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是指幼兒之間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認知能力的人,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認知能力的幼兒之間的壹種***同生活、學習、遊戲並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願望,了解別人的情緒,調節自己的行為過程。或者主要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的交往過程。

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意義:

(壹)同伴交往能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發展。

幼兒在交往時必然要通過面部表情語言動作來相互交流。例如,當幼兒接受到同伴的微笑時,他必然對著信息給予反饋,大腦立即形成壹個反射過程,這樣就促進了神經系統的發育。快樂是壹個最基本的積極情緒,快樂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體驗;快樂能感染周圍的人,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吸引更多的同伴,營造更多的快樂;而快樂有益於身體健康;快樂有助於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二)同伴交往有助於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認知能力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為幼兒掌握社會規範、學習社會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他們在***同活動中也有不同的行為表現,這為幼兒提供了分享知識經驗、互相模仿、學習的重要機會。同時,同伴交往也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導、協商、討論的機會,幼兒常在壹起討論物體的多種用途或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這些都非常有助於幼兒擴展知識,豐富知識,發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決問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促進幼兒積極情感的發展。

沒有同伴的幼兒會產生消極情緒,長期沒有同伴,這種消極情緒會穩定為壹種不良自我感覺,將嚴重阻礙幼兒心理發展,阻礙個體社會化的進程。同伴交往能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心情輕松、活潑、愉快。觀察發現,幼兒在同伴交往中經常表現出快樂的情緒,因為在交往中有許多創造快樂的因素:幼兒的建議被同伴采納;***同搭建積木被老師表揚等等,都能得到快樂和滿足。同伴交往對調節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發展大有好處。如幼兒在與同伴的競賽性交往中獲勝而感到自豪,這是同伴所能接受的;但是繼而產生驕傲的情緒,並在言行上表現出這種反感,這會是幼兒不得不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調節,否則他將受到群體的排斥。長期與同伴的交往,幼兒的情感會朝著健康的適合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

(四)同伴交往有利於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和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社會交往能力是壹種綜合能力,也是壹種實際操作能力。所謂親社會行為,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是對別人,對社會有利的行為。表現為:輪流、助人、合作、謙讓、分享等。

在同伴交往中,壹方面幼兒發出社會行為,如請求、邀請等,根據對方的反應作相應的調整,自我調空能力得到了的發展。自我調空也是社會交往所必須的能力。另壹方面,同伴的反饋往往直接和坦率,如果妳發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積極的行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愛的反應;而如果妳做出搶奪、抓人、獨占等消極行為,同伴則做出否定、厭惡和拒絕的反應。這種豐富的、直接的反饋有利於發展幼兒良好的行為,並使之轉化為壹些穩定的交往技能。

培養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

交往能力的培養提高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能達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和家長做壹個有心人,為幼兒創設各種交往環境,並進行細心指導。

1、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增加交往機會

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對幼兒進行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可通過遊戲活動去培養幼兒的交往興趣和互助精神,體會合作和分享快樂,學會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範,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會使幼兒產生遐想,從而萌發做遊戲的願望。在環境的創設上,教師要註意放壹些實物和操作材料,這樣,不僅可以為幼兒遊戲提供必要的玩具,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遊戲中,教師要鼓勵幼兒進行角色遊戲,因為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可以通過角色遊戲表現出壹種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角色意識和對角色規範的認同。例如:美食商店的遊戲開始了,小美食廚師、小售貨員們都忙碌準備著各種食物,將各種美食擺在售貨臺上。可過了沒壹會,臺前的售貨員愁眉苦臉的說:“為什麽美食超市裏沒顧客來啊?”對呀,我們可要想想辦法了。於是,我拿了張宣傳廣告紙鼓勵孩子想辦法。果然,他們靈機壹動,在美工區裏拿來了筆和紙,只看見超市裏所有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畫超市裏的美食圖片,有的則負責圖上漂亮的顏色。剩下的則做起來宣傳員在超市門前拿著他們創作的宣傳單向每壹位路過的同伴進行介紹。同伴們也因這漂亮的宣傳單而紛紛來到美食超市購物。美食超市頓時熱鬧了起來。

2、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幼兒壹般只與家人交往,進入幼兒園幼兒的活動範圍就從家庭擴大到學校,交往範圍明顯擴大,他們要學會與同伴交往。

(1)教會幼兒學會運用交往語言。

與人交往必須要運用交往的語言,運用交往語言,有助於同伴間的友好交往。因此,我們從日常的禮貌用語、談話討論、情境表演、等方法教給幼兒壹定的交往語言。如生活中見到長輩要問好,見到同伴要打招呼。如早上見到老師要說:“老師,早上好”,回家應說:“老師,再見”。小夥伴之間見面要說:“妳好”等等。通過討論當自己想和別人壹起玩時該怎麽說,讓幼兒學會“我和妳壹起玩好嗎?”等交往語言。通過娃娃家情境表演,讓幼兒學會做客和招待客人的交往語言。如扮演娃娃家裏的小媽媽客人來時要說:“妳好,請進,請喝茶”。客人走時應說:再見,慢走。等禮貌用語。以達到幼兒在與人交往中的運用。

(2)學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我們老師經常會遇到小朋友告狀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大多是小朋友之間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而引起的誤會。老師在活動中要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以達到友好交往的目的。我們班有壹位鄭子涵小朋友,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說其搶別人的玩具。經過壹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主要原因是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的矛盾。通過遊戲活動鼓勵他說出心中的想法,如:“把妳的玩具借給我玩壹下好嗎?”“我們可以壹起玩嗎?”“我們可以換著玩嗎?”漸漸的小朋友告狀少了,區域活動中爭吵的現象比以前也少多了,小朋友也願意和他做好朋友了,他還主動的將自己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分享。孩子們在分享中享受到了遊戲的快樂。

壹次,我們班的李安琪帶來了壹個小貓釣魚的玩具。當她拿出玩具的時候,孩子們搶著要玩,見狀我將孩子們召集在身邊問:壹個玩具大家都想玩該怎麽辦呢?誰能想出好辦法?聽完,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討論了起來有的說:大家排好隊壹個接著壹個玩。有的則不同意說:這樣太慢了,今天女孩玩,明天男孩玩。還有的說:我們來猜拳誰贏了就今天玩,輸了就明天玩。大家妳壹言我壹語***同想著方法。最終大家經過舉手表決確定了方案:每人釣三條魚,大家輪流玩,大家學會了***同討論遊戲的方法。

(3)開展分享活動。

我們通過好玩具大家玩、好看書大家看,好東西大家品嘗等活動,讓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具體表現為:幼兒樂意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拿給同伴玩,能將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給同伴品嘗,如我們組織了壹次圖書分享活動,讓幼兒帶來自己喜歡的圖書放在圖書角與夥伴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幼兒踴躍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還發現班上平時最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的小朋友桂佳航也是主動的另外壹位小夥伴合計著交換圖書的方法。看著小夥伴閱讀著自己的圖書,壹個個臉上露出快樂的神情,過程中幼兒盡情分享了圖書,也分享了快樂。

3、舉辦節日活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

在節日活動中,愉快的交往的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好性循環。節日活動為幼兒創設了愉快的交往機會,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動之壹。因此,教師可以將傳統的表演節目改為開展壹些趣味遊戲活動,讓大班、中班、小班的所有的幼兒壹起參加到遊戲中來,他們都是主角,教師當配角。這壹天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在壹起活動,無拘無束的他們會感覺特別有趣,無形中幼兒既擴大了自己的交往範圍,同時又享受到節日的快樂,並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和同伴之間的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從而發展了交往能力。

4、家園合作拓寬幼兒合作交往範圍,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兒每天放學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幼兒多在幼兒園呆壹會兒,讓幼兒和其他幼兒玩。開始時幼兒會有抵觸心理,家長可用話題讓幼兒放松,比如問:“妳看那個小朋友玩什麽呢?那麽專心,壹定很有趣,我們過去看看吧。”先把幼兒吸引過去。由於在家長的帶領下,幼兒不會害怕。接下來,家長可以引導幼兒詢問小朋友:“妳找這麽多樹葉幹什麽呀?”“我在給螞蟻蓋房子”。這時家長可誘導孩子:“妳想和她壹起玩嗎?”幼兒已經被吸引,家長便可鼓勵幼兒詢問小夥伴是否允許自己加入。當幼兒大膽地發出第壹次請求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在蓋房子過程中,幼兒從小心翼翼看小夥伴玩耍到開心地聽從小夥伴指揮,忙著忙那,再到最後兩人攜手搭建成功時,內心的喜悅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5、利用電視、電腦等媒體拓寬幼兒的知識面

家長應控制幼兒觀看電視、電腦的時間,還應利用電視、電腦直觀的特點選擇對幼兒與同伴交往有益的和節目給幼兒作榜樣,借助電視來幫助幼兒理解壹些家長無法講述的科學性比較強的知識。有幼兒與同伴都感興趣的節目內容,可以讓幼兒與同伴壹起觀看、交流也可讓幼兒與同伴壹起模仿裏面帶有合作的角色。

當代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新的世紀對新的壹代有更高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可需要的交往能力。讓我們***同為幼兒創設各種交往的機會,耐心的指導,不斷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