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
簡介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是壹個縣級市。江山歷史悠久。自夏、商及春秋初期以來,江山屬於越南揚州之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縣,1949年5月6日江山縣解放。10月27日,國務院批準江山撤縣設市。
江山,位於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的西南門戶,也是錢江源頭之壹。面積2019平方公裏,總人口61900。轄12個鎮、5個鄉、2個街道、292個行政村、13個社區。江山市地處中亞熱帶北部濕潤季風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具有盆地氣候的某些特征。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四季冷暖幹濕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並舉。
近年來,江山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聚焦綠色發展,聚焦轉型發展,緊緊圍繞“產業新城、旅遊勝地、山水家園”的城市定位,堅持“工業強市、旅遊富民”雙輪驅動戰略,加快全民創業創新,努力打造華東最具活力城市,建設造福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
地理環境
位置上下文
江山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處於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東經118 22‘37“-118 48‘48“,北緯28 15‘26“-28 53‘27“,中心坐標為北緯28 44‘。東鄰衢江區和遂昌縣,南接福建省浦城縣,西接江西省玉山縣和廣豐縣,北接常山縣。南北長70.75公裏,東西寬41.75公裏,總面積2019.48平方公裏。
地形學
江山市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素有“七山壹水兩分田”之稱,其中平班和西江河谷占11.2%,山地丘陵占88.8%。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為山谷,整體不對稱。仙霞嶺山脈在市區東南部,從福建浦城與江山交界處的楓林關進入,向東延伸。以中山為主,山勢險峻,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05座,最高峰1500.3米。西北是懷玉山的支脈,從江山的橋鎮楊剛進入,是江山和長山的分界線。山勢以低為主,山勢平緩,最高峰895.4米。中部為河谷盆地,東起江山四都地區,向江西省西南部呈帶狀延伸。盆地內,江山河兩岸,峽口至茅阪段為沖擊平原,西部為紅巖低丘,東北部長臺西穿雍地區高丘,形成紅土低丘和山前沖擊扇。?
水文地質學
江山市年徑流總量為22.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20.5億立方米,地下徑流2.3億立方米。主要河流為錢塘江上遊支流江山港江,屬山區河流,落差較大。水位、流量和流速的變化受降水量變化的影響很大。汛期壹般發生在每年4月以後,特別是5-6月是降水集中的雨季,汛期河流含沙量高,枯水期發生在7-8月及以後的夏旱期。?
江山市區域構造屬揚子準地臺,調查位置位於華夏臺背斜與錢塘江負向斜交界處,江(山)-邵(興)深斷裂帶西南段西北側,錢塘江負向斜西南緣。孝(山)-邱毅(川)活動斷裂帶位於江山市西北部,距市區30公裏。該區受江(山)-邵(興)等深大斷裂帶控制,構造活動頻繁,地質環境多變,地層完整,構造復雜。?
氣候氣象學
江山市地處中亞熱帶北部濕潤季風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具有盆地氣候的某些特征。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四季冷暖幹濕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並舉。多年平均氣溫65438±07.0℃,無霜期約249.7天。由於地形的影響,市域內雨熱水平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中北部海拔250米以下的河谷和丘陵地區年平均氣溫在65438±07℃以上。南部中低山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於65438±07℃。5438年6月+10月海拔200米以下河谷地區平均氣溫在5℃以上。海拔400米以上的東部丘陵地區不足4.5℃。南部中低山區4.5 ~ 5.0℃。全區日照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均勻。在山谷的平班地區,年日照可達2063.3小時。在山區和丘陵地區,雲層較多,日照百分比較少。降水量自北向南逐漸增多,南部山區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中北部降水量較少,最大值為1700毫米。市內相對濕度為75% ~ 85%。南部山區較高,周村為83%;中北部的平班丘陵地勢較低,76%為祭壇石。該地區災害性天氣較多,危害較為嚴重。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國土面積2019.48平方公裏,分別占全省(國土)和衢州市國土總面積的2.02%和22.86%。地貌類型多樣,有平班、西江河谷、丘陵、低丘、高丘、低山和中山等,其中丘陵和丘陵占總面積的88.8%,丘陵和山地占總面積的76.6%。大面積的山地為林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地貌的立體分層也為多元化經營奠定了基礎,山地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
江山市震旦系至第四紀地層基本完整,特別是灰巖、二疊系地層發育良好、分布廣泛,具備壹定的成礦條件。礦藏主要是非金屬礦物,包括石灰石、螢石、白雲石、原煤、石煤、磷礦、鋁土礦、大理石、花崗巖和矽灰石。據勘探,原煤地質儲量約500萬噸,石煤約654.38+億噸,螢石約654.38+0萬噸,矽灰石約654.38+0萬噸,硬質耐火粘土654.38+0萬噸以上,石灰石分布廣泛,在城市北部最集中,儲量大。?
水資源
江山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48.1毫米,年河流徑流量22.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20.5億立方米,地下徑流量2.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約4000立方米。?
生物資源
江山優越的氣候條件、多樣的地貌和土壤造就了優越的生存空間,生物種類繁多。自然植被有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和灌叢4個群系、7個類型、15個群系。有木本植物87科232屬643種,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珍稀樹種27種。在動物方面,脊椎動物約有200種,其中包括40-50種哺乳動物、65,438+007種鳥類、20-30種爬行動物、超過65,438+00種兩棲動物和約65,438+00種魚類。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20多種,包括白頸雉、黃腹角雉、老虎、雲豹等。?
旅遊資源
江山山川秀美,河湖幽靜,人文景觀獨特,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主要景點有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的巍峨三石、任偉峰、壹線天空等江郎八景,仙霞嶺的仙霞古道和千年古關,年八渡古鎮和戴笠故居,以及生動的虎山、雞公山、西山、胥江公園、古碼頭、白庫、寧秀雙塔和大陳嶺石窟群。此外,還有古遺址、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窯址、古寺廟、碑刻等珍貴文物【2】。
區域人口
201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1.09萬人,其中男性31.42萬人,女性296700人,分別占總人口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為6991人,人口出生率為11.44‰,比2014年下降了1.88‰。死亡4274人,死亡率為6.99‰,比2014年上升0.71.01%。
蒲城縣
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下轄縣浦城縣是中國丹桂之鄉。位於福建省最北部,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的“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進入福建的第壹關,分別與浙江省江山市、龍泉市、遂昌縣和江西省廣豐縣接壤,與福建省簡陽市、武夷山市和松溪縣毗鄰。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8個鄉、296個村。2006年底,戶籍人口為4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71.60萬人。除了石陂鎮、水貝街鎮等少數鄉鎮使用閩北方言外,其他大部分地區使用吳語。
該縣面積3383平方公裏,是福建省第三大縣,其中山區面積437.4萬畝,耕地面積55.47萬畝,河流水域面積654.38+0.5萬畝。是中國和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糧基地縣。中國十大香樟基地之壹。林業用地面積407.9萬畝,森林覆蓋率736.5438+0%,森林蓄積量986.5438+0萬立方米。是中國南方林業重點縣。山延伸兩條脈,水註入三條河。縣城西北部是武夷山脈的延伸,東北部是仙霞山脈的延伸。
蒲城縣屬於三江源頭之壹,境內溪流分別流入閩江、長江和錢塘江。北部的魚梁嶺和西部的竹嶺頭是長江和閩江的分水嶺。以南浦溪為幹流的大小河流有57條。國道205線南北貫穿近百公裏,省道華沖線東西貫通,小浦線、顧二線連接東北、西北,在建的浦南高速公路是京臺高速公路入閩的第壹站,是海西區連接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
地理
浦城縣位於閩、浙、贛三省七縣(市)交界處。浦城是福建的北大門,是福建省僅有的兩個位於三省交界處的縣之壹。全縣轄10個鎮、9個鄉、288個村,總人口40.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5萬人。二是呈現“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結構。全縣面積3383平方公裏,是我省第三大縣,其中山區面積427.4萬畝,耕地面積55.47萬畝,河流水面1.50萬畝。糧食年產量超過2.6億公斤,森林覆蓋率為731%,森林蓄積量為165438。
經濟
200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5億元,增長11.1%,其中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62、8.58、1.085億元,增長4.7%和654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8億元,增長401%。財政總收入65438.058億元,增長65438.06%,其中地方收入9665438.09%,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當年消除赤字65438.0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4億元,同比增長1.02%。實際利用外資256.5438萬美元+0.5萬美元,增長8.4%;外貿出口總額為376.5438萬美元+0.4萬美元,同比增長6.5438萬美元+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7元,增長9.12%;農民人均純收入4046元,增長7.9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4%。年末戶籍人口465438人+0.065438人+0萬人。
工業:全社會工業總產值達到1.97億元,增長1.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05438+0%。生物化工、林產加工、綠色食品和輕工、紡織四大優勢產業完成產值1.1.91.0億元,增長2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39家發展到50家,產值占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的66%;45家民營規模工業企業產值占規模產值的80.3%;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繼續位居南平市第壹。福建浦城工業園被列為省級工業園區並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目前已入駐企業25家,總投資4.5億元,產值2億余元,安置職工2000余人。創建穩定和諧工業園區的試點經驗已在全國推廣。總投資654.38億元的鄭達蒲灘新工業區年產654.38萬噸鹽酸金黴素項目基本建成。
農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43.8+0.65億元,增長6.4%。糧食播種面積5.08萬公頃,總產量21.73萬噸,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發展農作物654.38+0.5萬公頃,其中收購烤煙6.75萬噸,產量、質量、效益、稅收均創歷史新高。投資654.38+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654.38+0.20家,其中24家龍頭企業實現產值4.95億元,增長45.9%,農民人均產業化增收780元。改造中低產田、標準農田71.3萬公頃,修復水毀水利工程1.39處。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全省典型,新轉移6465人,實現人均收入1107元,增長9.6%。
項目發展情況:全縣共實施各類項目202個,當年投資規模1012萬元,完成投資7.82億元,增長7.57%,其中總投資10萬元以上項目40個,總投資5億-10萬元項目47個。“兩個比例”大幅提升,分別達到765、438+0%和77.69%。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正式開工;“百公裏”中,農村公路建設完成155公裏,通鄉公路全面硬化;農村水利“523”完成投資17萬元,建成村級供水工程56處,2.94萬人喝上了安全飲用水;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6698平方米。
改革創新:縣級直屬單位幫扶75個村,幫扶資金470余萬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並通過省級驗收,完成林權證抵押貸款5400余萬元。農信社改革完成增資擴股1820萬元。新完成縣印刷廠、林化總廠等國有企業和電力股份制改革,縣屬建築企業改制正式啟動。全面落實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統壹上繳國庫和縣級轉移支付補助年均65438+萬元。整合形成南浦、濱河兩個街道。新批外資項目10個,發展外貿出口企業21家;山海合作引進縣外資金6.6億元,同比增長56.5438+0.8%。
社會事業:實施省市科技項目8項,推廣科技成果41項,開發新產品1項。新成立“福建省浦城職業技術學校”,鹹陽中學成為全市農村第二所三級達標學校,本科高考率居南平市第四位。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97%。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局獲評“全國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城鎮新增就業204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76人,參加企業養老、失業、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173萬人、158萬人、2.8萬人。享受城鎮低保3077人、農村低保1萬人。全面落實部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加大對55-59歲婦女的獎勵扶助力度;落實農村低收入家庭學生“兩免壹補”政策65438人+0.535人。“惠民工程”搬遷300人。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縣公安交警大隊被授予“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先進單位”稱號。
旅行
仙樓山(王越山)在城東角,閩越王虞山曾經在山頂建了壹座烽火臺,在山腳下建了壹座宮殿。南浦書院始建於清代,設有煉丹井、卓冠閣等景致。現在這裏變成了仙樓公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東郊,石牌下有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西北郊的夢筆山,據說是南朝文學家江淹夢寐以求的寫作之地,孕育了百花。黃碧水貝街有壹個大型宋瓷窯址。城關龍潭門有元代為紀念真德秀而重建的西山真夫子廟。鹹陽有西漢漢陽城遺址。西山(西山源)有鎮德秀建造的西山精舍和穆亭(亭)。郁亮曾被列入“世界十大名山”之壹。福蓋山寒冷、優雅、美麗、寧靜。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盛贊仙壇、龍洞、大柴的勝利。小武當山有許多景點,如師洋峰和玉帶泉。古樓坑口是1932號浦西區蘇維埃政府駐地,紅軍標語墻猶存。其他值得參觀的地方包括南浦溪橋和西門公園。
九杜詩風景區:九杜詩風景區位於水貝鎮,丹山的怪石和碧溪的清澈溪流構成了迷人的自然風光。寺廟和古瓷窯的滄桑引起人們對漫長歲月的思考。歷代名人都曾遊覽此地,並留下詩詞歌賦,賦予了景區豐富的文化內涵。
它的景點之壹是金鬥山,有金鬥寺和仙人洞等11個景點。金鬥山因供奉玄武大帝,又被稱為小武當山。;其次,九獅溪路景區,壹條長約6公裏、堪比武夷九曲的溪流,從金鬥山腳下的觀前村到茅洲村,可以欣賞臥牛飲水、九杜詩、老鼠巖等17個景點以及海峽兩岸的丹霞地貌。妳會從船夫的尾水聽到各種美麗的傳說。當妳在壹條安靜的小溪上劃船時,妳可以欣賞清澈的河水和兩岸陡峭的懸崖,喬松的綠色竹子,還可以感受濃郁的田園風光。看著岸邊隨風飄蕩的農場莊稼,偶爾看到農民在田野裏悠閑勞作的場景,妳會深深感受到什麽是人間天堂。
景區附近有古埠觀前南宋愛國詩人謝翺故居(觀前村至今保存有明萬歷元年(1573)謝高宇先生紀念地石碑)、東陸延安水簾洞、明代雲峰寺、唐代倫藏寺、江南小舞蕩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水貝北口窯窯址等,還有2000個村落歷史上,南宋文學家江淹(成語“夢裏花落知多少”,“江郎落盡”出自江淹)、宋代朱和明代徐霞客都曾在此駐足,並留下了贊美山水的詩篇。當姜堰將狄普成貶為縣令時,他欣賞了觀前村附近的九石山美景。他最早用“碧水丹山”來贊美這壹景觀,並寫下了《紅色彩虹》,其中寫道:“在東南方向,有壹座九石的山,十裏紅墻,綠萼。苔蘚很滑,水很危險……”。觀前村對面的金鬥山位於《徐霞客遊記》中。徐霞客在1628乘船遊覽殿前。他在《金鬥山遊記》中寫道:“石修,草美,四山拱圍,風煙欲亡。壹步壹步,我想說再見。”
九杜詩風景區附近的水貝街也盛產茅州瓜子。遊覽結束後,您可以在當地購買蒲城特產桂花茶(又稱桂花茶)和茅州瓜子。
匡山風景區:匡山,位於浦城縣富嶺鎮,距市區3至5公裏,東與浙江龍泉接壤,距龍浦公路約7公裏。因山形“四周突起,但短而似匡山”,而匡山主峰又叫匡山鬥,海拔1349.9米。此外,還有幾座超過1000米的山峰,就像星星拱月壹樣,遠遠望去遙相呼應。匡山方圓約50公裏,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這座山雄偉而陡峭。-山中植被層次豐富,品種繁多,壹年四季郁郁蔥蔥。匡山壹個重要的自然景點是湘潭觀日。湘潭是匡山最高的巖石,它看起來像壹個祭壇,因此得名湘潭。自古以來,遊客們就在這裏燒香祈福,或高高躍起,俯瞰群山和閩浙邊境風光,觀賞清晨和海上的日出。匡山的另壹個重要景點是位於匡山西南端的丁彥山,海拔800多米。山頂空空如也,面積約65,438+0,000平方米。它看起來像壹個紗帽,也被稱為紗帽山。山路陡峭如梯,有1000多級石階。還有古井、寨門、驛渡關、二渡關、羊馬槽、跑馬道等遺跡。匡山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獨特。元十二年(1352),浙江龍泉人張翼協助袁與擦石鎮壓農民起義軍。張翼沒有用山峰覆蓋山谷,而是在山上建了壹座監獄亭,稱為巖雲萬青亭、蒼雪亭、雲起亭和中央亭。張譯、劉吉和路松是來自同壹個城鎮的好朋友。當他隱居在匡山時,他們都到過這裏,並分別寫下了“艱苦生活的故事”和“在匡山看到安松的故事”。他、劉基、和在幫助朱元璋統壹中國和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在歷史上被稱為“浙南四俠”,是明朝的開國元勛之壹。此後,許多文人來到這裏尋求隱居和探索過去,避世和修養自己,留下了許多詩歌。那些年修建的寺廟、亭臺、廟宇歷經滄桑,如今已毀於壹旦。目前僅存松翠壹座,清代改為石天廟,供奉江西龍虎山三石天。到目前為止,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匡山將與山腳下的高方水庫結合起來,形成壹個風景旅遊區,再次向世界展示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福蓋山:福蓋山又名蓋仙山,位於蒲城縣盤亭鄉六墩村東,面積10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146米。它像壹條龍,尾巴在西北方向,頭在東南方向,位於福建、浙江和江西三省的邊界上。阿明旅行家徐霞客五次遊閩,兩次遊山,著有《浮山記》,贊浮蓋山“石痕竹影,雋然可愛。群峰相戀,真是絕了。”
福蓋山屬花崗巖地貌。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了奇峰怪石嶙峋的獨特景觀,再加上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和四季不褪色的潺潺泉水的映襯,大自然的偉大力量造就了閩浙贛三省交界的這壹奇妙山川。
福蓋山風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裏。主峰比什峰高6米,山腳下有壹條30公裏長的環山公路,可供大小車輛通行。福蓋山由古老的花崗巖組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各種自然力的作用,巖石發生了開裂和坍塌,形成了奇峰怪石的獨特景觀。然後在郁郁蔥蔥的蒼松翠竹的映襯下,冬夏褐色泉水的痕跡太自然了,以至於無法在福建和浙江的邊界上創造出這種美麗的山川。明朝末年,中國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的第壹站就是這座山。他被福蓋山的美妙景色所吸引,在山中逗留了幾天,在徐霞客的遊記中留下了美麗的文字。
福蓋山最大的特色是奇峰怪石。遊客們離山腳有十多英裏遠,他們可以看到石頭人峰看起來像壹個仙女坐在危險的位置上守衛著三省的邊界。酷酷的犁頭和犁伴的犁峰直沖雲霄;然而,張先峰的指關節似乎向遊客展示了迷宮:主峰碧石峰頂部附近的巨大巖石就像壹只蹲伏的獅子,它似乎可以突然壹躍到達頂峰;還有壹塊棋盤石,由巨大的巖石自然堆疊而成,就像壹座巨大的城堡,但遊客可以沿著巖石的裂縫斜著爬上峰頂。當斜坡轉彎時,這些巖石峰因視角的變化而在遊客眼中呈現出不同的形象,令人感嘆和贊嘆。特別是在山坡上茂密的松竹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巨石從10到20米高到35米小不等。有的像臥虎,有的像球,有的像鐘鼓...真是千奇百怪,變化多端。這些大大小小的巖石擁擠在壹起,相互支撐著,它們形成了壹個曲折而搖曳的洞穴。雖然它不像石灰巖洞那樣幽深和隱蔽,但遊客可以在沒有燈光的情況下充分體驗“洞穴旅遊”的樂趣。只有徐霞客被僧人引導的石龍洞是鐘鼓巖附近的壹個深巖石缺口。遊客們不得不掛在只能容壹個人出去的洞裏。洞穴的下端可以容納三五個人,但越是狹窄,上方三五十多米的地方,只能壹個人側身站立。由於洞穴狹長,兩壁巖石粗糙如龍林,洞頂有壹股清泉,故古人稱之為石龍。
在福蓋山上,有壹座佛教寺廟——大雲寺,據說建於唐代,至今香火依舊。這座古寺是佛教紀寧教的寺廟。據說日本海空大師渡海北上中原時曾到訪過。這座古寺雖歷經千年滄桑,但基本保持了原有規模。除了拜佛和燒香之外,它壹直是文人和官方遊客欣賞浮山風景的壹站。當徐霞客來訪時,他在寺廟裏呆了三天。在靠近閩浙交界處的福蓋山腳下,還有壹個歷史關隘——鳳嶺關。在這條高速公路開通之前,它是三省人民千百年來相互交流的唯壹通道。現在,雖然它的原始功能已經結束,但整個關口只是關閉。然而,當遊客來到這裏時,他們會在關口前停下來,腳下有壹條兩米多寬的古老石板路。他們看著兩省的村莊和山脈,對過去的懷舊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福蓋山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通過公路與中國東南半部的重要景點相連?真的可以用“四通八達”來形容。從這裏出發,直達浙江新安江的千島湖,距離約200公裏:沿205國道向西北約250公裏到達安徽黃山;西行公路可直接與江西三清山、龍虎山等道教名山重疊(距離分別約150公裏、200公裏);西南公路可通往武夷山,距離約130公裏;從這裏向東驅車前往閩東太姥山風景區,約300公裏,東北方向有壹條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著名的青春與寶劍之都龍泉市,距離僅140公裏。沒有結束漫遊的客人可以自由選擇並繼續前行。
蒲城縣均溪丹霞地貌風景區:李秀-面食小王子-均溪丹霞地貌十分發育,與江西省廣豐縣毗鄰,位於潘亭鄉西北部。
從潘丁鄉開車到李秀村,向西6公裏,妳會看到隱隱約約的潘丁溪,兩岸聳立著高低起伏的紅色山丘。從李秀村出發,妳可以看到壹座燃燒的巖石山峰矗立在道路右側。當地人叫它“朝天蠟燭”。在其腳下,有壹個高度和寬度為65,438+00米的半圓形平坦巖壁。當地人稱之為“半月”,與“半月”相對的道路左側的巖石小山。1 km後,我在道路右側看到了七塊陡峭的紅色巖石,它們被稱為“七座巖峰”。在南吳村旁邊,有兩位高大的古松學校幹部手拉著手,好像在歡迎遠方的客人。在南塢村對面的道路左側,有壹座松竹茂盛的陡峭巖峰,被當地人稱為“龍巖”。龍巖這邊的懸崖上有壹個洞,裏面有壹個黑色的石柱叫“桂東龍”,還有壹個石刻“龍巖”,裏面的泉水冬夏不紮。在劉田村外,我看到村後壹座巖石峰的頂端矗立著壹塊巨大的巖石,形狀像壹只雞,被稱為“上善雞”。在“龍巖”的對面有壹對高度為20-30米的錐形巖石,就像壹對巨大的角壹樣,因此被稱為“楊嬌石”,龍巖變成了壹只羊的身體。
專長
浦城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素有“閩北糧倉”之稱)、福建省邊貿重點縣、福建省林業重點縣、李倩、蓮子和綠茶生產基地之壹。農副產品包括大米(以“美人紅”大米聞名)、油菜籽、煙葉、甘蔗、花生、芝麻、桐子、烏班圖種子、松節油、棕色薯片、栗子、蘑菇、筍幹、生漆、橙子、梨、柿子、枇杷、兔毛、厚樸、澤瀉等藥材和特產薏米。蒲城也是中國四大香料基地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