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芋老人者。古文習題

芋老人者。古文習題

不知道妳啥意思

芋老人傳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02:18 P.M.原文: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傭出傭:做傭工,獨與嫗居渡口。壹日,有書生遜雨檐下檐:同‘檐’,衣濕袖單,影乃為瘦。

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童子試:好象是秀才前的壹級考試。老人略知書,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盡壹器,再盡,腹為之飽。

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別去。

後十余年,書生為相國,偶命廚者進芋,輟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丞、尉

聞之,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講:讀音gòu,和諧。鈞:重,子不傭矣。

至京,相國慰勞曰:“不忘老芋人,今乃煩爾嫗壹煮芋也。”已而嫗煮芋進,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

曰:“猶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數十裏,困於雨,不擇食矣。今者堂有煉珍,朝

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猶喜相國之止於芋也。

“老人老矣,所聞實多。村南有夫婦守貧窮者,織紡井臼:讀音jiù,舂米的器具,這裏指舂米,原始的去谷殼辦法,佐讀勤

苦,幸獲名成,遂寵妾媵:讀音yǐng,隨嫁女子,棄其婦,至郁郁死:是芋視乃婦也。城東有甲乙同學者,壹硯、壹燈、壹窗、壹榻,

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是芋視乃友也。更聞誰氏子,讀書時,顧他日得誌,廉幹如古人某,

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汙賄不飭罷飭:讀音chì,上級告誡下級:是芋視乃學也。是猶可言也。老人有西鄰,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

有將相、有卿尹:官名,有刺史守令,或綰黃紆紫綰:讀音wǎn,系。紆:讀音yū,系。官級不同,系在官印上的絲絳顏色不同,或攬褰

裳帷褰:讀音qiān,攬褰,掀起。帷:車子的帷幔。漢朝的制度,刺史到任時,車子的帷幔是下垂的。賈琮cóng當冀州刺史時,命令掀

起帷幔,以示遠視廣聽,糾察美惡,壹旦事變中起,釁孽外乘,輒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後,竟以宗廟、社稷、身命、大節,無不同於

芋焉。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豈獨壹箸間哉?”

老人語未畢,相國驚懼謝曰:“老人知道者。”厚資而譴之。於是老人之名大著。

贊曰:“老人能於傾蓋不意作緣相國傾蓋:古人出行乘車,朋友相遇停車側身親切交談,兩車車蓋(頂)相對傾斜,奇已!

不知相國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壹芋,固已賢夫並老人而芋視之者。特怪老人雖知書,又何長於言至是?豈果知道者歟,

或傳聞之失實耶?嗟夫!天下有縉紳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縉:讀音jìn,往往而然。”

翻譯:

芋頭老人,是慈水祝渡人。兒子做傭工外出了,獨自和老太太住在渡口。壹天,有個書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衣服衣著單薄

都濕透,身影很消瘦。老人請他進屋坐,得知他是從縣城參加童子考試後回家。老人略微有點文化,和他聊了很久,讓老太太煮芋頭給

他吃。吃完了壹缽,再來壹缽又吃完了,他的肚子因此飽了。笑道:“日後不會忘記老人家的芋頭的。”雨停了,告別離去。

十多年後,書生當了丞相,偶爾讓廚師做芋頭來吃,嘗了嘗停下筷子嘆氣說道:“怎麽原來祝渡的老人的芋頭又香又甜呢!”

派人尋訪那對老夫婦,用車接他們來家。地方的文、武官員聽說了這件事,認為老人和丞相有舊交,便邀請相見隆重迎接,老人的兒子

便不再做傭工了。

來到京城,丞相問候他們說:“沒有忘記原來給芋頭的人,今天仍要麻煩妳家老太太再煮芋頭啊。”後來老太太煮了芋頭給

他吃,丞相還是嘗了嘗停下筷子說:“怎麽原來的芋頭就又香又甜呢!”老人說:“還是那樣的芋頭,而原來又香又甜的原因,不是烹

飪方法有差別,是時間、地位改變了人啊。丞相大人當年從縣城走幾十裏路,被雨所困,饑不擇食啊。如今堂上有精致的珍饈美味,朝

上皇帝賜予的美食,排擺宴席列放大鼎,那裏還會有這芋頭甜味的感覺呢?本人還是喜歡丞相能保持嘗芋頭香甜的感覺。

“我很老了,見聞實在很多。村南有壹對貧窮相守的夫婦,紡織粗布為衣舂米為食,辛勤勞苦地幫助丈夫讀書,丈夫所幸成

就功名,便寵幸妾小,拋棄他的原配夫人,原配夫人以至於郁悶死去:這芋頭看來就是這婦女啊。城東有甲乙倆同學,***用壹個硯臺、

壹盞燈、同窗學習、同榻而眠,早晨起床分不清彼此的衣服和鞋子。乙先中了舉人,登上了做官的路,聽說甲生活落魄,乙譏笑他並不

管他,交往因此斷絕:這芋頭看來就是這落魄的學友啊。還聽說不知誰家的孩子,讀書的時候,說到他日得誌,必定廉潔正直如古代某

某,忠孝如古代某某,等到當上官,就因為貪汙受賄不上級警告被罷官:這芋頭看來就是這學問啊。這還可以說得過去啊。我有個西邊

的鄰居,聽他的老師給弟子們講前代的事,有將相、有高官,有省官有縣官,官印上系的有的是黃有的是紫色絲絳,有的掀起車轎帷幔

以示開明,可壹旦國中動亂,外敵乘機侵侮,就趕忙屈膝叩首迎接,惟恐落在誰的後面,竟然將祖宗的宗廟、國家社稷、身家性命、民

族氣節,沒有不等同於這芋頭的啊。然而世上的以今天而忘記昨天的事,難道就只有這壹筷子之間嗎?”

老人話還沒說完,丞相肅然感謝道:“老人您是懂得道的人啊。”給了豐厚的禮物送他回家。於是老人的名聲遠揚。

贊道:“老人能在無意的攀談之中和丞相結緣,奇啊!不知丞相為人如何,能否無愧於老人的話嗎?然而就他不忘壹份芋頭

的恩情,本來就比那些老人說的看上去如芋頭的故事中的人們更賢能。特別奇怪的是老人雖然有點文化,又怎麽長於說理如此呢?難道

他果然是懂得道的人啊,或許是傳聞失實?啊!天下有官員學者無法說得出來的見解山野村夫能夠說出來的事,往往是存在的啊。”

感慨:作者這壹贊,咱也沒更多的廢話好說的了。就是有壹點不明白,如此懂得道的高人,都遁跡山野了。卻又為什麽會收受

那些溜須拍馬官員的重禮而與之交往,乃至於兒子不再自食其力了呢?矛盾啊!可惜!可惜!芋頭老人偉大的光輝形象,毀於作者貪慕

世俗虛榮的壹念之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