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臨汾什麽時候過年

臨汾什麽時候過年

在臨汾,廣義的過年可以從臘月二十三算起,到來年正月二十才算結束。- h8 u* D, o: G/ t9 i! b# Q7 k

; T' i! a5 q3 L7 U/ [ 從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籌備階段,打掃、購物,蒸白饃、炸油食,還要給長輩、親戚送年禮,可以說,家家忙得不亦樂乎。9 [9 @, ^# C- k' u$ k0 m

) ?+ ~& a+ H: P7 q% S3 e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家家都要“送竈”。也就是舉行送竈王爺上天的儀式。竈王爺上天後,會把這家人壹年來的所作所為向天宮匯報,作為玉皇大帝對人間賞罰的依據。人們希望竈王爺多為人們說好話,多為人間謀福祉,所以,“送竈”的對聯就約定俗成,“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據說,竈王爺愛吃甜食,人們“送竈”時就獻上許多甜點糖果,竈王爺吃了就粘了嘴,上了天就不會說人間的不是了。2 C7 X$ Y1 H/ F& f4 U; Y& Z# y$ ^3 q

; D' Z( _: n( t, B" s" f& y9 h

民謠說:“臘月二十三,爺爺上了天。先生放了學,學生放了光。”也就是說主管壹家大小事務的竈王爺去了天宮,所以,各家不論在家裏動土還是煎炸,都不必祭祀。

, y% z5 {! @) z3 l. n2 m

% o) M$ C {1 Z+ N- N$ j 過去,這壹天也是祭孔和確定私塾先生的日子。4 X/ V3 W0 U" N

1 K/ b( o3 j4 s" L5 T, M

祭孔是朝廷欽定的壹項全國性祭祀活動。在清朝,每年臘月二十三,以縣為單位,凡是有功名(舉人、秀才等)的人,都要到縣城的孔廟集體祭孔。祭祀儀式由知縣主持,晚上,還要用煤塊壘成爐子,點起炭火,徹夜活動。記得有篇文章說,全國的孔廟比寺院少得多,所以認為儒教在中國的影響不如佛教。這是不對的。寺院完全可以由佛教徒隨便修建,而幾乎全國的孔廟都是朝廷下詔而建,否則,誰要隨便建孔廟,那就是僭越禮制。所以不能以孔廟的數量來推論儒教影響的大小。

2 |/ n% {7 G' x, j6 n, X" [2 l$ K8 f5 n 臘月二十三也是私塾東家宴請先生的日子。壹般會做壹桌酒席,先生坐上位,東家作陪,學童在下位。不過,先生吃這頓飯非常緊張,因為明年東家還用不用自己,就全看這頓飯了。酒菜沒有講究,關鍵是主食。如果上的是拉面,那就是說明年還用,所以,先生就要問,明年什麽時候開學。如果上的是餃子,就說明是被解雇了,吃完飯,先生不需再說什麽,把帳結算過,打卷行李走人算了。$ ]; B4 g4 `# [9 K( y

" w2 R: X |/ P9 \, \

大年三十又叫“月盡”。天黑時分,家家吃過“隔年扁食”(餃子的別稱)人們就開始“守歲”,有的壹晚上不睡,為的是天長地久,益壽延年。如今,“春晚”年年有,“守歲”自然變成了看電視,賞“春晚”。不過,誰家也忘不了,壹過十二點,爆竹齊鳴,煙花綻放,意為接神,把臘月二十三送上天的爺爺接回來,開始壹年的新生活。

# ^3 M5 y) H! }6 X# D, S& z% O7 L. _+ p8 T6 `1 x

大年初壹,這是過年的高潮階段的開始,掛紅燈,貼春聯,各地大同小異。在農村,壹大早,先以家族為單位到本家尊長家裏上“神祗”(在絹布上按輩分排列本家族列祖列宗,大多只寫名諱,也有有畫像的),就是***同祭祀祖先,然後,祭過各位家神、家親,吃過餃子,就開始拜年,從長輩到晚輩,依次參拜。尤其是新娶的媳婦,往往在本家嫂子的陪同下,向長輩們拜年,壹路上,年輕人,小孩子,不停地攔路嬉鬧,要糖塊,開玩笑,嘻嘻哈哈,煞是熱鬧。

. w w- X. N- {- U$ p7 O. D1 R! O# f% c2 r4 s5 |

初二,壹般有兩項活動,壹是外孫到姥姥家拜年,二是娘家的小弟弟小妹妹為第壹年出嫁的姐姐“祝節”,去時要帶上許多年食。過去,媳婦在婆家規矩很多,剛到婆家,壹舉壹動都不自在,話不敢多說,飯不敢多吃。所以,“祝節”主要是娘家給姑娘送些零食,以便獨處時墊吧點。

3 N$ h- N1 F+ G1 ?( V4 @7 f+ l

* D' o, R* e7 Q8 `! E q8 p. G( x 初三,女婿要到丈母嫌家拜年,也叫吃“三顧三”。現在,不僅女婿吃,閨女外孫也壹起吃。過去可不行,初五以前,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到娘家去,說是不能見娘家的神祗,見了就讓娘家人晦氣。

" D7 m. U, k& R2 L3 R: v7 `8 I- j1 t( w# U/ G- J$ v

其實,這都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

* a# k" ^: a+ D; f

' a& T8 y5 i: A% Y6 ~ 過去,婚姻都是包辦,新婚男女,缺乏感情,新婚女子在婆家呆不住;還有的家庭不和,每到臘月就要生氣吵嘴。不管怎樣,姑娘總想往娘家跑。為了讓姑娘在婆家安心過年,就有了這個規矩。現在,已經絕少有人講究這了。

! y+ }- @9 @5 _; p9 J: }& c, K, I+ z1 U: e

初五,俗稱“破五”,壹般不出門,日出之前,要清掃室內外,並把垃圾倒在遠處,稱作“掃窮”,“送窮”;上午飯要吃“窩窩頭”,稱作“吃窮窩窩”;兩個規矩都是要送掉窮根、吃掉窮根。下午日落之前,家家都要把“神祗”、神像祭拜後,收藏好。到此,過年的高潮階段才算過去。+ N A2 ]" I9 y7 c2 z9 _& i

B( R! n) Y/ q$ P! d2 }# Y" l

過年的延續階段主要有兩個節日:“元宵”和“添倉”。

* D' {8 s. D$ e5 e7 e. g4 E9 a

! B% W5 s! D0 d4 G2 T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叫“燈節”。這壹天,家家吃“元宵”,晚上逛燈會,別有壹番情趣。3 \9 P( U9 f! q6 h

. V6 ^, Q; w3 q- O* j 元宵是臨汾壹帶的特產。基本的做法是:先用糖、核桃仁、芝麻等做成塊狀餡兒,切成粒狀,然後在邊蘸水邊在面中滾,直到大小合適。吃元宵代表著團團圓圓的吉祥祝福,現在,流通方便,物資豐富,“湯圓”到處都有,但“元宵”仍是洪洞人正月十五的必備美食。

" |/ x* ~* @. g. |! m5 A% @+ m: T# o3 E& X/ O# M

正月十五的社火、燈會是傳統的節慶儀式,白天,鑼鼓、龍燈、舞獅、旱船、竹馬、高蹺、擡閣、彩車等,盡情歡鬧;夜晚,壹家人攜手相牽,徜徉街頭,觀賞各色各樣彩燈,還可以猜猜燈謎,照相留念,如果適逢下雪,那更是情趣盎然。所以,當地人把“正月十五雪打燈”看作壹種吉兆。$ _* z0 \( _0 T0 Z

" G( _4 y W; l) \7 r 正月二十“添倉”。1 E' p0 S$ l" z0 T# y

$ U4 p2 Q0 \1 j! x( f 首先是家家戶戶要把水缸添滿,預示來年福滿財滿,滿滿當當。而食品方面,在臨汾的洪洞,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習俗。+ l+ S6 u p ~/ V/ E/ \

* z9 {% w1 {5 D% k1 W. q. s6 s6 k6 _ 洪洞的南部,家家做“卷卷”(洪洞特產)。傍晚,在天地、財神、竈君、家神等凡是神靈案前,焚香明燭,獻上“卷卷”。這時,小孩子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去各家“偷”食,即使被發現,也絕沒人真當作偷。尤其是姓段的人家的,那更是可以盡情地的“偷”,因為偷得段家的卷卷吃,就會壹年斷災,平平安安。; R' l& \9 G' b( c3 M

) e$ o1 l f5 b$ p 在洪洞的北部,則是家家做“燈盞”,就是用發面做成元寶、娃娃、鍋瓢、雞狗、農具、場院等式樣,或蒸或炸,然後,在預先留好的壹個小凹坑裏滴油放撚,做成燈盞。傍晚點著,放在墻上、櫃上、鍋臺、炕上,或供獻在神案前,或漂浮在水缸中,以祈求五谷豐登,人丁興旺。天黑後,妳看吧,孩子們成群結隊,公開地去“偷燈盞”,甚至要商量好,“先偷我家的,再偷他家的”。誰家的燈盞要壹個不少,那就太沒有人緣,太沒有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