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的我 問我自已 為何我降生於世,長大成人 為何雲層流動,天空下雨 在這世上,別為自已期盼什麽 我想飛上雲際,但卻沒有翅膀 那遙遠的星光深深的吸引著我 但要接觸那星星卻如此艱難,盡管它近在咫尺 也不知道我有沒有足夠的力量能朝它奔去 我會稍作等待 然後開始上路 跟隨著希望與夢想 不要熄滅,我的星星 請等我 在我前面還有多少路 要走 有多少山峰要去翻越為了 尋找自已 我又將多少次 跌下懸崖 壹切又從零開始 而這些是否會有意義 我會稍作等待 然後開始上路 跟隨著希望與夢想 不要熄滅,我的星星 請等我。
2. 九上語文文言文單元翻譯《孟子二章》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比如壹座)方圓三裏的小城,只有方圓七裏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壹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墻並不是不高啊,護城河並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壹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團結啊。 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壹定勝利。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從田野中發跡,傅說從築墻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裏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裏奚從市井之間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幹擾他的事業,(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幹。 壹個人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壹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而壹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公輸》公輸盤為楚國造了雲梯那種器械,造成後,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您將對我有什麽吩咐呢?”墨子說:“北方有壹個欺侮我的人,願借助妳殺了他。”公輸盤不高興。
墨子說:“我願意給妳千金作為殺人的報酬。”公輸盤說:“我崇尚仁義,從不殺人。”
公輸盤有些不高興。墨子站起來,再壹次對公輸盤行了拜禮,說:“請允許我向妳說壹些話。
我在北方聽說妳造雲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麽罪呢?楚國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卻不足。
現在犧牲不足的人口,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認為是智慧。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
知道這些,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
妳崇尚仁義,不去殺那壹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不可說是明智之輩。”公輸盤服了他的話。
墨子又問他:“那麽,為什麽不取消進攻宋國這件事呢?”公輸盤說:“不能。我已經對楚王說了。”
墨子說:“為什麽不向楚王引見我呢?”公輸盤說:“行。”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裏有壹個人,舍棄他的華麗的絲織品,鄰居有壹件粗布的短衣,卻打算去偷;舍棄他的美食佳肴,鄰居只有糟糠,卻打算去偷。
這是怎麽樣的壹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人壹定患了偷竊病。”墨子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裏,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
楚國有雲楚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貍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從這三個方面的事情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同壹種類型。
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壹定會傷害了道義,卻不能據有宋國。”楚王說:“好啊!即使這麽說,公輸盤已經給我造了雲梯,壹定要攻取宋國。”
於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壹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
公輸盤九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進攻。公輸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禦戰術還有余。
公輸盤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麽辦法對付妳了,但我不說。”楚王問原因,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
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經手持我守禦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
即使殺了我,守禦的人卻是殺不盡的。”出師表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壹半,卻中途去世了。
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困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
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誌的將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誌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壹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
3. 文言文翻譯睥睨,又寫做“睥睨”。
指女墻,即城墻上呈凹凸形的矮墻。 18。
(大家)妳看看我,我看看妳,坊若者(名詞作狀語依次譯為:壹直連接到:明白 16 、未幾 :不久,許多年 。見,同“現”出現,若有若無。
37、而:連詞:昏暗得看不分明,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趕路 ,亮點只有星星那麽小、連亙 ,疑惑。 50、碧 。
恒:塵氣莽莽然)助詞,……的樣子。 數,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壹層壹層地指著數上去。 38 、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
54:高樓。危,高,高聳,有站著的,形態不壹:雲霄與天河,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
不壹會兒:才像星星那麽小。 22 、坊若者 。
36。 11 、近中:大開 35、憑 :靠著、窗扉 :窗戶、消耗得所剩無幾:過了壹會。
逾,過了,壹直連接到雲霄與天河。(每層)有五間房,形容傲慢的樣子,街巷、店鋪 23 ,集市。
肆,店鋪。 今義,樓漸漸低矮下來。
裁、既而:不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碧綠的瓦:想、壹切烏有:這個詞用來形容什麽都沒有:開始。 危、洞開 ,堂若者,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雲霄與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通假字裁如星點:裁通“才”,僅僅:終於。
46、人煙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大風停止,天空晴朗、邑。
5、然數年恒不壹見 :但是經常是多年不出現壹次;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屋檐高高翹起,(他們)這才明白原來是“山市”這種奇異景象。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墻,連綿不斷六七裏,竟然像壹座城市了:喝酒。
8 、青冥 :青天,用億萬來計算。忽然刮起大風。
43、始悟 ,不壹會兒。與前邊的“無何”含義相同。
城中有像樓閣的、裁如星點 ,悟:形態不壹。 42、逾時。
(另壹說行也為走的意思) 55、與世無別: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麽區別。 56、風定天清,但是,然而(表轉折)。
(原文。 45。
3.。 悟: 古義:明白,有像廳堂的。
過了壹會兒、中有樓若者 :其中有的像樓:連綿不斷。 19、居然城郭 :竟然像壹座城市。
居然。坊。
今義。 17 、高垣睥睨。
字詞解釋1 、山市、行(出自文中“又聞有早行者”),同“才”,僅僅,但是。數年,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其中有的像樓,有的像廳堂,有的像街巷)。
古今異義恒、孤 :孤零零。 48、聳 ,有像街巷的,城市。
20 :有的像街巷、然。壹詞多義然,名詞作狀語)。
中有樓若者: (原文:見宮殿數十所)量詞,幾,幾個:縣,也寫作煥山。 51。
41 、不壹狀 ,沒有。 既而風定天清:清通“晴”,晴朗詞類活用窗扉皆洞開(洞:像洞壹樣,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誌同道合的友人 7。
兩端翹起的房脊: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 飛甍、孫公子禹年 。 (原文: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動詞,計數。
(原文:然數年恒不壹見)多 以: (原文:以億萬計)用。 (原文:可以為師矣)憑借。
(原文:仁以為己任)把。 為: 是。
(原文:仁以為己任)當做;作為。 被 (原文:為之怡然稱快)為了。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壹也,然數年恒不壹見。起筆便寫山市奇特,為“邑八景之壹也”,且數年難得壹見。
孫公子禹(yǔ)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chán)院。引出孫公子,以為轉入正題,二為強調所記山市的真實性。
壹變為孤塔,“青冥”點明中心。 無何,見宮殿(diàn)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
二變為宮殿。“碧瓦飛甍”展現出宮殿的宏偉壯觀,有點明人看的清晰、真實。
山市二字點名主題 未幾,高垣(yuán)睥(pì)睨(nì),連亙(gèn)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三變為城郭。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這九個字,以虛代實,以略帶詳。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忽大風起,塵氣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粗略的勾勒了壹個龐大城市的規模和輪廓。
“歷歷在目”再現山市的清晰。“以億萬計”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顯示出城市繁榮的景象。
由陰而晴。 既而風定天清,壹切烏有,惟危樓壹座,直接霄(xiāo)漢。
樓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開;壹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由陰而晴。
四周變為危樓。”直接霄(xiāo)漢”突出樓高大、聳立的情狀。
層層指數(shǔ),樓愈(yù)高,則明漸少。數(shǔ)至八層,裁如星點。
又其上,則黯(àn)然縹緲(piāo)(miǎo),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不壹狀。
逾(yú)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謝樓上人的活動、風姿和神態,形象生動,使讀者似乎觸摸到“山市”裏的人情風俗氣息。
樓的變化: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有而無。此處筆觸細致入微,令人叫絕。
“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寫歡迎的消失,描繪了為樓的變化,使人目不暇接,又回味無窮。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sì),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末尾補敘,再寫山市的多姿。
“又聞”句側面證明“山市”之實有。
4. 九年級文言文翻譯1.譯文
2.譯文
馬周機敏善辯,長於陳奏,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所以講的話都符合實際。太宗曾說:“我對馬周只要壹刻不見面,就很想念他。”貞觀十八年,馬周壹直升遷到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東宮的官職。他處理事情公平允當,很受當時人贊譽。後來又兼代吏部尚書職務。太宗曾對侍從的大臣說:“馬周看問題敏捷,辦事慎重周到。至於評論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盡忠誠,親近依附於我,我定要依靠他來***同地把政事辦好。”
5. 文言文翻譯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麽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壹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遊,時而潛遊;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裏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嶽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麽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麽,什麽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壹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6. 文言文翻譯我自己翻譯的~~~樓主~~~有分部分 1、觀音石閣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
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難竹[5],至此,林林畝畝[6]。
觀音石閣的西面溪流縱橫,遍地石礫;溪水全發自壹眼泉水,石塊則都是從石崖下落的多出來的部分。石閣的南邊滿目竹葉,挨著溪水周圍的石頭生長。
燕京過去很少見到竹子,反而到了現如今,竹子倒是成林成畝了,十分廣茂。 2、竹,丈始枝[7];筍,丈猶籜[8];竹粉生於節,筍梢出於林,根鞭出於籬[9],孫大於母[10]。
竹子長到壹丈高的時候,枝杈才分開;竹筍長到壹丈高的時候,筍殼仍沒有脫落。 竹粉從竹節的地方生出來,竹筍從林子裏冒頭,竹子根部的嫩芽長到籬笆外面去了,小竹都比老竹粗壯。
3、過隆教寺而又西,聞泉聲。泉流長而聲短焉,下流平也。
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聲也。花竹未役[12],泉猶石泉矣。
路過了龍泉寺,然後向西行,終於聽見了泉水的聲音。泉水流過的路途漫長,聲音卻短促得很,是因為下遊的地勢低平。
花得要水渠引泉水來照料,竹子也得要水渠引泉水來照料;所以泉水就顧不上發出聲音了。 如果花和竹子不被照料好,泉水就好像是光禿禿的石頭那樣的泉水了(即謂否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4、石罅亂流[13],眾聲澌澌[14],人踏石過,水珠漸衣[15]。
小魚折折石縫間[16],聞跫音則伏[17],於苴於沙[18]。 泉水在石頭的裂縫間肆意流淌,眾多溪流匯集的聲音輕柔而不間斷,遊人踩著石頭過河,水珠沾濕了衣角。
小魚兒安靜從容地在石縫間遊動,聽見腳步聲就躲起來,有的鉆到浮草裏,有的鉆到泥沙裏。 5、雜花水藻,山僧園叟不能名之[19]。
草至不可族[20],客乃鬥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 花的種類太雜,多的像水藻壹樣,就連住在山上的僧侶或者園藝老人也叫不出名字。
花朵像雜草那樣到處生長,到了無法分辨種類的程度,所以遊客們就把摘花當成競賽的遊戲。他們到處去采花,也不過百步路罷了;把各自摘的花拿出來放到壹起,當中卻有壹半那麽多,互不相同。
6、然春之花尚不敵其秋之柿葉[25]。葉紫紫,實丹丹[26],風日流美[27],曉樹滿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壽安山曰柿也。
可是春天的花兒還是比不上秋天的柿子葉啊。葉子是幽幽的紫色,果實卻紅艷艷的;風和日麗的時候,破曉時分,每棵樹上都像是布滿了星星,到傍晚的時候則像是滿山都著了火:在香山,太陽像杏子;在仰山像是梨子,在壽安山的太陽就是柿子了。
7、西上圓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盡頭兒[30],泉所源也。至則磊磊中兩石角如坎[31],泉蓋從中出。
從西邊登上圓通寺,看著太和庵前面的地方——山裏人都用手指比劃著那兒,說那裏就是泉水的源頭。壹到就看間眾多石頭之間的兩個石角,像是兩個小坑,大概泉水就從這兒流出來。
8、鳥樹聲壯,泉唶唶不可驟聞[32]。坐久,始別[33],曰:“彼鳥聲,彼樹聲,此泉聲也。”
小鳥叫喚著,大樹枝繁葉茂,泉水聲輕輕的,不能立刻聽到。久久地坐壹會兒,才分辨出來,就說:“那是鳥叫,那是樹葉的搖曳聲,這個嘛,是泉水聲啊。”
9、又西上廣泉廢寺,北半裏,五華寺。然而遊者瞻臥佛輒返[34],曰:“臥佛無泉[35]。”
然後再次從西邊登上廣泉邊廢棄的寺廟,往北再走半裏就是五華寺了。 而遊人們看過了臥佛寺就立刻折返回去了,還說著“臥佛寺那兒沒有泉水啊”。
7. 九上文言文《嶽陽樓記》譯文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壹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麽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壹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壹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壹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壹瀉千裏,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沈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妳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壹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麽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