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淺談律師在小紅書平臺營銷接案的可行性。

淺談律師在小紅書平臺營銷接案的可行性。

之所以想要談談小紅書,是因為小紅書平臺屬於我日常娛樂也比較經常使用的軟件,並且我幾個主要的MCN公司及達人客戶的主要陣地都是小紅書(但是我接觸到這些客戶並不是通過小紅書),對於這個平臺的壹些機制和商業模式了解得較多壹些。去年年底,我也嘗試在小紅書開設法律類垂直賬號,試水運營過壹兩個月,因此談談小紅書平臺律師接案營銷的那些事。小紅書2022用戶畫像/01在準備進入壹個互聯網平臺試水以前,我通常會先對平臺數據做壹個大致的了解,輔助我進行壹些底層邏輯的思考。具體到小紅書平臺,我主要參考千瓜數據、蟬媽媽等。小紅書主要是壹個明星達人們每日分享服飾搭配、美妝教程、旅遊攻略、美食測評等內容的平臺,目前小紅書有超2億月活用戶,人群上主要是女性居多,高達86.05%,男性僅占比13.95%。截至2021年11月,男性用戶比例雖拉升至30%,但是都市白領、職場精英女性依舊是主要的用戶群體。用戶群體年輕化、基數大。小紅書平臺用戶以90後00後等年輕人為主,思想觀念超前,易於接受新事物,消費欲望強烈。可以發現,小紅書其實更多的是壹個種草帶貨平臺,與傳統電商平臺以商品為基礎的模式不同,小紅書的崛起依托於優質的UGC內容社交,通過平臺用戶自發種草內容和KOL的分享,打造起了高活躍度、高用戶粘性的分享社區,然後平臺再搭建自有商城,售賣高人氣商品,形成獨特的“內容+社交+電商”平臺商業閉環。總體而言,小紅書其實和律師行業的調性並不那麽對口。但是律師其實不挑客戶,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會遇到法律問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潛在法律需要。所以也不能說律師不能做小紅書,而是需要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律師運營小紅書賬號的現狀/02很多律師壹進入平臺,就開始表示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在平臺上做辦案分析、工作分享,或者連這個步驟都直接跳過,直接掛律師證表示能夠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這種途徑在平臺上說不定還是能撿到壹些案子,但是更大的概率就是接了壹大堆低質量客戶的咨詢。而那些精心制作、幹貨繁多的法律分享視頻,大多數流量慘淡,點贊寥寥——小紅書用戶是上來娛樂的,不是上來學習的。他們只想為娛樂或者“感覺自己得到了知識”買單。知識和“獲得知識的感覺”完全是兩碼事。因此在小紅書上做視頻幹貨分享,遠不如圖文形式的法律小貼士分享受歡迎,因為圖文形式的垂直化法律科普賬號,獲取信息的時間短,直接關註能夠給用戶壹種“獲得知識的感覺”。↑小紅書法律博主常見推文形式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營銷是壹個捷徑,我認為互聯網可能確實是壹個捷徑,但是不代表妳不需要努力。想要真正做成壹個能夠產生效益、能夠轉化和變現的賬號,這種玩玩而已、淺嘗輒止是肯定不夠的。律師想要適應小紅書平臺的土壤,必須緊扣小紅書運營關鍵詞,與之結合,做法律+賬號,沒有流量壹切都是空談,賬號做不起來壹切都是空談。小紅書四大頭部品類:美妝、母嬰、美食、家居。往後則是穿搭、寵物、健身減肥。律師圈在小紅書做大賬號的博主基本上是穿搭博主,名校博主,以及本身就具有流量和知名度的明星達人:比如靠《令人心動的offer》走紅的徐靈菱律師、何運晨律師。但是,因為美妝穿搭而關註妳的用戶,在真正遇到法律問題的時候,還會委托妳嗎?我覺得概率很小,他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只會就近聘請熟悉當地司法系統運轉的律師,而妳可能只是他接觸到的壹個可供白嫖法律咨詢的渠道。還有那些在小紅書分享法律嘗試、執業工具、辦案感想的博主,很可能獲得的粉絲都是壹些同行和準同行,並不是具有委托律師需求的客戶。這就是賬號做大以後的另壹個話題,如何轉化,如何盈利。說不定妳擁有壹個百萬粉的賬號以後妳已經不想做律師了,妳去接廣告賣衣服得了。小紅書的用戶粘性很低。我在公眾號寫文章、在知乎上寫回答,是對思路思考比較完整的輸出,我吸引而來的關註者是對我本身觀點有認可度的,所以我哪怕公眾號百余粉、也比小紅書壹個月做出的2000多粉絲更有用。我從不說做互聯網平臺沒有用這種話,我認為多多少少都是有用的,哪怕接案效率確實十分低下,但是疫情期間,對於廣大案源不穩定的小律師、律師助理而言,哪怕能夠多幾個咨詢案例都是好的。但是妳需要思考妳想要獲得哪些用戶群體的關註、如何獲得這些用戶、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特性的平臺。律師運營小紅書賬號的建議/031、結合平臺調性、個人特點,選擇合適的賽道和定位。如果找不到、不適合,寧願換壹個平臺。比如情感類賬號,既和平臺特性有關(平臺女性居多),又和家事法律業務能夠進行結合。總而言之,先思考用戶需要什麽,而不是自己會什麽。我們作為律師,當然是擅長法律工作、訴訟流程,但是對用戶來說,他可能並不想學習這些,他只要知道妳會就可以了。如果是壹開始就打算通過看博文學習法律流程和知識的那種客戶,他壹開始就沒有打算請律師。2、做大流量、促進傳播所需的娛樂性和法律專業的嚴謹特性很多時候是相抵觸的,這個是律師做新媒體營銷的結構性障礙,做不到前者則賬號不起,做不到後者則難以轉化。在這點上,羅翔老師是非常成功的壹個案例。他以詼諧幽默、帶有娛樂性的短視頻出圈,又樹立了教授老師的專業性形象。社會生活和法律案例原本就是豐富多彩的,其實並不缺乏趣味性,而專業性的塑造,跟各種背書、妳輸出的視頻或文章所傳遞的感覺,都息息相關。每壹方面都有值得摸索和推敲的地方。值得註意的是,對於律師而言,營銷過程需要特別留意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業規則,以免營銷不成,還產生了額外風險。3、引流功能大於品牌塑造。我感覺小紅書更大的功能是觸達壹些朋友圈之外的客戶,我們可以把品牌塑造(也即是上面第二條說的信任沈澱、轉化)環節放置在另壹個新媒體窗口,比如額外開設網站、公眾號等等,對吸引而來的用戶進行進壹步說服。4、做任何壹個賬號,都需要持續努力。這個努力包括了對平臺規則、流量分發機制的鉆研,也包括了對內容的鉆研。關於做自媒體,聽過各種各樣的技巧,但是我覺得且不不談其他技巧,能保持日更,就已經超過了大部分人,妳壹定能夠獲得相當壹部分粉絲的。能夠每天進行選題,有毅力堅持,有能力持續輸出的,都不簡單。哪怕妳最後壹個客戶也沒有獲得,但是這種持續輸出的計劃,能夠倒逼妳不斷思考這個行業、不斷學習。很多事情都是試出來的,現在短視頻、公眾號的熱度早已不如以往,但是很多靠互聯網新媒體火起來的人,在紙媒時代就已經有厚重的積累和造詣了。妳也許再也做不起壹個小紅書賬號,但是這個過程帶給妳的壹切,可能能夠讓妳在下壹個風口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