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三寶
昆石:產於我市玉山(又名馬鞍山)中,天然多竅,色澤白如雪、黃似玉,晶瑩剔透多竅,玉潔冰清,形狀無壹雷同,十分奇巧,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他方人稱昆山白石,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供於幾案,視若珍寶。
瓊花:昆山亭林公園的瓊花,被譽為“昆山三寶”之壹。其中最大的壹棵花樹,連理交枝,樹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稱今世“瓊花之最”。
並蒂蓮:馬鞍山下有並蒂蓮,又名千葉蓮、千蕊蓮,為“昆山三寶”之壹,原為元末高士顧阿蓮手植,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人稱“古蓮”。蘇州著名文人周瘦鵑首作文記之,稱並蒂蓮“色香雙艷”。
三系列食品
萬三蹄、萬三方肉、萬三三味圓、萬三豬手、萬三雞腿、萬三野鴨、及萬三貢酒、萬三宴酒和萬三家酒,已成為周莊美食的代表。尤以萬三蹄獨樹壹幟,多次被評為食品金獎。隨著周莊知名度的日增,已走出周莊,湧向中外餐桌。
萬三蹄:以豬腿為原料,佐以調料,用旺火燒煮,經過蒸燜,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堪稱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饌。
萬三方肉:有豬鮮肋肉切方,以“萬三蹄”工藝煮酥,是與萬三蹄響應的宴客主菜。
萬三味圓:有新鮮面粉制成面筋,包入肉末或蝦仁、雞絲作餡,做丸煮熟,兼具小籠、餛飩、湯包之味。
萬三豬手:以傳統配方燒煮的豬蹄爪,滋潤美味。
萬三雞腿:以當年新雞大腿為原料加工,皮酥肉嫩。
萬三野鴨:以太湖野鴨為原料,用“萬三蹄”工藝燒煮,肉嫩味鮮,成為餐桌上乘佳肴。
萬三貢酒、萬三宴酒、萬三家酒相傳沈萬三家以糯米、高粱、玉米、小麥、大米及南湖水采用特殊流程,精心釀制而成,酒液清洌,口味甘醇。
周市太和奧鴨
昆山奧味醬鴨,簡稱奧鴨。配方技藝源出清宮藥膳系列。太和奧鴨其特點是色、香、味,營養四者俱佳,有“壹家奧煮,滿街飄香”之譽。周市太和館的奧味品,熔“奧”、“醬”兩種烹調技藝於壹爐,制作成目前的奧味醬鴨。特點是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入骨。
奧竈面
百年老店奧竈館,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橋南堍,奧竈面以紅油爆魚和白湯鹵鴨面為首。
紅油爆魚面:爆魚壹律用青魚制作,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細白柔嫩,紅潤噴香,食之爽口。
白湯鹵鴨面: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壹碗別具風味的奧竈面,將為您增添無窮的樂趣,留下無窮的回味。
小吃
三味圓又稱湯面筋, 是昆山市周莊鎮的名肴特產。周莊三味圓的皮以面筋為料,餡用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加蔥姜、黃酒等調制剁細精制而成。用雞湯燒煮,皮薄餡嫩,晶瑩剔透,湯清味鮮,集點心、菜肴、鮮湯之美,輕輕壹咬,鮮汁直淌,堪稱上品。
到昆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竈館”品嘗供碗“奧竈面”。奧竈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面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鹵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奧竈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面時不在溫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制好的面湯放在鐵鍋裏,用余火燜煮,保持其溫度;碗燙,碗洗凈後,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衛生。因此“奧竈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周莊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其它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
江蘇省昆山市,有壹“奧竈館”,是個賣面條的百年老店。每天早上,這裏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妳進他出,絡繹不絕。來這裏吃面的,不僅有近鄰,更有遠客,如上海、浙江和江蘇其他各地的......
江蘇昆山有什麽特產?
旅遊景點
中國第壹水鄉——周莊
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錦溪 陽澄湖旅遊度假區(省級)——巴城
中國魅力名鎮---千燈 江南名園---亭林園
享受生活主題公園---丹桂園 趙陵山良渚文化遺址
昆山著名寺廟——華藏寺 昆山著名寺廟——崇寧古寺
昆山著名寺廟——延福寺 昆山城市生態森林公園
中國第壹水鄉:昆山周莊,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壹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壹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壹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壹水鄉”。
色香雙絕的並蒂蓮 色香雙絕的並蒂蓮
鞍山下有並蒂蓮,為昆山“三寶”之壹,解放初期移自正儀東亭,原為元末高士顧阿英手植,流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人稱古蓮。 顧阿英,昆山正儀人,為南朝四姓望族之後,家豪富,田連阡陌,庭園廣漠,築玉山佳處多處,與周莊沈萬三相匹敵。他在30歲後折節讀書,廣結名流,騷人墨客、漁樵僧道都是他座上客。他閑來蒔花養草,尤愛蓮花。相傳楊維楨在某年夏天初訪玉山草堂,顧阿英於界溪兩岸遍植白蓮相迎,以示風雅...
舉世獨奪的昆石 舉世獨奪的昆石
“昆石”出於我市玉山又名馬鞍山中。說來亦是稀奇,馬鞍山所產之石卻是與眾不同。其天然色白多竅,峰巒嵌空,十分奇巧,真是舉世獨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他方人又稱昆山白石。談起昆石,老壹輩的並不陌生,年輕人則熟悉的還是少數。昆石之開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清供於幾案,如若珍寶。 昆石,天然多竅,色澤白如雪、黃似玉,晶瑩剔透,體態玉潔冰清,形狀無壹雷同。元代有張...
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
陽澄湖的大閘蟹可算是昆山壹絕,有很多名人為吃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特地到昆山壹遊。 當地人有種說法,農歷九月吃雌蟹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則最好。這是因為九月雌蟹蟹兜裏有豐滿結實的蟹黃,其味特別鮮美;十月雄蟹蟹兜裏的油膏厚實而肥,入口即化,是高蛋白的美味食品。吃大閘蟹極為講究,光是吃蟹的工具就有十余個,無論是吃蟹背也好,吃蟹腳也好,吃蟹鉗也好,總之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妙處。當然,現如今...
正儀青團子 正儀青團子
青團子從前是江南地方清明節掃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雜,餡心釀制粗糙,壹般為農家自食。 傳說清朝末年,正儀鎮有個叫趙慧的女子,發現壹種醬麥草是做青團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團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天不破裂、不發硬、不變色。後來正儀鎮中心橋南壹爿糕團店的陳四寶老大娘從趙慧處學得了這個秘......
昆山有什麽特產能帶回家的
陽澄湖大閘蟹
每年的9月中旬是大閘蟹捕獲時間,每到這個時間,江浙滬地區的人都會到昆山陽澄湖來壹品它的鮮美。
萬三蹄髈
據說在明代時期沈萬三用來招待朱元璋,而後冠名萬三蹄。貫徹了濃油赤醬的壹貫做法,燒至酥爛,香氣撲鼻啊。但江浙地區口味偏甜,這點請大家註意哦!
襪底酥
顧名思義形狀很像襪底,剛出爐的襪底酥很脆,有點鹹香味,當小點心是最好不過的了。
產於昆山錦溪鎮
奧鴨
奧味醬鴨,江蘇省名菜,融“奧”、“醬”兩種烹調技藝於壹爐,制成風味獨特奧鴨。
產於昆山周市鎮
昆山有什麽特產之類的
〖本地特產〗 奧竈面:奧竈面出自奧竈館,位於現亭林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虛心征求意見,精心烹飪制作,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面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竈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竈館”。奧竈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鮮異常。其次在於餃頭有考究,爆魚壹律用青魚制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竈面最註重“五熱壹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萬三蹄:萬三蹄出自近代富翁周莊沈萬三的家裏。相傳江南鉅富沈萬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萬三蹄以豬腿為原料,佐以調料,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壹天壹夜的煨煮,火候極為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經過蒸燜,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肉質酥爛,入口即化。煨煮好後皮色醬紅,它的吃法更是特別,在兩根貫穿整只豬蹄的長骨中,將壹細骨輕抽而出,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蹄膀被順順當當地剖開,讓人們分而食之。萬三蹄已經成為周莊人逢年過節、婚慶喜宴的主菜,意為團圓,遊客則拎著真空包裝的新鮮萬三蹄走。
正儀青團子:青團子從前是江南地方清明節掃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雜,餡心釀制粗糙,壹般為農家自食。傳說清朝末年,正儀鎮有個叫趙慧的女子,發現壹種醬麥草是做青團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團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天不破裂、不發硬、不變色。後來正儀鎮中心橋南壹爿糕團店的陳四寶老大娘從趙慧處學得了這個秘方,從此青團子供應於市場,成了壹種色味兼美,饒有鄉土特色的點心。 而後在改進團子餡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采用棗子去核切成細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壹種是豆沙心。在這兩種餡心做成的團子中嵌壹小塊水晶般的豬油,這樣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壓舌生香,其味醇美。從此正儀青團子的色、香、味勝過蘇州黃天源、上海沈大成而聞名於蘇滬壹帶。
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的大閘蟹可算是昆山壹絕,有很多名人為吃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特地到昆山壹遊。當地人有種說法,農歷九月吃雌蟹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則最好。這是因為九月雌蟹蟹兜裏有豐滿結實的蟹黃,其味特別鮮美;十月雄蟹蟹兜裏的油膏厚實而肥,入口即化,是高蛋白的美味食品。吃大閘蟹極為講究,光是吃蟹的工具就有十余個,無論是吃蟹背也好,吃蟹腳也好,吃蟹鉗也好,總之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妙處。當然,現如今大閘蟹到處都有,但是到昆山陽澄湖去吃大閘蟹卻是別有壹番滋味。在湖心有壹島上餐廳,從岸上行快船10來分鐘即到。在這裏吃蟹,周圍是湖光山色,碧波婉轉,蟹的清香甘甜由舌至心次遞鋪散開來。這樣品出的蟹味自然鮮美無比。如若單單吃蟹未免太單調了壹些,也辜負了昆山這個好地方。所以,更上乘的品蟹之法就是壹邊品陽澄湖之蟹,壹邊賞湖色美景,壹邊聽昆曲小調。昆曲乃昆山地方的壹種地方戲曲,曲調婉約柔美,唱腔細膩簡略,當年陸小曼就是昆曲的忠實票友。試問,美味配美曲,再加上輕點指尖、慢甩紗袖的蘇杭女子,此情此景叫人不醉也難。
襪底酥:"襪底酥"據說是錦溪人根據宋孝宗時宮庭茶點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襪底,壹層層油酥薄如蟬翼,......
昆山有什麽特產可以帶走的
周莊萬三蹄,超市裏面有真空包裝的。襪底酥也蠻好吃的。大閘蟹不知道這個季節還有沒有,有的話帶點給爸媽也蠻好的。(求好評~麼麼噠~)
昆山有名的特產有哪些
妳可以到夢張揚特產去看看,上面特產應有盡有!
昆山特產有哪些
昆山鴨是昆山特產,肉質細膩滑口,遠近聞名。陽澄湖蟹是大閘蟹中極品,尤其不可錯過。昆山養蜂業歷史悠久,蜂產品優質、豐富。 還有奧竈面、陽澄湖大閘蟹、萬三蹄、阿婆茶、錦溪襪底酥、水紅菱、舉世獨奪的昆石,很多很多。
昆山的特產
昆山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珍珠養殖業是昆山傳統產業,所產珍珠晶瑩圓潤,且價格低廉,深受人們喜愛。昆山鴨是昆山特產,肉質細膩滑口,遠近聞名。陽澄湖蟹是大閘蟹中極品,尤其不可錯過。昆山養蜂業歷史悠久,蜂產品優質、豐富。 鹵味醬鴨是昆山的著名特產。其特點是色、香、味俱佳,有“壹家鹵煮,滿鎮飄香”之譽,在江南水鄉頗有名聲。 昆山,河港縱橫,湖泊眾多,蘆葦叢生,草灘密布,歷來是野雞、野鴨、野兔棲繁衍的場所。昆山鹵味以前用野生動物鹵煮。昆山東北角的角市鎮,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就加工鹵鴨而遠近聞名。當時,全鎮加工鹵鴨的店家有10多爿,其中以邱邑芹的丘德齋野味店,吳少堂的太和館和周家的醉月居最有特色。 隨著社會的發展,荒灘的改造,野離日趨減少,昆山鹵鴨便改用大麻鴨鹵煮,加工工藝吸取了蘇州醬鴨、南京板鴨、常熟叫化雞的特長,不僅保持醇香味美的特色,而且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入骨,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並有健脾開胃、增加食欲的功能。 1979年以來,昆山先後新建了以生產鹵鴨為主的三家食品公司,開放了五家鹵味館,個體加工經銷戶也得到了發展。周市鎮歷史上太和館、醉月居、丘德齋等味館的後代紛紛應聘到蘇州、上海等地掌廚獻藝,昆山鹵鴨便四處飄香,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又壹佳肴。
昆山特產哪裏有的買的
在昆山前進西路30號,第壹人民醫院往東200米,柏廬廣場對面,裏面除特約經銷采芝齋百余種系列產品外,還有昆山萬三蹄系列食品。蟹黃醬。醉蟹等系列食品。蘇州止咳梨膏糖。太倉牌肉松。太倉香玉牌糟油,本地區特產食品。法國人頭馬蘆薈乾紅系列酒,特產非常全面的
昆山市有什麽特產
昆山三寶
昆石:產於玉山(又名馬鞍山)中,天然多竅,色澤白如雪、黃似玉,晶瑩剔透多竅,玉潔冰清,形狀無壹雷同,十分奇巧,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他方人稱昆山白石,歷來被視為藝術欣賞品,供於幾案,視若珍寶。
瓊花:昆山亭林公園的瓊花,被譽為“昆山三寶”之壹。其中最大的壹棵花樹,連理交枝,樹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稱今世“瓊花之最”。
並蒂蓮:馬鞍山下有並蒂蓮,又名千葉蓮、千蕊蓮,為“昆山三寶”之壹,原為元末高士顧阿蓮手植,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人稱“古蓮”。蘇州著名文人周瘦鵑首作文記之,稱並蒂蓮“色香雙艷”。
三系列食品
萬三蹄、萬三方肉、萬三三味圓、萬三豬手、萬三雞腿、萬三野鴨、及萬三貢酒、萬三宴酒和萬三家酒,已成為周莊美食的代表。尤以萬三蹄獨樹壹幟,多次被評為食品金獎。隨著周莊知名度的日增,已走出周莊,湧向中外餐桌。
萬三蹄:以豬腿為原料,佐以調料,用旺火燒煮,經過蒸燜,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堪稱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饌。
萬三方肉:有豬鮮肋肉切方,以“萬三蹄”工藝煮酥,是與萬三蹄響應的宴客主菜。
萬三味圓:有新鮮面粉制成面筋,包入肉末或蝦仁、雞絲作餡,做丸煮熟,兼具小籠、餛飩、湯包之味。
萬三豬手:以傳統配方燒煮的豬蹄爪,滋潤美味。
萬三雞腿:以當年新雞大腿為原料加工,皮酥肉嫩。
萬三野鴨:以太湖野鴨為原料,用“萬三蹄”工藝燒煮,肉嫩味鮮,成為餐桌上乘佳肴。
萬三貢酒、萬三宴酒、萬三家酒相傳沈萬三家以糯米、高粱、玉米、小麥、大米及南湖水采用特殊流程,精心釀制而成,酒液清洌,口味甘醇。
周市太和奧鴨
昆山奧味醬鴨,簡稱奧鴨。配方技藝源出清宮藥膳系列。太和奧鴨其特點是色、香、味,營養四者俱佳,有“壹家奧煮,滿街飄香”之譽。周市太和館的奧味品,熔“奧”、“醬”兩種烹調技藝於壹爐,制作成目前的奧味醬鴨。特點是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入骨。
奧竈面
百年老店奧竈館,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橋南堍,奧竈面以紅油爆魚和白湯鹵鴨面為首。
紅油爆魚面:爆魚壹律用青魚制作,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細白柔嫩,紅潤噴香,食之爽口。
白湯鹵鴨面: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壹碗別具風味的奧竈面,將為您增添無窮的樂趣,留下無窮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