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水滸傳》中,武大郎的炊餅不是燒餅,那是什麽?

《水滸傳》中,武大郎的炊餅不是燒餅,那是什麽?

古典名著《水滸傳》塑造了眾多習武的粗魯之人,因而關於美食的描寫屈指可數。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對武大郎的炊餅有刻骨銘心之感。

武大郎這個?三寸丁苦樹皮?,不僅有壹個紅杏出墻的漂亮老婆,還有壹份幹得風生水起的炊餅事業。

炊餅,是古代的壹種面食。有人說炊餅不就是燒餅或者烤餅嗎?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

武大郎賣的炊餅,既不是燒餅,也不是烤餅,而是另外壹種食物。那麽,這種被深深烙上?武大郎?標簽的?炊餅?,到底是什麽呢?

在搞清楚炊餅的真相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武大郎的炊餅,究竟滋味如何。

武大郎在陽谷縣人生地不熟,僅靠賣炊餅維持生計。

他的炊餅攤子不僅在縣衙門口站穩了腳,還依靠炊餅收入在縣裏買了房。就連縣裏有頭有臉的西門大官人,也知道武大郎的名字,甚至還照顧過他的生意。這些都足以說明,武大郎的炊餅,和他的老婆壹樣,口感好,人人愛。

既然炊餅的生意興隆,那麽,這到底是壹種什麽食物呢?

因為武大郎的慘痛教訓,所以從今往後的燒餅賣家,似乎都矮人壹截。但偏偏還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前幾年,有壹種特色小吃?武大郎燒餅?,借助武大郎的名人效應,同時口感獨特、價格實惠,壹時風靡大街小巷。因此,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認為武大郎賣的炊餅,就是燒餅、烤餅。

這種小吃,用不經發酵的面團,加入肉餡或菜餡,再經高溫煎制或烤制而成。這種餅顏色金黃,厚薄不壹,香甜可口。

然而,我們細讀水滸就不難發現,武大郎的炊餅,並非煎制或烤制,而是清蒸。

在水滸原著第24回中,武松去東京出差前,就曾語重心長地叮囑武大郎:?假如妳每日賣十扇籠炊餅,妳從明日為始,只做五扇籠出去賣。?

武松口中的?扇籠?,指的是什麽?這個扇籠,既是炊餅的計量工具,也是炊餅的制作工具。扇籠,就是現在的蒸籠、籠屜,古代多用木材和竹篾制成,現代多用不銹鋼,是專門放置於開水之上,利用水蒸氣加熱的壹種器物。

由此可見,炊餅就是清蒸出來的食物,不用油煎或烤制。所以,在北宋年間,炊餅,又稱?蒸餅?。

宋人黃朝英在《緗素雜記》中寫道,用籠屜蒸制而成的面食,叫作?蒸餅?。

蒸、貞讀音相近。在宋朝仁宗年間,為避仁宗皇帝趙貞的名諱,?蒸餅?被改稱為?炊餅?。

《辭源》中對蒸餅做了比較權威、明確的解釋蒸餅即饅頭,亦曰籠餅。?

想不到,武大郎所賣的?炊餅?,原來就是現代人口中的白面饅頭。炊餅不是燒餅,也不是烤餅,它與燒餅、烤餅在制作工藝上、口感上存在本質性的區別。饅頭需用面粉發酵,再用蒸籠清蒸而成,個大,皮白,無餡,如今已經成為北方人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