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在寫武俠小說,有沒有秘籍心法之類的東西?要古文!

我在寫武俠小說,有沒有秘籍心法之類的東西?要古文!

洗髓經

總義

如是我聞時,佛告須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於此。

此名靜夜鐘,不礙人間事。白日任匆匆,務忙衣與食。

三餐食既竟,放風水火訖。抵暮見明星,燃燈照暗室。

晚夕功課畢,將息臨臥具。大眾鹹鼾睡,忘卻生與死。

明者獨驚醒,黑夜暗修為。撫體嘆今夕,過去少壹日。

無常來迅速,身同少水魚。顯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報,四緣未能離,四智未現前,三生未皈壹。

默視法界中,四生三有備,六根六塵連,五蘊並三途,

天人阿修羅。六道各異趨,二諦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見見非是見,無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見離,得了涅盤意? 若能見非見,見所不能及。

蝸角大千界,焦眼納須彌。昏昏醉夢間,光陰兩俱失。

流浪於生死,苦海無邊際。如來大慈悲,演此為洗髓。

須侯易筋後,每於夜靜時,兩目內含光,鼻中運息微,

腹中寬空虛,正宜納清熙。朔望及兩弦,二分並二至,

子午守靜功,卯酉幹沐浴。壹切惟心造,煉神竟虛靜。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須行持。

惟虛能容納,飽食非所宜。謙和保護身,惡癘宜緊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須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災害逼。

渡河須用筏,到岸方棄諸。造化生成理,從微而至著。

壹言透天機,漸進細尋思。久久自圓滿,未可壹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載余。從容在壹紀,決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隨意任所之。壹切無掛礙,圓通觀自在。

隱顯度眾生,彈指超無始。待報四重恩,永減三途苫。

後人得此經,奉持為宗旨。擇人相授受,叮嚀莫輕視。

無始鐘氣篇第壹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於元氣。

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交並為壹致,分之莫可離。

流行無間滯,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透石,水火可與並。

並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

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

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壹言透天機。

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氣久氤氳,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巔,四達坑阱註。

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

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質,總是氣之余。

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時留,垂老後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

參透洗髓經,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

應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別此。

凡聖同歸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復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壹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

壹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壙野。驚魂壹夢攝,

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

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壹體。

體雖有巨細; 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

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

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

心若能清凈,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

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

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壹。

物我壹致篇第四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壹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

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壹即不備。

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

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

竟得多歷年,人何不如物,只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

茍能絕嗜欲。物我皆壹致。

行住坐臥篇第五

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饅,踏實方更進。

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

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

不離於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

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隨心靜,止水與明鏡。

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

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

浹骨並洽髓,出神先入定。臥如箕形曲,左右隨其宜。

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鉤鉅。兩手常在腹,捫臍摸下體。

睪丸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來方伸腳,仰面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

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臥篇,只此是真諦。

洗髓還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

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

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沫浴,按眼復按鼻。

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

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

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腭。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

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

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 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

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

浹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

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裏食少,自然睡少,

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前列按摩導引之既行之於外矣,血脈俱巳流暢,肢體無不堅強。再能調和氣息,運而使之降於氣海,升於泥九,則氣和而神靜,水火有既濟之功,方是全修真養。其他玄門服氣之術,非有真傳口授,反無益而有損。今擇其無損有益之調息及黃河逆流二訣,隨時隨地可行,以助內功,附錄於後。

此為分行外功者,指出內功知所選擇,其實已備十二段中。每日於暇時,不必拘定子午,擇壹片刻之間,使心靜神閑,盤足坐定,寬解衣帶,平直其身,兩手握固,閉目合口,精專壹念。兩目內視,叩齒三十六聲,以舌抵上腭,待津生時,鼓漱滿口,汩汩咽下,以目內視,直送至臍下壹寸二分丹田之中。

再以心想,目視丹田之中,仿佛如有熱氣,輕輕如忍大便之狀,將熱氣運至尾閭,從尾閭升至腎關,從夾脊雙關升至天柱,從玉枕升泥丸。少停,即以舌抵上腭,復從神庭降下鵲橋、重樓、降宮、臍輪、氣穴、丹田。

按古仙有言曰: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以其上通天谷,下達尾閭,要識得此為心腎來往之路,水火既濟之鄉。欲通此竅,先要存想山根,則呼吸之氣,暫次由泥九通夾脊、透混元,而直達於命門。蓋謂常人呼吸,皆從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若至人呼吸,由明堂而上至夾脊,而流於命門。此與前說稍異,然咽津為自己之氣從中而出,故存想從尾閭升至泥九,而古仙則吸天地之氣,由山根而泥九,直達命門也。

凡五臟受病之因,辨病之誤,兔病之訣,分類摘錄。俾於未病之先,知所儆懼;方病之際,知所治療。而脾胃為養生之本,當於飲食間加慎焉。

心臟(形如未開蓮蕊,中有七孔三毛,位居背脊第五椎,各臟皆有系於心)

屬火,旺於夏四、五月,色主赤,苦味。人心外通竅於舌,出汁液為汗。在七情主憂樂,在身主血與脈。所藏者神,所惡者熱。面赤色者心熱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怔忡善忘者心虛也。心有病舌焦苦,喉不知五味,無故煩躁,口生瘡作臭,手心足心熱。

肝臟(形如懸匏,有七葉,左三右四,位居背脊第九椎,乃背中間脊骨第九節也)

屬木,旺於春正、二月,色主青,酸味入肝。外通竅於目,出汁液為淚。在七情主怒,在身主筋與爪。所統者血,所藏者魂,所惡者風。肝有病眼生蒙翳,兩眼角赤癢,流冷淚,眼下青轉筋,昏睡善恐,如人將捕之。面色青者肝盛也,好食酸者肝不足也,多怯者肝虛也,多怒者肝實也。

脾臟(形如鐮刀,附於胃,運動磨消胃內之水谷)

屬土,旺於四季月,色主黃,甘味入碑。外通竅於口,出汁液為涎。在七情主思慮,在身主肌肉。所藏者誌,所惡者濕。面色黃者脾弱也,好食甜者脾不足也。脾有病口淡不思食,多涎,肌肉消瘦。

肺臟(形如懸磬,六葉兩耳,***八葉,上有氣管,通至喉間,位居極上,附背脊第三椎,為五臟華蓋)

屬金,旺於秋七、八月,色主白,辛味入肺。外通竅於鼻,出汁液為涕。在七情主喜,在身主皮毛,所統者氣。所藏者魄,所惡者寒。面色淡白無血色者肺枯也,右頰赤者肺熱也,氣短者肺虛也,背心畏寒者肺有邪也。肺有病咳嗽氣逆,鼻塞不知香臭,多流清涕,皮膚燥癢。

腎臟(形如刀豆,有兩枚,壹左壹右,中為命門,乃男子藏精、女子系胞處也,位居下背脊第十四椎,對臍附腰)

屬水,旺於冬十、十壹月,色主黑,鹹味入腎。外通竅於耳,出汁液為津唾。在七情主欲,在身主骨與齒。所藏者精,所惡者燥,面色黑悴者腎竭也,齒動而痛者腎炎也,耳閉耳鳴者腎虛也,目睛內瞳子昏者腎虧也,陽事屢而不舉者腎弱也。腎有病腰中病,膝冷腳痛或痹,蹲起發昏,體重骨酸,臍下動風牽痛,腰低屈難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