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陳光文具宣布將在現有業務基礎上增加化妝品批發和零售業務。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陳光文具有意為其近年來大力打造的零售店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近年來,陳光文具有意從文具向文化創意生活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其消費群體也趨於多元化。關鍵是這群人與化妝品的消費群體高度重合。
同樣,在2017年末,服裝品牌藍海家居通過其生活家居品牌“藍海·遊喧”銷售化妝品。三福百貨、名創優品、酷樂萬超、Nǒme Nomi Home、MUMUSO芙蓉生活等主要銷售日用品的精品店也很早就加入了銷售化妝品的行列。
可見美妝越來越成為這類時尚零售渠道的“標配”,但反過來說,這類渠道適合美妝品牌發展嗎?
更年輕和更低的單價
通過走訪市場發現,大部分時裝零售店都附屬於購物中心和購物廣場,而且壹般集中在客流量較大的樓層。以上海環球港B2層為例。由於餐飲、超市購物和地鐵交通之間的聯系,該層的人流量在工作日和周末通常很大,酷樂潮玩、KK館、名品和芙蓉生活都位於這裏。
因為店內售賣的商品集中在珠寶、家居用品、零食、文具、美妝等。,且商品價格低廉,這類零售店對學生黨更具吸引力,主流消費群體多為90後和00後消費者。基於此,此類渠道銷售的化妝品大多迎合年輕人的胃口,品牌調性更年輕,產品設計風格更可愛簡約。美容產品包括美容工具、護膚品、彩妝、個人護理產品、美容儀器等。單個產品的銷售價格大多在10-50元之間,壹般不超過100元。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酷炫音樂、時尚玩樂、名優產品、藍海優選、無印良品店內美容區。
從商店銷售的美容品牌的歸屬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商店自有品牌和引入其他品牌。其中,三福百貨、酷樂萬超、KK館和Polymono主要通過引入美容品牌進行銷售。包括藍海遊喧和無印良品在內的知名品牌主要銷售自己的美容品牌。值得壹提的是,名創優品除自有美妝品牌外,還引入歐萊雅男士、曼秀雷敦等少量男士護膚品牌。芙蓉生活推出了壹些合適的草本產品。
芙蓉花生活館▍宜本草產品展示架
據觀察,上述門店中只有KK館、三福百貨、名創優品和芙蓉生活的美妝產品占比較大,其他門店的美妝產品占比較小。例如,庫勒萬超店的美容產品只占兩個小貨架,而Polymono店只有1-3個美容品牌。而且這些門店大多以銷售“小而美”的彩妝產品為主,而護膚品則主要推廣面膜品類。以KK館為例。它的定位是進口零售商,店內大部分產品都是從網上名人那裏進口的。其中,壹整面墻陳列著進口網紅面膜,護膚品中的保濕噴霧產品也占壹定比例。
KK博物館美妝區的▍壹角
經營自己的美容品牌相對困難。
即使是無印良品自己的美妝產品也難免被壹些消費者吐槽為“雞肋”。以名創優品、Nǒme、木槿生活為代表的時尚零售店要做好自己的美妝產品並不容易。
在官網、國家醫藥產品監督管理局的國產非特殊化妝品備案系統中,顯示名創優品、Nǒme和芙蓉生活自有美妝品牌的部分產品均有被責令整改的最新記錄,且原因各不相同。其中,名創優品華英頭肌隔離霜(乳白色)在2065438+2007 65438+2007的成品檢驗報告中被檢出不合格,配方中含有滑石粉,因此成品需進行石棉指標檢測;包裝上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字樣不能用“代理商”或“制造商”代替,並責令整改。
2018 18因產品安全技術信息不完整,Nǒme的自有品牌Noumi保濕和提亮雙頭遮瑕膏(白膚色)於2月26日被責令整改。2018 2月9日,芙蓉蝸牛舒潤緊致煥膚乳液因未提交備案資料被責令整改。
▍截取自國家醫藥產品監督管理局備案系統(6月10日截圖)
在逛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進店的消費者普遍對店內的家居用品和指甲油產品更感興趣,其次是自己的化妝品。店內美容產品單壹以及對低價產品質量的擔憂是主要原因。不過,粉撲、化妝棉等低價工具的銷量不錯。
銷量由許多因素決定。
三福百貨成立於1992,是進口美容品牌時尚零售店中較早進入的壹家。據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三福百貨的美容產品銷量相對較好。在閔行萬達的三福百貨,我們可以看到自然堂、瑪麗黛佳、卡姿蘭、葉儀、韓後、璞薇等國產美妝品牌,春雨、JMsolution等進口面膜,以及歐萊雅、美寶蓮等外資品牌的部分產品。
在走訪門店的過程中,端午假期期間,我們可以看到店內的促銷力度比較大,指定面膜產品買二送三,指定護膚品滿150減50,甚至有些產品直接以促銷價和特價出售。據三福店內的工作人員介紹,店內的活動壹般是分階段進行的,節假日期間的活動會比平時更加激烈。
▍三福百貨公司大力促銷美容化妝品。
在三福百貨的中島化妝品展示架上,有近10個化妝品品牌。其中,酷樂萬超店也銷售CUICU洪毓的部分彩妝產品。此外,酷樂萬超店的壹些美容產品也貼出了“第二件半價”和“99元兩件”的促銷提示。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三福百貨和酷樂萬超目前未開放加盟,因此全國各門店銷售的商品品類與相關活動大體壹致。
三福百貨內美妝區
與上述商店不同,KK館是壹家進口商品集合店。2014年通過進口零食、美妝、個護產品切入實體零售,店內美妝占比大於三福百貨、名品。在參觀商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KK館沒有類似的促銷活動。店內美妝產品的銷售價格幾乎與產品的線上價格同步,單品最高價格壹般不高於200元。
壹方面,時尚零售店中美容產品的價格和可選品牌,以及客流的集中程度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位於青浦吾悅廣場的Polymono店裏,該店經理表示,由於“平均銷量”,店裏唯壹的化妝品品牌將不再銷售此外,該店經理透露,由於該店面向的主流消費者的決定,店內推出的彩妝品牌價格較低。“壹般學生買的多,成年人買大品牌的多。”不過,該店長也表示,在其他消費者相對集中的Polymono門店,他們店裏彩妝的銷量還算不錯。
▍Polymono及其店內美妝區
爆發需要時間。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時尚零售店的優勢在於這類門店的客流量大,因此美妝產品的銷售額遠高於傳統渠道。而且,美妝品牌與時尚零售店的合作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以月結和現金購買最為常見,但雙方最終的合作方式取決於品牌與店鋪之間的協商。
KK館相關人士證實了這壹點。該人士稱,KK館與店內固定美妝供應商的合作通常采取月結的形式。在介紹美容品牌時,“KK館更致力於讓愛美的年輕女孩感受到購物的樂趣”,因此他們傾向於優先考慮產品價格相對接近的品牌。
由於不同門店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調性略有不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時尚零售店是壹個潛在的美妝銷售渠道,但並不適合所有品牌。”但基於渠道以年輕消費者為主的特點,壹般來說,定位年輕時尚的美妝品牌往往更適合進駐此類門店。
同時,業內人士也指出,雖然目前時尚零售渠道規模龐大,但真正嘗試做美妝產品的門店並不多。“許多連鎖店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在銷售小百貨的同時銷售美容產品。“因此,目前該渠道尚未形成規模。“很多門店都處於嘗試做美妝的階段,還沒有形成大的連鎖反應。”不過,這並不妨礙業內人士對時尚零售渠道的未來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