的想象力真的是豐富多彩,將地圖變得那麽美,下次我們再來畫畫其他東西吧。
美術教案 篇4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感受適形造物手法。
能力目標:能大膽地創作,通行簡單的添加創作出某種新形。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力和創造思維的能力。
學習重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適形造物的方法,發散學生維,創作出較生動的形象。
學習難點:創造出豐富多樣的形狀、圖案。
教具、學具準備: 各式各樣閑置不用的膠水、扣子、彩色紙、等裝飾用品和課件。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天手冷的時候會想出來什麽辦法啊?
那我們生活中的手套都有些什麽類別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看我們的小手套會變成什麽樣子?板書課題——會變的小手套。
二、講授新課
(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幾件手套包紮的小玩具,問小玩具裏包著什麽?
變魔術般打開手套口,露出廢紙團,讓學生吃驚。
總結:廢舊的東西經過包紮修飾變成了有趣的藝術品。
(二)包紮材料的選擇
1、包裹材料:
小手套。
2、被包裹物:
紙團、泥團、各種形狀的鵝卵石等。
3、構思包紮:
壹頭紮,兩頭紮,長紮,短紮,留穗紮,圓頭紮,多節紮等。
4、添加裝飾。
方法:剪貼與描繪。
原則:包紮後的原形特點,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環節,做到畫龍點睛。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
1、講評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當而生動的作品。並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體和特征。
2、布置下節課所帶工具、材料。
美術教案 篇5課時: 2課時
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設計制作封面,使學生對設計的方法有所了解並掌握封面設計的基本方法。
2、通過欣賞不同形式的封面設計作品,培養學生的美感。
3、在課堂學習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重難點: 學習如何設計、制作壹本書的封面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教學封面設計範圖、封面設計作品、色卡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第壹節
執教時間:4月11日——4月12日
壹、導入:
同學們,妳們每天都在讀書,接觸過許多的書,不知妳們是否有註意過書的封面?(給學生回答,教師即時引導)教師拿出學生書包裏的壹本書(掩住書名),請學生認壹認這是同學們哪壹課的書?(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請同學們也來設計壹本書,教師展示課題:我設計的壹本書。
二、引起興趣:
1.教師用實物投影出示幾本裝幀精美的書籍給學生看。
師生交流對話:
問題1:同學們喜歡老師的書嗎?想了解這些書的內容嗎?有讀的欲望嗎?/
問題2:為什麽喜歡這些書,它什麽地方吸引妳?
問題3:教師出示破舊的書本詢問學生是否喜歡,為什麽不喜歡?引導學生愛護書本和書本做好朋友。
1、學生說:拿出自己所有的書本找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壹本介紹給同學們,並說明為什麽喜歡,如果感到有缺憾,請說出如何改動自己會更喜歡。
(先在小組介紹,後到實物投影儀前介紹給全班同學。)
三、出示實物投影引導學生觀察:
封面包含哪幾部分?
(1)文字——標題、副標題、拼音
(2)圖案——內容縮印、裝飾效果
1、文字設計的要點:
醒目、易讀、有裝飾效果。
2、圖案設計的要點:要與書本相適應。
3、講解封面設計時可運用的方法:
以前學過的各種繪畫技法和美術字的書寫技法,可以用彩紙或廢舊掛歷紙剪、撕、粘貼的方法,還可用各種形式將版畫運用到封面中去。
4.演壹演:
請幾組同學分別飾演書本、圖案、文字,說明他們的關系。
評價:表揚表演有特色的小組以鼓勵教育為主。
5.說壹說:
可以用學過的哪些方法來設計制作?
選擇好裝飾的方法:
(1)單獨紋樣
(2)對角均衡
(3)環型裝飾
(4)對稱裝飾
(5)抽象圖形
(6)版畫裝飾
以上同學們看到這些封面設計裝飾方法各不相同,再對自己的草稿進行修改,加入今天學習到的各種設計構圖方法。進壹步完善自己的設計。
四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
每人完成壹張封面設計的作業,作業有困難的可與同學互相交流合作,要求設計具有特色、新穎、有創意。
8、課堂小結,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的作品,看誰的設計新穎、富有創意給予最佳創作獎、最佳制作獎、團結合作獎……涉及面要廣。
第二節
執教時間: 4月13日——4月14日
二、引導學習階段:
1、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壹本書要註意什麽方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並由壹位同學來記錄討論出的設計幾個在素。
2、教師請小組出示討論結果。各小組進行回答,教師引導並給予肯定。
3、教師出示自己的設計要素。教師對學生各小組的回答情況給予總結並板書,並為學生討論的要素進行補充,提出教師對設計的幾個要素的意見。
設計要點:主題突出背景畫面有趣並與主題內容相關圖文並茂色彩艷麗
4、教師提出另壹個問題:如何實施設計方案?
教師請學生自由舉手並回答自己的意見,然後總結步驟:構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裝飾(拼貼)
5、請同學們欣賞設計作品,教師邊展示邊與設計要素相結合進行引導學生的思考。
三、學生課堂學習活動階段。 教師布置作業(以“小小科學家”為題設計壹個封面),學生作業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四、學生作業展示。 學生完成作品的到黑板前展示,教師對學生作品提出看法(來得及的學生可以帶下去再修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並評出優秀作品。
五、課後拓展: 本課如果學生感興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同學們壹起來做壹本書,書的內容自己定,文字材料及相關資料在課前小組進行準備,可以拼貼圖片和文字,課前把相關的材料帶好。
劄記: 我請同學們按照興趣分組,有的作“我喜歡的卡通人物”,有的做“我喜愛的美食”等等,合作作業。學生們興趣很大,高興得搜集資料,制作得非常精美。看來興趣是成功的引路人。
美術教案 篇6教學目標:
了解車的類型、結構、功能等,並學會運用多種媒材制作造型美觀的車。
掌握制作車的基本方法。
在實踐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資料制作車的樂趣和成績感。
訓練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實踐與發明,養成善於考慮、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培養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利用生活中顯而易見的資料,制作汽車。
教學難點:
車型設計新穎美觀,結構合理。
學生用具:
自備的制作汽車的`各種資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種蔬菜、瓜果,橡膠泥,剪刀,小刀,鉆子,牙簽,舊鞋,襪子,玩具賽車車輪等。)
教學過程:
壹、開門見山,明確目標
1、欣賞蘿蔔汽車和拖鞋汽車,並分析其制作資料的特殊性。
2、板書課題。
(引起學生的興趣,直接進入第二課時)
二、交流討論,出現問題
1、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妳會選用哪些資料,制作汽車的哪個局部呢?
2、師生互動研討:恰當、巧妙地選材。
(了解學生的創作想法與思路,教師和時予以引導。)
三、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1、運用媒體,將實物圖片進行恰當的組拼,提示學生選擇資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師示範,學生參與討論,提示學生制作“汽車”要美觀。
3、對比欣賞學生作品。
(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協助學生解決選材、制作、裝飾等問題。並指導學生欣賞作品。)
四、學生自主表示,教師指導
1、提出作業要求:運用多種資料,制作壹輛妳喜歡的汽車。
2、學生作業。
3、學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車”。
(明了作業要求,引導學生在愉悅中積極的實踐探索、創作表示。)
五、賞析評價,課題延伸
1、作品自評、互評、師評。
2、欣賞能動的“汽車”,教師小結全課。
(通過評價與賞析,讓學生進行充沛的自我表示。激發學生進壹步創作和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美術教案 篇7壹、教學內容與目標
l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並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了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難點: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三、課前準備
l教師設計《四季的色彩》課件,音像結合,圖文並茂。
2學生搜集在不同季節拍攝的照片或相關資料,並和家人聊壹聊對不同季節的感受。
四、教學過程
(壹)導人
1請看,我給大家帶來了什麽?(課件出示四季圖片)
2問題:
(1)妳看到了什麽?
(2)聽到了什麽?
(3)又想到了什麽?(請學生回答)
3自學:打開書第2頁選擇妳最喜歡的季節,試著用“這是季,是的季節。”來形容它。
4全班交流:妳對最喜歡的季節有哪些美好的記憶或感受?
5出示課題: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欣賞。
(2)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畫。
(3)問題:說說四幅作品有什麽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2、分組活動。
(1)要求:選擇妳最喜歡的壹幅畫,由組長帶領分組欣賞。
(2)學生根據要求,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反饋。(以小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畫)東山魁夷(日本)
①畫面體現了什麽繪畫風格?(寫實性、裝飾性)
②畫家主要運用了哪些色彩表現春天?
③寫壹篇短文來表達妳從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麽?又感受到什麽?(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④妳還想了解什麽?
(2)《夏》列維坦(俄國)
①畫家運用了怎樣的筆觸來表現畫面?(細碎、完整)
小知識:筆觸是畫家在再現或表現自然和生活時運用的各種筆痕。
②畫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顏色?
③用短文表達欣賞這幅作品之後的所見、所聞、所感。(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3)《金秋》(中國畫)林風眠
①畫面用色有什麽特點?(淡雅、濃重)
②樹林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什麽色彩’
③給妳帶來哪些秋天的感受?試用短文表達。(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4)《冬獵》(油畫)勃魯蓋爾(尼德蘭)
①妳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麽?(風景、人物、動物、植物)說壹說。
②觀察作品的色彩,妳有哪些體會?
③妳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麗?用壹篇短文表達出來。(請參考書上第3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3、拓展
教師總結:雖然冬季將壹切事物歸於沈寂,但是卻預示著春天的來到。四季的色彩是豐富的,有無限象征意義,四季的更替又是壹種自然現象,它們之間是互相孕育、不斷積累、循環往復的。
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麽收獲?
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藝術的服光和美術的語言來觀察、表達藝術作品和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