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
在《新疆》壹文中,我向大家介紹了中國面積最大的省份有“三山兩盆”,中間的天山山脈將遼闊的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
西藏是中國第二大省,位於西部與新疆接壤。它的土地也被三座東西向的山脈分割,從北到南分別是昆侖山、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其中,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不僅將西藏分為地勢較高的藏南地區和地勢較高的藏北地區,而且作為西藏的“胡煥庸線”,是人口稠密和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北部以西是高山牧區,人口稀少。南面是河谷林帶(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薩河位於此,素有“藏南之稱”的林芝也位於此),人口相對密集。
青坦古拉,這是壹個熟悉的名字,對我來說又是壹個陌生的形象。
我熟悉它是因為它和喜馬拉雅、珠峰、雅魯藏布江等名字壹樣。是我很小的時候聽到的壹個關於西藏的神秘詞匯。奇怪,因為它和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江等壹樣神秘。我除了名字(也是抽象中最大最高的)幾乎沒有概念。先從這座眾所周知的神秘山峰說起吧。
神山—唐古拉
在欣賞念青唐古拉的壯美之前,我們應該給大家科普壹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西藏還有壹個山脈叫“唐古拉山”,雖然名字差不多,但和念青唐古拉山不壹樣。
唐古拉山位於念青唐古拉山的東南部,是西藏和青海的分界線。“唐古拉”這個詞在藏語中是“高原上的山”的意思,在蒙古語中是“鷹不能飛越的山”。平均海拔約6000米,最高峰格拉丹洞海拔6621米。作為長江的源頭,它聞名於世。
“念青”在藏語中是“第二到”的意思,所以“念青唐古拉”可以解釋為“第二個唐古拉”,但我想這個“第二”很可能只是被取了名字的唐古拉,也是雄鷹無法飛越的高原上的壹座山。姑且稱之為“第二個唐古拉”。
納木措湖介紹
其實念青唐古拉在藏民心中的海拔和地位都是第壹的。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念青唐古拉海拔7111米。“念青唐古拉”在藏語中還有壹個——“淩影草原神”的名字。是三大神山之壹,北方草原眾神的主神,西藏著名的保護神。從早期的永中佛教到後來的藏傳佛教,藏族人賦予了這座山很多傳說,使它從眾多雪山中脫穎而出,成為山神之王。
在所有的傳說中,最浪漫的莫過於念青唐古拉和位於山腳的西藏聖湖納木措的愛情故事。在人們的想象中,聖湖是溫柔嫻靜的美人,神山是英俊的武士,壹起度過了幾千年。
今天的行程是從拉薩到南巡,穿越念青唐古拉,與納木措幽會。據說念青唐古拉脾氣暴躁,愛吃醋。曾與姬伯、納木錯有染,砍斷了姬伯的雙腿。然而,他擋不住壹波又壹波的愛美之風。納木錯太有魅力了!
納木措湖旅遊攻略
早上六點,天還沒亮,壹群人從拉薩出發了。此行來回400多公裏,山高路險,速度不快。
路上經過拉薩當雄縣的小鎮羊八井,這裏以地熱資源豐富而聞名,當地的高原溫泉也是壹絕。
開了兩個小時,終於在壹個休息站看到了念青唐古拉,不愧是“高原上的山”。王安石曾經寫過壹句詩“不怕浮雲遮望眼,只因妳在最高層”。在高原上,站在山腳下是“不怕浮雲”。——雲在山腳下,卻高於雪線!(從特定角度的感知)
又過了兩個小時,來到念青唐古拉的觀景臺,可以看到壹望無際的草原。因為陰天,遠山若隱若現。
(景觀石顯示這裏海拔4520米)
高原深秋,下雨天依然很冷,雲霧籠罩著雄偉的群山。唯壹的亮色是綠色的草原,很多人還在觀景臺上捕捉到壹絲美麗。
(欄桿下的牦牛頭是藏族的圖騰崇拜,有平安鎮宅的寓意)
(淩影草原之神,草原就在那裏,妳在哪裏?)
除了在休息站趕在黎明前登上神山,在專用於觀景的觀景平臺上沒有看到預期的魅力。旅行就是這樣,不壹定總是如妳所願,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既然念青唐古拉拒絕在雲端出現,那我們就重新出發,換個角度換個時間,說不定還能重現。
納根拉
從念青唐古拉觀景臺向北,我們很快就看到了納木措國家公園的大門。聖湖就在不遠處,但我們仍在攀登。聖湖在山的另壹邊,需要過壹個山口。
隨著太陽的升起,雲層逐漸消失,灰色的天空變成了藍色,但氣溫並沒有隨之上升。反而越來越冷,我們終於爬到了今天的最高點,納加拉山口。
590米,比上壹站高出600多米。再往上600米,就到了念青唐古拉的雪線。在那之上,是壹年四季的白寒,生命的禁區。
站在山口,寒風呼嘯,小徑獵獵,像壹群馬在大風中呼嘯。難怪小彩旗也被稱為“風馬”。
尼昂古拉的每壹個山口都是神聖的,是連接藏南藏北的橋梁。那根拉是通往納木措的必經之路,是從聖山到聖湖的入口。因此,這裏的經幡色彩艷麗,顯示信仰,傳播祝願。
如果念青唐古拉是壹個戰士,此刻我正站在壹個戰士的肩膀上。除了藍天白雲,我環顧四周,荒涼而壯麗。
在冰凍的荒原之外,西邊不遠處,在重重雲層的縫隙中,壹抹純凈的藍色映入眼簾,不顯眼,卻足以在荒涼中呈現出壹種溫情。是納木措這位聖人,讓武士們夢寐以求,心生嫉妒,讓信徒們崇敬他們所熱愛的聖湖,讓我們向往向往的聖境。
是壹條連接“武士”和“聖人”的平坦大道。***同的路,在藍天草原中獨樹壹幟。路上車輛來來往往,絲毫不影響遊客拍照的熱情。如果妳抓住了壹個短暫的空隙,妳可以馬上擺個姿勢拍照,這樣妳就不會遇到壹條到處伸向天空的天路。
短短十多分鐘後,拍了張照片,吹過風,匆匆下山擁抱納木措。如果我再不離開,我可能會被凍成壹個“王女石”,永遠留在青年唐古拉的肩膀上。
聖湖
在那根拉山口的景觀石上,鐫刻著倉央嘉措的名句:
那壹年,在山路上磕頭跪拜,不為壹個觀眾,只為妳的溫暖;
當時我轉山到水到佛塔,不是為了修來世,而是為了在路上遇見妳。
與多愁善感的倉央嘉措不同,大部分藏民(不僅僅是藏民)都是求助於山水來修煉來世。按照藏傳佛教的說法,皈依聖山可以洗清他們壹輩子的罪孽;轉十次,五百個循環就能避免下地獄;轉壹百零八次,此生可成佛。
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佛教徒去西藏,去遊山玩水,花上幾天甚至幾十天,走上甚至跪下,行程幾十甚至幾百公裏,只為凈化心靈。
神山有很多聖湖,都是善男信女選擇的,其中念青唐古拉和納木錯都在其中。
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我
納木措,海拔417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國第三大鹹水湖(僅次於西藏的青海湖和色林錯)。
在蒙古語中,納木措被稱為“騰格裏海”(即“天湖”)。雖然壹些內陸地區稱湖為海,但2000多平方公裏的湖乍壹看像海。
在那根拉山口周圍,草原還有點冷清,壹路下來,生機越來越充沛,牛羊成群,草場肥沃。除了牦牛和綿羊放牧,這是高原的特產,還有蟲草,雪蓮和貝母等珍貴的藥材。
靠近湖邊,那種冰冷荒涼的感覺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和繁茂。
在進入湖區的路上,有兩塊大石頭,叫做“情侶石”和“迎賓石”,是納木措的門神。他們身後的山是溫暖的紅色,在寧靜的天藍色和水綠色中表現出他們的熱情。
再往前走,美麗的湖就壹覽無余了。
壹條狹窄的礫石路將壹個小水池和大湖分開。壹簇簇鮮艷的水生植物漂浮在水中。石板路提供了反射方向。水草渲染出清涼的湖水,加上湛藍的天空和純凈的白雲,看起來就像壹幅清新明亮的油畫。太美了,難怪念青唐古拉對它著迷。
湖邊最引人註目的是牦牛。它們在湖邊排成壹排,在主人的牽引下等待著來訪者。他們很溫柔,很溫柔,很有愛。
東道主熱情得多。離妳很近的遊客會馬上手拉著手,二話不說給妳唱壹首藏歌。妳這麽熱情,真不好意思走開。聽完這首歌,妳會交到朋友。有些人會在湖邊住壹夜,看星空。壹天的吃住自然希望朋友的光顧。
與沈穩的牦牛不同,漁鷗自由活潑,三三兩兩在湖中遊動,或在空中翺翔。
要評判納木措最搶風頭的高原生物,老實的牦牛,可愛的漁鷗,都會被下面這——只長毛的“尖羊”打敗。
這是我見過最“囂張”的羊。壹點也不膽小溫柔,而是充滿了兇殘:只要我喜歡,誰都可以蹭;只要我討厭,誰都可以拿。“囂張”不僅僅是做餡餅,還有“辣眼睛”的味道,妳能想象到的最肥的羊的味道。
當它聞到遊客攜帶的食物時,會立刻圍上來蹭妳的腿。不要試圖溜走。妳越溜,它越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除非妳連湖都看不見。這樣,它就會尋找下壹個目標。
盡管它“壞”的性格和“感人”的氣味,遊客們仍然非常喜歡它,與它分享食物,深情地拍拍它的頭。也許是我太嬌生慣養了,在它心裏:“我”才是丐幫上最漂亮的姑娘!
讓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遠,看看納木措景觀的遼闊。
作為西藏的聖湖和佛教聖地,岸邊隨處可見經幡和瑪尼堆。有的只是壹堆石頭,有的掛著經幡和哈達,有的五顏六色,刻著六字真言和各種吉祥圖案。這是宗教信仰的寄托,也是原始藝術的傳承。
來納木措的人不僅僅是遊客,還有手搖經筒,默默念經的信徒。據說有緣人在湖邊的山丘上俯瞰聖湖,可以看到預兆吉兇的靈異現象。所以這裏曾經是藏傳佛教進行晝夜占蔔的地方。每年夏天,許多喇嘛都來這裏朝聖,觀看湖水以預測未來。
在信眾眼中,納木措是祈禱修行的聖地。
當妳抱著不同的心情,妳會看到不同的納木措。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妳看世界,世界就會呈現在妳面前。
在聖湖的遠處,有白雪皚皚的聖山。幾千年前,他們隔著原物看,幾千年後,他們還是會隔著原物看。聖潔之所以“神聖”,大概是因為與我們短暫多變的生命相比,它們顯得永恒而穩定。
納木措最迷人的美是在夜晚,萬籟俱寂,遠離城市中被光汙染的星空。妳可以看到懸臂
其中壹束光可能來自幾億年、幾十億年甚至幾十億年前的恒星。當它出發的時候,地球可能還沒有誕生;到它到來的時候,能接收它的眼睛和能識別它的意識已經在地球上誕生了;它會繼續前行,人類感嘆這壹刻的美好。就其旅程的規模而言,這個夜晚只是壹個微不足道的時刻。
千百年的聖山聖湖,妳會贊嘆永恒的偉大;數十億年閃亮的星星,妳會感嘆永遠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