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初期,再到世紀之初,跨度五十多年,在這樣的時代巨變下,以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為主線,演繹了幾個平凡家庭不平凡的故事。
提起樟木箱子,年過半百之人都不會陌生。
女孩子出嫁的時候,陪嫁裏壹定有壹對樟木箱子,當然條件稍微差點的家庭,也可以用別的木頭代替。
在孩子們的記憶裏,樟木箱子是非常神秘的,箱子裏的東西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壹般箱子都會上鎖,鑰匙是大人隨身攜帶的,在重要的節日裏,大人們打開箱子,拿出裏面珍藏的 美食 ,孩子們就開始歡呼雀躍!
在電視劇《父母愛情》中,資本家出身的安傑就有壹對樟木箱子,除了保存讓孩子們眼饞的 美食 之外,箱子裏還有壹些是安傑的陪嫁。
江德華要嫁給老丁時,安傑忙裏忙外,給德華準備了壹大堆嫁妝,讓德華看得心花怒放,不過德華還有點不知足,她向安傑要了壹只樟木箱子。
大家壹定不會忘記:這對樟木箱子是安傑的陪嫁,在娘家的時候就放在她的臥室裏的,這也是安傑的母親留給她的念想。雖然安傑有點舍不得,但是念在德華勞苦功高,安傑稍微猶豫了壹下,也就同意了!
其實安傑的猶豫也不是沒有道理,在那個年代樟木箱子,在壹個女人的心裏承載的是壹段記憶。
相傳古代的大戶人家喜添千金,就會在女兒臥室的廂房外種下壹棵樟樹,待其成年出嫁時,那棵樹也早已長成,做樟木箱子正合適。
再雕上精美的花紋,作為女兒的陪嫁,是壹種身份的象征。
女孩子嫁到婆家之後,這對樟木箱子就寄托著對娘家的思念,也在向婆家人暗示自己娘家的財富和地位。
而江德華向安傑要樟木箱子的本意,也正在於此。
安傑作為嫂子,看在江德華這麽多年辛辛苦苦的份兒上,也不好駁她的面子,於是就答應了。
劇中的這個情節,也在向觀眾暗示安傑和江德華的姑嫂情深,大家壹定會想起當年她們在海軍炮校時,水火不容的樣子。
歲月如梭,時光改變了每個人的容顏,也磨平了每個人的棱角,她們兩個人終於能和平相處,也體現了電視劇的人性之美。
王安憶在小說《長恨歌》裏寫道:
樟木箱子是老上海的代表物件,積澱著歲月的塵埃, 而在這部電視劇中,卻是姑嫂二人 情感 的紐帶。
江德華帶著樟木箱子嫁給了老丁,當然還有安傑準備的豐厚的嫁妝,安傑讓江德福預支了壹個月的工資給江德華置辦嫁妝。老丁看了這些,當然是笑逐顏開的。這些嫁妝也奠定了德華在丁家的地位,很多人都說老丁對德華要比王秀娥更好,或許就有這些嫁妝的功勞。
電視劇的結尾,老丁去世之後,江德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主動要求搬到哥哥嫂子家壹起住,在此時她的全部家當裏,壹定會有這只樟木箱子。
這樣看來,這只樟木箱子和原來的那壹只又成了壹對兒,當然這也在向我們暗示安傑和江德華的關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正是這只樟木箱子,維系著姑嫂二人的深情。
江德華的壹生是淒慘的,年少喪夫,被別人罵成是掃把星,再江家辛辛苦苦十幾年,拉扯大了5個孩子。嫁給老丁之後的30年,雖然在經濟上衣食無憂,但卻也是忙忙碌碌,伺候老的,伺候小的,沒有片刻的閑暇。
樟木箱子應該是她人生中 情感 的寄托,壹頭連接著娘家,哥嫂就是自己的依靠;壹頭連著婆家,含辛茹苦,忙忙碌碌。
俗話說:君子不奪人所愛!
江德華向安傑要樟木箱子,而安傑也大方地給了她,這真是電視劇的高明之處,自己的心愛之物,給了幫助自己拉扯大5個孩子的小姑子,這也是人之常情。
“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姜德福和安傑在這壹點上做的很好,也奠定了德華在丁家的地位!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歡迎關註 @蘭姐的心靈之旅
我們壹起來討論劇情,剖析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