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街頭美食 不出安徽妳能吃到哪些小吃?

街頭美食 不出安徽妳能吃到哪些小吃?

作為安徽人

徽菜發源地的大省居民

在吃這件事上自然是毫不含糊的

安徽的名小吃何其多

甜酒釀、山粉圓子、蝦子面、

江毛水餃、芥菜圓子等等等等

壹句話總結就是

品種繁多,歷史悠久,有地方特色

不信就看上面這份安徽美食地圖

現在就來盤點壹下安徽那些

吃撐了都舍不得走的小吃吧!

排名不分先後哦

阜陽格拉條

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佐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型粗壯,也叫“金條面”,堪稱是阜陽人的意大利面,粗粗的面條拌上稠稠的芝麻醬,香香的油辣子。

太和板面

板面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放上青菜,澆上湯汁。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油辣椒是板面澆頭的精華,茶葉蛋也經常配板面吃,啊,說的我好餓!

阜陽卷饃

卷饃:起源是明朝,相傳是朱元璋和沈萬三在落魄時所吃。阜陽卷饃其實就是南方人做春卷的春卷皮兒幾張疊放在壹起,再在上面放入在鮮湯裏煮熟的面筋、綠豆芽、香菜,用手卷成圓錐形,吃的時候從上往下壹點點咬著吃,裏面的面筋、豆芽越吃越多,真是物美價廉,營養豐富,地地道道的懶人食品。

撒湯

用老母雞為原料,燉好後,打雞蛋在碗裏,攪拌均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制成黃澄澄的肉蛋蛋花茶。再放上胡椒面和香油,那個味道,嘖嘖嘖,超級鮮美~而且沖雞蛋沖出來不是壹塊壹塊的,而是絲狀!,每壹絲雞蛋都融入了湯和佐料的香味~蒙城燒餅加上雞柳,再配上撒湯,簡直完美!

淮北燙面

燙面攤壹般都是全天經營,隨到隨吃。攤位壹般是壹大桶不停加熱的湯(壹般是豬大骨湯),幾桶泡在涼水裏的燙面、各種調料、幾張小桌子、小板凳。這裏就不得不說燙面裏三大不可或缺的配料:榨菜、辣椒醬和醬料。榨菜是蘿蔔腌制,色澤紅潤,清潤爽口;辣椒醬有的偏香有的偏辣;醬料壹般是豬肉末、碎木耳加上各家配料炒制,醬香濃郁。

宿州面皮

宿州街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面皮店,可以切碎調成面,也可以卷著吃,深夜裏最想吃的也就是這壹碗面皮了!

亳州牛肉饃

壹層薄皮又酥又焦壹級香,裏面的餡有牛肉、粉絲、大蔥等,可以配豆皮卷著吃,喝點豆漿或者胡辣湯、羊肉湯,非常美味。

黃山燒餅

原本是古徽州的地方小吃,由於個頭小,攜帶方便,且烘烤時間長,水分大多蒸發,不易變質,當年曾隨徽商走遍大江南北,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人都覺得太膩了我卻覺得超級好吃吃多少都不會膩,梅幹菜和肥肉的結合,加上微辣的口感,簡直要上天好嗎!!咬壹口,外皮酥到掉下來,餡卻很有嚼勁,梅幹菜要細細品,特別特別香!壹點都不喜歡梅幹菜燒肉的我,卻炒雞喜歡黃山燒餅!

臭鱖魚

除了魚外,還有切成段的紅辣椒幹辣椒,辣椒辣而香,很開胃,再加上蔥姜蒜,滋味就更豐厚了。臭鱖魚端上來,有壹種微微的臭味,卻又含著香,是壹種很解膩的香味。魚肉不像別的魚那樣軟爛,是結實的肉快,肉芯還泛著粉紅。入口有壹種難以名狀的香噴噴的臭。肉既不油膩也不腥。吃口魚再吃口辣椒,真的很痛快!

毛豆腐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最佳代表。看起來白白嫩嫩好像棉花糖,油炸到兩面呈金黃色,等到表皮起皺的時候加入調料,非常的酥脆爽口,比起臭豆腐我覺得甩它壹大截。

茶幹

可以說是徽州的傳統特產了。口感板實,不同於超市裏賣的豆腐幹那麽油膩膩,茶幹吃起來是壹股茶的清香味,又伴隨著淡淡醬香。總之吃起來不油膩,很耐吃。

麥隴香&柏兆記

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他們家,綠豆糕和雞蛋糕用牛皮紙包幾層,油都滲出來了;還有柏兆記的老婆餅,是最愛吃的。

雞湯泡炒米

生米炒成的炒米咬起來嘎嘣脆,放進熬了壹天的雞湯裏,鮮香鹹脆。熬的濃濃的雞湯配上炒的金黃的炒米,再配上兩三個鹵蛋,喜歡吃軟的可以多泡壹會兒。奶奶總說以前困難的時候,最想的就是大年初壹這碗雞湯泡炒米,放兩個雞大腿就是對客人最隆重的招待。

山粉圓子燒肉

山芋粉捏成的醬油色的圓子晶瑩剔透,和五花肉壹起燒,會吃的只吃圓子不吃肉,山粉的丸子晶瑩剔透,口感黏而不稠、油而不膩,軟糯彈牙又津味,比肉都好吃。

東至米餃

池州小吃,又稱米粑。將大米磨成細米粉,再用開水調和均勻,將米粉搓成粉團,中間戳個洞,放入炒好的菜餡,封上口上蒸籠蒸透。壹個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內包有新鮮的菜餡,因而非常可口。家裏做的壹般是很大的米粑,也有壹種很小巧的跟普通餃子差不多大,菜餡種類有豆角或者蘿蔔絲。我最愛吃的就是蘿蔔絲餡的小米餃,香香辣辣。

淮南牛肉湯

粉絲千張豆餅牛肉!多多的牛肉,厚厚的辣子,再要壹個酥酥的薄燒餅往裏壹泡。。絕了!

燒餅夾裏脊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哪裏都有,畢竟燒餅夾壹切,但是蚌埠街頭的燒餅夾裏脊最好吃!剛出鍋的燒餅配上裏脊土豆幹子抹上甜辣醬,美滋滋!

小籠包

各地的小籠包都吃過,卻還是覺得蕪湖的最好吃,皮薄肉多汁甜,我最喜歡整個包子先蘸醋,然後壹口包進嘴裏,醋解油膩,小籠包的湯在嘴中爆開,壹整天的好心情從早上的小籠包開始。

煮幹絲

這是我最愛的早飯,兒時吃的煮幹絲的湯是拿小蝦米小螃蟹熬的,碗底還能看到小蟹腿和蝦米,那是真的鮮美,配上軟而不爛的幹絲,再加上雞絲,人間美味!

紅皮烤鴨

爸媽懶得做飯的時候就會去樓下“斬”鴨子,好的紅皮烤鴨還是酥脆的,蘸著特制的鹵汁,覺得比北京烤鴨還要好吃,香而不膩。鹵鴨也是蘸鹵吃的,特別嫩滑,還有鹹鴨子,肉質緊實。壹般賣鴨子的鋪子也會賣鴨血,跟豆腐壹樣,壹塊錢壹大袋,辣辣的特別好吃!

渣肉蒸飯

肥瘦相間的渣肉和豆腐皮壹起在蒸屜裏蒸,鹹香可口,加上特制的糯米飯,如果覺得幹還可以加點鹵,真的香到掉牙了,我最喜歡的就是裏面的豆腐皮,肉的香氣全被鎖定在了豆腐皮中,早上再配上壹杯豆腐腦,滿足~~

梅花糕

清乾隆因其形狀賜名梅花糕。梅花糕壹定要趁熱吃,頂層黏黏糯糯,香氣撲鼻,吃到中間的時候,餡料流溢口中,紅豆沙香甜可口,和外皮的脆、內裏的糯交織在壹起,層次豐富,非常感人!

赤豆酒釀

冰鎮酒釀裏加了稀爛的紅豆,攪動壹下立馬喝,紅豆綿密的口感和酒釀獨到的甜味,是牛肉面和麻辣燙的最佳CP,冬天喝熱的赤豆糊,夏天灌冰赤豆酒釀,真的壹年四季都離不開它!

蒿子粑粑

可以說是“偽青團”了,青團是糯米粉包內餡成團用蒸籠蒸,而蒿子粑粑是把餡直接揉在粉裏壓扁用大鍋煎。蒿子粑粑也許外表不好看,但是口感好味道香。

這壹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

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最愛的卻還是家鄉的小吃

徽州毛豆腐,黃山臭鱖魚。

符離集燒雞,無為熏板鴨。

廬州鴨油餅,巢湖白米蝦。

蕪湖蝦子面,金寨吊鍋雞。

太和羊板面,淮南牛肉湯。

碭山大酥梨,懷遠紅石榴。

當塗大肉面,蕭縣全羊湯。

安慶蠶豆醬,桐城水碗席。

山粉紅燒肉,雞湯泡炒米。

馬鞍山茶幹,寧國山核桃。

吳山鹵貢鵝,下塘酥燒餅。

銅陵腌生姜,宣城辣粉絲。

績溪水餡包,雙堆黃面魚。

亳縣牛肉饃,皖北地鍋雞。

柘臯四大件,阜陽格拉條。

東至蒸米餃,三河炸米餃。

貴池小米粑,蕭縣燙面皮。

赤豆酒釀糊,鴨血粉絲湯。

糯米素燒麥,油炸獅子頭。

冬菇雞餃面,千張扣燒肉。

芙蓉雞蛋卷,麻油綠豆糕。

辣湯豆腐腦,撒湯鍋貼餃。

掛面滾肉圓,蒿草蒸粑粑。

江淮美食多,寫完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