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北京東城幾千條胡同改造的意義是什麽?

北京東城幾千條胡同改造的意義是什麽?

大街小巷胡同,壹頭是幾百年的歷史,壹頭是人們的生活。作為北京歷史文化街區數量最多的地區,2017年4月,東城區開展“百街千巷”環境提升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178條主街和1005條背街小巷的環境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134條街道和496條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如何擦亮歷史文化這張“金名片”,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東城區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創新舉措?

傾聽人民的聲音

改造方案由群眾選,老院舊貌換新顏。

東城區朝陽門大街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是北京市2005年公布的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之壹,是保留並繼續發展傳統居住模式的歷史街區。

走進時嘉胡同45號院,第壹個和第二個院子之間的垂花門將院子分為內外兩部分。“以前這個吊花門破舊不堪,甚至經常掉木屑!”63歲的周華住在後院,他說:“現在修好了。看著我的心臟是壹種享受。”

做減法

風貌保護重古韻,百年建築現真意。

人民的事情由人民自己處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任自流。要擴大公眾參與,不僅需要聽取居民的意見,還需要發揮規劃師和建築師等專業人士的作用。

“規劃引領、設計先行是東城區‘百街千巷’環境整治的根本遵循。”東城區白潔千鄉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高建忠介紹,東城區所有17條街道都聘請了責任規劃師來制定街道風貌控制指南。既考慮到每條街道的特點,又考慮到街道風格的整體統壹性。“門、窗、墻、牌、匾、檐、線、管、蓋、綠”,所有的改造都是在地域風貌控制的指導下進行的,實現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復興。

在東四四條胡同西口,壹家百年前的老照相館經過4個月的翻新,如今已現真容。門樓兩側,壹副灰色磚雕對聯“重見光明”。第壹部分:“鏡子裏的人是壹和二”;第二部分:“笛聲美妙美妙。”大門上有四個大字:“照亮壹切”。

加強薄弱環節

便民服務全覆蓋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內務部街27號院社區文化生活館,記者看到,700平方米的院落被分割成10個獨立空間,每個空間陳列著不同主題元素的物品,整個院落充滿人文氣息。正在醫院參加文化活動的居民張先生說:“這裏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這條遍地開花的胡同,成了我們文化愛好者的‘天堂’。”過去,這裏是東城區工商聯的辦公場所,不對外開放。在收回這處小院後,朝陽門街道將其作為社區公共文化空間使用,有效彌補了居民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百街千巷’行動的根本追求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高建忠說,在街巷管理中,東城區始終堅持行動推進到哪裏、便民利民到哪裏、民心工程就建到哪裏。

與人民攜手解決問題

如何平衡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壹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很多地方要麽開發商主導,商業化嚴重,“鄉愁”消失;要麽居民主導,建設無序,風貌淩亂。

以“公眾參與”為切入點,成為東城區“百街千巷”環境整治行動破解難題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