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鄉村物事(15)蜆子

鄉村物事(15)蜆子

“稻熟螺螄麥熟蜆”,按理說,秋天麥熟時節的蜆子最肥美,但是,剛過春節,蜆子便閃亮登場,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菜場裏看到蜆子,我視如不見;朋友圈曬出來,我偷偷瞄上幾眼,不作點評;曉紅待客,買了蜆肉,與韭菜同炒,端在轉盤上,頻頻出現在眼前,我不看都不行。身邊好友視蜆子為美食,大快朵頤之余也催我品嘗,讓我哭笑不得。實在是心裏歡喜,胃裏容不下啊!

我之所以喜歡蜆子,是因為小時候經常看到,經常品嘗,它是童年時代最廉價的葷菜之壹。江南水鄉,河蕩密布,隨便用網兜在河中耥幾下,便有吃不完的螺螄蜆子以及河蚌,甚至小蝦。秋冬季節,農人為了積肥,罱來壹船船河泥,舀到泥潭,拖進溝渠,紛紛潑灑在麥田裏……河泥中也有大量的螺螄蜆子,河泥沒有沈澱的時候,它們裹挾其中,隆出壹個個凸起的包,河泥沈澱後,它們冒出來,在上面行來行去,留下壹條條痕跡。想要撈螺螄蜆子,很方便,只要往隆起的部位抓,或者循著行動的軌跡找,總能收獲無數。回家後,清水裏養幾天,潎掉泥土水,洗凈外殼汙物,水裏煮壹下,加鹽,盛出來的時候撒壹把細蔥或者蒜苗,再撈壹調羹豬油,蜆子湯勾人食欲。

童年時期的蜆子見得多,吃得多,感覺不是稀罕物。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蜆子反而少吃了。再吃,居然腸胃不適應,腹部隱隱作痛,令人沮喪。

其實,蜆子是個好東西,日本人極稀罕,國人捕撈後出口他國,掙取外匯。老家隔壁的鄉鎮有個白蜆湖,盛產白蜆子,外觀雪白,肉質肥美,時常運出去,成為壹條掙錢的渠道。

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讓內地人也能品嘗到新鮮的海產品,貝類海鮮成為新寵,相比之下,淡水河蕩裏的蜆子就默默無聞了。進入廚房,水煮後,留下蜆肉,出現在飯店餐桌上的屬於極少數幸運兒,大多數湮滅在河蕩裏自生自滅,或者作為養殖魚的飼料。

在家裏,蜆子可以清炒,可以煮湯,也可以出肉後與韭菜同炒,全憑個人喜好。“蜆子兩三斤取肉、原湯濾清,春筍鹹肉各半斤切丁、嫩韭菜半斤寸斷、百葉十張切絲。熱鍋後入三湯匙豬油,炒熟筍丁肉丁,加原湯及蜆肉、百葉、鹽,略烹酒燒開後放入韭菜,稍燜開蓋,滴麻油及胡椒粉,上桌。”身居臺灣的朱明懷在《家鄉味》中寫到蜆子,說“江蘇吳江蜆肉湯”是大戶人家的燒法,是實實在在的鄉愁。我壹看這段文字,發現食材多種,煮法大有講究,可以確定這碗蜆肉湯絕對好吃,朱先生曾經吃過,印象深刻,後來吃不到,於是藏在心中,成為鄉愁。

因為童年的關系,我也是喜愛蜆子的,可惜脾胃不佳,只能退避三尺,遠遠地看別人品嘗,留下壹連串口水。

這幾年,家裏的餐桌上已經見不到蜆子的蹤影,偶爾與先生說起,他的話中帶有點酸味,好像我剝奪了他對蜆子的鐘愛。於是,某個傍晚,他下班回家,我變戲法似的端出壹碗飄著綠色蒜苗的蜆子湯,讓他激動了好久。

看來,男人的胃也脆弱,很容易滿足。

最後,奉勸脾胃好的朋友,不妨多吃些蜆子,據說它富含蛋白質和鈣磷等礦物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