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自制正宗的客家老酒的做法?

自制正宗的客家老酒的做法?

分類: 生活 >> 美食/烹飪

解析:

提起酒,大家通常會想到剛烈、豪放,而壹說到老酒,我們似乎就已經能夠感受出酒中濃郁的親情、故土情,以及客家人的淳樸之情。

對於喜好烈酒的北方人來說,客家老酒淡得好像飲料壹樣,沒多大滋味,但它卻是客家人老少鹹宜的美酒。聽老人說,它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這就足見其魅力經久不衰。客家人家家戶戶喝老酒,家家戶戶會做老酒,其工藝相當簡單,但要做好也需要用心。客家米酒是用糯米為原料釀造的,每年過了冬至,客家婦女就把酒缸、酒甕、大鍋等蒸酒器洗幹凈,準備做酒了。傳統的做法是:先將糯米用水泡透,然後瀝幹水,將米盛進木制的飯甑,再把飯甑放入預先舀入適量清水的大鍋,用柴火將原料蒸成“酒飯”。“酒飯”金黃金黃的,粘粘乎乎的,聞起來很香。小孩子經常盛上壹大碗“酒飯”,往裏面加白糖,吃起來特香。等酒飯被晾到微溫時,按壹定比例配入特制的“酒餅”,再把“酒飯”裝入酒缸糖化發酵,上面蓋上蓑衣或稻草等保溫材料。數天之後,“酒飯”便酒氣熏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酒釀”。這時釀制者通常要嘗壹下味道,如果認為發酵已經恰如其分時,便在酒踣中置入適量的涼開水,再把酒踣裝入密封的酒甕。記得小時候跟在媽媽後面,等她嘗完了,自己也偷著喝,結果喝得迷迷糊糊的。客家娘酒的最後壹道工序是將米酒從糯米中濾出來裝入酒甕後,加入紅曲,用草皮封好,埋入燃有暗火的火堆中煮上好幾個小時,取出來後四鄰五舍都可以聞其香。剛做好的酒要端給親戚、鄰居嘗新的,恰巧碰到路人,也要請他喝的。

客家人逢大事必喝老酒。“結婚酒”、“滿月酒”、“生日酒”、“拜師酒”、“出師酒”,都要喝老酒。招待客人,如果沒有老酒,再美的菜肴也不夠滋味。客家人有句謠諺:男人喝正月,女人喝坐月(生孩子)。就是說,正月裏男人可以開懷暢飲,整個正月浸泡酒中,而平常很少喝酒的女人在生孩子時,要喝姜酒(用老酒炒雞加上適量姜),可以滋補身體、調劑血脈,使臉色紅潤。平時不準喝酒的小孩,在過年時也敢大膽喝點老酒。

客家人喝老酒用大碗,三碗兩碗都不顯醉,絲毫不輸於北方人的豪爽。心情好來上壹碗,喜上添花;心情陰郁使時來上壹壺,煩惱自然逃跑。

客家人喝老酒時挺註意禮節的:筵席時第壹回“篩酒”(倒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著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

歲月流逝,而老酒卻始終是客家人生活的壹部分,越陳越香。客家兒女出外求學、創業,無論得意與否,最想念的還是那洋溢著家鄉味道的老酒。那酒裏滿是遊子的牽掛。老酒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