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以前的兒歌放到現在還合適嗎?

以前的兒歌放到現在還合適嗎?

3月中旬,眉山壹早教中心教完兒歌《小燕子》後,壹位小朋友天真地問道:“老師,小燕子是什麽?”於是,老師要求周末去看看小燕子。可是,全班16名小朋友有14名都沒找到。樂山市啟明星幼稚園教唱兒歌《丟手絹》,全班20多名小朋友竟無壹人知道手絹可以用來擦汗或擦鼻涕。有家長認為,這些兒歌固然經典,但唱了幾十年,難道就不應該有更適合現在小朋友傳唱的兒歌嗎?

“小燕子,穿花衣,從來不到我這裏”周末找燕子 超過八成沒看見“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我問燕子妳為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眉山壹早教中心的王雪梅在教兩三歲的小朋友學唱兒歌。唱罷休息,壹位小朋友天真地問:“老師,小燕子是什麽?我要小燕子。“小朋友們,告訴老師,誰看見過小燕子呀?”面對老師的問題,16名小朋友壹臉懵懂。23歲的王雪梅自小看著自家屋檐下的燕子,唱著這首歌長大。對於小朋友不認識燕子,她有點意外。隨後,王雪梅陸續向家長表示,希望他們周末帶孩子去看看燕子。小時候常看到燕子的湯樣也覺得看看燕子嘛,好簡單的事。3月18日,他帶著妻女開車出門,好半天都沒發現燕子。隨後,他來到眉山市湖濱路,東坡湖上鳥兒不少,但鳥兒飛得遠遠的,無法分辨是不是燕子。不甘心的他又驅車到岷江對面的崇禮鎮,在朋友的農家樂裏,還是沒找到壹只燕子。到了3月20日,班上16名小朋友的家長,有14個都說沒有找到燕子。兩個找到燕子的家庭,壹家稱是在湖濱路上休息時偶遇,壹家說回到丹棱縣老家,才看到燕子。得到家長們的答案,王雪梅有點失落。實際上,她也有10多年沒有近距離地看到過燕子了。眉山多個幼兒園,超過六成的小朋友稱沒看到過真實的燕子。看到過的小朋友中,九成以上不明白燕子和別的鳥兒有啥區別。小燕子都很難看到了,《小燕子》這首兒歌卻還在傳唱。湯樣覺得,雖然是經典,但唱了幾十年,難道就不應該有更適合現在小朋友傳唱的兒歌嗎?

“丟,丟,丟手絹,現在應該‘撿’回來”手絹有啥用 娃娃只知做遊戲“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3月29日下午,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在樂山市啟明星幼稚園裏響起。兒歌唱畢,該園大壹班班主任楊果又帶著小朋友們玩丟手絹的遊戲。遊戲結束後,楊果拿出手絹和小毛巾提問:“大家知道毛巾和手絹都是做什麽用的嗎?”“手絹可以做遊戲!”小朋友們爭相舉手回答。楊果繼續問道:“妳們知道手絹還有什麽用嗎?”20多名小朋友安靜下來,沒有人再答得上來。“其實呢,手絹原來是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的。”楊果說,“只不過現在手絹越來越少了,慢慢被衛生紙巾取代了。”“記得我們上幼兒園時,每個小朋友胸前都用別針別著手絹,方便老師給小朋友隨時擦汗、擦鼻涕。做遊戲時,還被拿出來當道具。”楊果說,如今這壹“貼身之物”已漸行漸遠了。隨著衛生紙巾的普及,現在的中國人真把手絹“丟”了。“紙巾方便、省事,但造成的浪費、二次汙染也不可小視。”原來,這是楊果在給孩子們上環保課。“雖然手絹不常見了,但是我們應該‘撿’回來。”啟明星幼稚園園長楊姣表示,環保要從小事做起,從娃娃抓起,將向家長發出環保倡議,呼籲重拾丟棄的手絹,少用紙巾, “其他壹次性用品也要少用”。

樂山家長劉女士,也有湯樣類似的困惑。她說,有壹次給兒子唱《我在馬路邊撿到壹分錢》,孩子就好奇地問:“壹分錢是什麽樣的啊?”劉女士楞了好久才回答:“現在不用了,就相當於妳買零食用的壹元錢。”

楊姣對此表示理解,現在“小燕子” 很少飛入尋常百姓家,“手絹”也幾乎被紙巾完全取代。但她認為,這些經典兒歌不能丟棄。雖然小燕子、手絹、壹分錢等不常見了,但這些具有時代背景的傳統經典兒歌並不“過時”,幼兒教育強調“情趣”,讓孩子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和內涵更重要。“穿花衣的小燕子”傳遞了春天的朝氣蓬勃,“馬路邊撿到壹分錢交給警察叔叔”蘊含了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丟,還有“粉刷匠”的努力勞動精神,“丟手絹”裏充滿了童真童趣,“這些傳統兒歌歷久彌新,傳遞的‘精神力量’更重要。”

現在適合小朋友傳唱的兒歌、童謠不是特別多。因為現在的壹些兒歌打動不了人,好的童謠、兒歌越來越少,只能傳唱以前的,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創作好的兒歌、童謠,或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再創作,賦予老歌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