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主要介紹了時間、同遊者、遊覽的經歷及飲酒時的場面,特別提到了喝松黃湯、飲“萬家春”酒的細節,富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上片前兩句“羅襪空飛洛浦塵,錦袍不見謫仙人”。當時作者與遊伴同坐在松樹之下,望著奔流的江水,忽然想起了曹植筆下的洛神女神步履輕盈地在水面飄行的樣子,又想起自稱“謫仙人”的李白身著錦袍坐於船上順江而下的情景,心中無比神往,但又無法真正的見到,頓生遺憾。“攜酒藉草亦天真。”看看自己,帶著酒壺,隨意地坐在草墊上,不受禮俗拘束,也很自由,很美好。
下片“玉粉輕黃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寫的是松黃湯和“萬家春”酒。松黃湯裏的松花粉顆粒如淡黃的玉粉,營養豐富,使人益壽延年;自己親自釀造並自己命名的“萬家春”酒,芳香濃郁,酒質如雪花在浮動。作者壹身輕松,面對著美景、美食、美酒,開懷暢飲,樂在其中。“醉歸江路野梅新。”喝得盡興,順著江路醉醺醺地回返,忽看到有幾枝野梅在路邊剛剛綻放,可以想象,心中是何等的愜意和喜悅。
這首小詞從想象引發,表達了對自由美好飄逸境界的向往和羨慕,也對自己閑適自由的生活感到滿意,忘情於自然,忘情於美酒,實際上是排遣被貶後的郁悶。全詞格調清雅,飄逸俊秀,清新自然而又穩健灑脫,展示了作者後期的創作風格。
相關鏈接
●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蘇軾59歲。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把屢受舊黨排斥的蘇軾作舊黨要員處置,貶蘇軾知定州。就任落兩職,追壹官,貶知英州(今廣東惠州市)安置,流放到時為瘴癘之鄉的嶺南。蘇軾十月三日到惠州,寓居嘉佑寺,當月十二日,與幼子蘇過同遊白水佛跡,浴於湯池。十月十三日,與程鄉令侯晉叔、歸善簿覃汲遊大雲寺,野飲松下,設松黃湯,作此詞。
●元佑七年正月,東坡先生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淒慘,春月色令人和悅。何如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妳能作詩耶!這真是詩家的語言啊。”遂相召,與二歐飲,並作《減字木蘭詞》雲:“春庭月午,影落春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風薄霧,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離人照斷腸。”(《叢話》前四十)
●蘇東坡躬耕之地,占地約十畝,在黃州城東約三分之壹裏,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頂上,***三間,俯見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間,是到黃州後二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墻是由詩人自己油漆的,畫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漁翁。後來他就在此地宴請賓客。宋朝大山水畫家米芾,那時才二十二歲,就是到雪堂認識得蘇東坡,並與蘇東坡論畫。宋朝詩人陸遊是在孝宗乾道六年(-壹七0 )十月到的東坡,是蘇東坡去世後約七十年。他曾記述雪堂正中間掛著蘇東坡壹張像,像上所畫東坡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蘇東坡當時是真正耕做的農夫,並不是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