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必須,絕對,絕對是火鍋!三埠火鍋店重慶,十有八九也是火鍋店。這個火鍋城絕對不是名聲在外!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最接地氣也最有可能的是以前在碼頭和街道上做體力勞動的人經常吃“下水”,而九歌的起源也是說很多人共用壹個鍋,壹人吃壹個,這就是所謂的“拼火鍋”概念。後來,這種吃法慢慢進入了餐館,成為了民間火鍋,而“下水”也成為了壹種流行的內臟。如果妳問選擇什麽火鍋,它更好。壹定是重慶的老火鍋。餐館越小,越像重慶。現在我不看品牌而是關心正品。老火鍋用的材料很有講究,比如黃油、幹煸辣椒和豆瓣菜。只要妳有這些,火鍋的味道就壹定不會錯!既然是老火鍋,就不要做鴛鴦。那是對重慶火鍋的不尊重。底線要微辣~
放上九廂,沸騰的紅油,開個玩笑!
至於點什麽,之前提到的“水”是重慶火鍋的必點。牛肚、腰片、郡花、黃喉、鴨腸、郡柄、牛肝、腦花、血旺、千層肚...我不能松壹口氣。據說重慶的牛肚消費量每天都以噸為單位記錄,所以有許多專業人士忙於牛肚的采購和交付,只應用新鮮的牛肚,這就是為什麽重慶的牛肚比其他地方的牛肚更美味,它可以被視為重慶。
當然,為了帶來壹些創新的風味,火鍋店偶爾會搞幹冰特效或組合串串,這給老火鍋增添了壹些樂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制作“江湖菜”的餐館開始在重慶流行起來。什麽是江湖菜?它是當地最正宗的民間美食。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打卡了“春陽老酒館”。在那個狹小的空間裏,很少有帶桌椅的擁擠小木屋。我仍然記得坐在隔壁的倉庫裏,喝著美酒和地道的重慶菜...現在,每次去重慶,我還是會去這家小店打卡。當然,這家小店現在已經裝修成了壹家大店,還設置了取暖器,但在斜坡下聞起來仍然很正宗。點上壹壺精釀米酒,帶著淡淡的米酒清香,回味甘甜。如果是桂花或桃花,這也是壹種好酒,但朋友們不喜歡華三,所以最好保持原味。而這壺米酒就是整個江湖菜的開始。
雙椒炒牛肉是重慶炒菜的壹絕,但也是壹道讓我們懷疑人生的菜。我們不怕吃辣,所以我們必須在進入之前清洗這個牛肉,但是牛肉很嫩很嫩,還有竹筍和幹豆作為同伴。
鮮椒豬蹄,以鮮椒為基礎,嫩煮蹄花,極其鮮嫩。
烤腦花應該算是川渝美食中的壹道靈魂菜,但鑒於很多人對腦花的接受程度有限,這種鮮嫩可口的美食只能由我們為很多人品嘗。
點燉雞爪完全是為了當小酒配菜,但和悠閑地吃飯是不同的。
又辣又爽,然後壹碗冰粉是最爽口的時刻,又甜又滑的冰粉爽到了嘴裏。
這家無名蒼蠅館子以其香味成功地吸引了我的註意!而且位置也讓我們大吃壹驚。走進白象街1號百香居,我以為是居民樓,沒想到是麻辣的。走廊兩側簡單地擺放了幾張桌子和塑料凳子,這裏還經營著壹家商店。
與我們理解的幹鍋不同,這是壹種類似於火鍋的烹飪方法。妳煮的湯越多,它就越豐富。很快,肥腸排骨幹鍋就要吃完了。不愧是市場上的蒼蠅館子,量真好吃。這仍然是壹種神奇的體驗。
重慶多山,有許多峽谷。有峽谷和河流。河裏的美味食物是魚。說到魚的做法,我最不想錯過的就是萬州烤魚。魚在鐵板上加熱,裏面放滿了辣椒和各種調味料。這種魚不僅味道濃郁,而且鮮嫩無比。搭配壹些易於品嘗的蔬菜,簡直美極了。
說到豌豆面,招牌就不用提了。大家應該都能想到花市的豌豆面。這是街頭小吃的招牌。我這次去的時候,有很多受歡迎的街道。五年前,它還只是在東水門橋破舊的小店面裏。豌豆面是重慶面條的壹種。小吃的老味道是關於豌豆蒸的熱量和醬香味的調配,輔以辣油,拌著吃很清爽!
在家天天和朋友吵著要吃酸辣粉,卻很難遇到正宗的味道。畢竟,所謂“食物是根據地區而改進的”。當妳來到重慶時,街角有壹種強烈的酸辣味道吸引著妳的註意力。作為平民小吃,坐在街邊的小桌子上絕對夠了。酸辣的紅薯粉條是必打卡的重慶小吃之壹。
吃了那麽多辣的重慶菜,還是第壹次見到辣椒冰淇淋。在辣椒為生存之本的重慶,辣椒冰淇淋是什麽味道?也許,這就是重慶美食最終給我的最大驚喜吧!沒有麻痹味覺神經的麻味。相反,它被辣椒芝麻包裹著,在舌頭上慢慢融化。這並不奇怪,但它出乎意料地好吃。據說也是用牛奶和辣椒精心熬制的,說不定會成為重慶甜品界的新晉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