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的低溫雨雪天氣,來推薦壹味廣州地道的美食——煲。
“煲”這個字,已經從壹個表達烹飪方式的動詞,引申為壹味菜式的名詞,成為廣東人在冬日裏不可或缺壹種飲食傳統。
廣東人出去吃飯,講求“無雞不成宴”,所以我決定把雞煲放在最前面。在廣州生活的許多人,或多或少也曾吃過大龍鳳或是鳳園椰珍這樣的現代式雞煲。
1.榕樹頭雞煲
在通往白鵝潭風情酒吧街的陸居路上,臨近盡頭處壹拐,便到了壹條名叫二沙地的岔路。那裏整條路上皆開滿了形形色色的雞煲檔,價格大略相近,但最多人等位的,永遠是大榕樹下的那間榕樹頭雞煲。
這家店的招牌菜式便是田螺雞煲,個人喜歡的話可以再添上壹些鮑魚來吊味。眾所周知的是,田螺與雞的味道相得益彰,燴成壹鍋後別樣美味。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芳村陸居路二沙地13號(近芳村地鐵站)
2.祺祺小食店
我吃過廣佛地區不少店鋪的煲仔飯,但讓我覺得壹如既往地稱道,並食過返尋味的,恐怕就是德政北路上的這家祺祺小食店了。
祺祺的煲仔飯有壹個特點,就是其烹制過程中沒有刻意去追求大眾對煲仔飯固有印象中很多的“飯焦”,而是嘗試在保持飯粒口感的同時,再令煲底的米飯增加壹些脆脆的嚼勁。這樣壹來,既避免了煮糊,也沒有舍棄煲仔飯的精髓:飯焦。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德政北路486號(近農講所地鐵站)
3.清心炭爐羊肉煲
往前我對羊肉的態度比較路人,因為曾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吃了壹頓烤全羊後,羊身上那股難以驅除的臊味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所以剛開始基友約我去解放橋南的這家羊肉煲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眼前這鍋熱氣騰騰的支竹羊腩煲讓我改變了許多舊日的固有觀念,羊肉當中不僅沒有任何阻礙食欲的異味,而蔥蒜和湯底的調配更令煲中的香氣如同煲底的熱氣壹般,隨著進食時間有增無減。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南華中路(近塹口巴士站,位於解放橋南壹帶)
4.新記鵝掌亦
這家新記鵝掌亦也是經朋友推薦我才知曉,店址隱藏於南海區桂城街道的勞動廣場壹帶,個人感受是吃下去的每壹口都充滿著膠原蛋白。
相比起我吃過的其他做鵝掌翼的店,新記的湯汁會顯得更淡壹點,也就是沒有某些三汁燜鍋店那樣讓人感到醬汁非常濃烈,壹吃就是味精超標的感覺——但這種清淡換來的,卻是壹種不追求壹次半次驚艷,而追求回頭客返尋味的感覺。因為我偶爾想起這家店的時候,會餓。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南新三路22號(可從桂城地鐵站轉巴士前往,與廣壹酒店相鄰)
5.伍湛記
廣州現存煲及第粥最好的店,乃是在龍津東路、龍津中路、泮塘路、第十甫路上都有分店的伍湛記。個人推薦前往相對老壹點的龍津中路店,品嘗壹口最正統的及第粥,感受壹下古人在高中狀元之後,看看自己行測申論面試都很高分,而後憶思起寒窗苦讀歲月的那種感受。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津中路334號(伍湛記***有四家分店,我列舉的只是個人推薦的壹家,該店近陳家祠地鐵站,恰好處於龍津中路與華貴路的相交處)
以前剛開始養金毛,不是很懂餵養。吃飯的時候老是圍著我的腿要吃的,看到他這麽可憐的眼神,就給它餵了,媽媽還給她買了好些火腿。到後面,眼睛都有淚痕了,毛色也有點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