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讀《草原》有感

讀《草原》有感

讀《草原》有感1

“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壹會兒上了小丘,壹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這就是老舍筆下的草原。我讀了後,讓我更加了解了美麗寬廣、富饒肥沃的大草原,還有那勤勞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們粗獷

爽朗,如壹碧千裏的草原壹樣暢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種熱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風味獨特的美食,令遠方的客人流連忘返,更在濃郁的民族風情中演繹出蒙漢兩族人民親如壹家的動人畫面。

在三年前的時候,我去過青藏高原,從遠處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說的壹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回想起來,正如詩中說的壹樣,那種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清新的空氣,草原人民的熱情、潔白的哈達、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草原是牛羊的飯店,也是人們的家;是小牛小馬小羊的樂園;也是地球的綠毯。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本來就是壹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所以,我們要壹起攜起手來為祖國明天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讀《草原》有感2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讀了壹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壹扇窗戶”。是的,自從讀了《大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壹扇明亮的窗戶。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書中講述了主人公羅蘭壹家原本生活生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裏,那裏人口密集,大樹被人亂砍濫伐,野生動物被嚇跑了許多,美好的大自然遭到破壞。羅蘭的爸爸不喜歡這樣,大家也不喜歡這樣。他們喜歡住在野生動物不會受到驚嚇的地方,喜歡看到小鹿和鹿媽媽在樹蔭下散步的樣子。於是,出於對新生活的向往,羅蘭壹家人決定離開已遭人類破壞的小木屋之家,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西部去生活。

壹家人在羅蘭爸爸的帶領下,坐著馬車,壹路奔波來到了堪薩斯州印第安人居住的大草原。他們決定在這裏自已蓋房子、挖井,自給自足。雖然有時要與森林裏的狼群作鬥爭,有時要應付闖進來的印第安人,但這裏沒有人滿為患的城鎮危機,沒有大氣汙染的惡劣環境,沒有喧鬧嘈雜的生活場景。在壹家人的***同努力合作下,她們自己動手建造了壹座可愛的小木屋,爸爸媽媽開墾荒地,種菜種糧,孩子們在美麗的森林裏做遊戲,壹家人生活得溫馨甜蜜,其樂無窮。

現實生活中的我多麽向往書中羅蘭壹家子的清新自然、健康快樂的生活啊!因為在我生存的都市裏,人類已建起了很多的工廠,往河裏、溝裏亂排亂放汙水,部分居住區的人們不講衛生,往路上、空地上亂扔臟物,使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得渾濁不堪。在鄉村、原野裏,人們肆意砍伐樹木,殘害生靈,使原本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貧瘠的沙漠。由於我們人類不註意保護環境,破壞了大自然,造成中國北方數次被漫天黃沙襲擊,內蒙古、寧夏、山西等省飛沙走石,出現了嚴重的沙塵暴天氣,西南地區嚴重缺水,造成幹旱,旱災未消停,四川、蘆山地區又發生地震,真是災旱連連啊!

記得有壹次,我聽見家中的奶奶說:“壹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可是現在的日子就像過三季,沒有冬季了。”我聽了好奇地問:“奶奶,為什麽沒有冬天了?”奶奶向我解釋:“地球上生存氣候變暖了,溫度不斷地增高,原因是嚴重的空氣汙染,加上二氧化碳的極度增加,人類又亂砍濫伐,大氣層遭到破壞,紫外線入侵嚴重,導致地球快變成大火爐了。”

聽了奶奶的話後,我若有所思。我想:為了也能像書中所寫熱愛大自然的羅蘭壹家人那樣,能在清新自然、沒有汙染的環境裏健康快樂地生存,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保護環境,種植樹木,防風固沙,節能節水,與動物做朋友,讓地球的環境變得更好更美更綠!

讀《草原》有感3

在暑假裏我看了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寫的《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是小木屋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壹部。美國的南北戰爭結束後,掀起了到西部拓荒的熱潮。羅蘭當時是個兩歲的小女孩,就開始跟著父母拓荒。到她成為老奶奶的時候寫下了九部自傳體的小說,被人稱為小木屋系列。

這本書主要講了勞拉壹家人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駕著馬車,經歷了重重困難搬家到大草原居住的故事。勞拉壹家人是當時第壹代西部拓荒者的縮影,他們壹家人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但也時時存在著威脅與危險。熊熊燃燒的大火他們不怕,重建房子的辛苦他們不怕,被狼群包圍的威脅他們也不怕她們用行動與智慧克服了種種困難。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勞拉壹家人堅強的意誌與毅力。他們經歷的是常人不能經歷的,他們在中途受到過傷害,可她們沒有哭泣,也沒有放棄,他們選擇了堅強,她們的日子過得雖然艱辛,而那簡陋的小木屋裏卻充滿了愛,裝滿幸福。

現在的我們有爺爺奶奶的照顧,爸爸媽媽的呵護,遇到了困難就很容易放棄。比如:有人在做題目的時候做不出來時就會氣餒,不願深入思考。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的道理就是不論遇到什麽困難,心中壹定要有愛,有堅定的信念,有堅持到底的決心,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妳就壹定可以成功。

讀《草原》有感4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逐漸提高,都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麽過日子的,布魯斯壹家準備賣掉房子,去草原上生活,。

這是壹本告訴我們生活哲理的壹本書,讓我們知道即使沒有城市裏這樣的高樓大廈,也壹樣能生活得很好,下面讓我來介紹壹下吧!

布魯斯壹家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草原上,他們要在這裏蓋上壹座木屋,他們叫來了在附近的壹個人,幫助了他們,後來,他們也就成了好朋友,剛開始對草原的環境很不熟悉,不僅在蓋房子時,勞拉媽媽的腿被壓傷,而且印第安人也常來侵犯,經常有狼出沒。但是他們很聰明打上了籬笆,種上了水果和蔬菜。盡管是有這麽多麻煩,他們卻還過得十分開心,漸漸地他們與印第安人成為了朋友,因為壹直能吃到他們食物的印第安人發現他們很好,沒有惡意。的確,生活不該有場所環境來決定妳是否快樂,生活是壹種樂趣,而不是混過壹天算壹天,就像勞拉壹家,在草原上也能每天生活得很快樂,而且生活不是壹個人的,還要考慮到周圍的人們,與他們成為朋友,這樣妳遇到麻煩的事情時,他們就會幫助妳。或許,現在的人就認為在草原上生活是壹件很快樂的事,但是在實際上,草原上生活條件比實際上差多了,所以現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要知足,崇尚現在這生活,通過自立來體會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要努力調節情緒,不能大發雷霆。

這本書告訴我的壹個道理:崇尚生活!

讀《草原》有感5

第壹次接觸老舍先生的文章是在初中的時候,他的壹篇《駱駝祥子》令我深受感動,舊社會的困難真的是令人絕望,不過老舍先生在絕望中還是給我們希望了,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老舍草原讀後感。之後忙於中考,壹直沒有接觸老舍的文集。

我上大學後,我慢慢開始欣賞老舍先生的書。讀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後,讓我覺得草原不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環境,也對蒙古人民濃厚的民族風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誠實待人,這些感染了訪客們,好像回到了自己家,壹點兒都不拘束。人們都那麽親切,如同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不知不覺就進了蒙古包。蒙古的特產都擺上了,大家邊吃邊聊,好似壹家人。老舍先生用可愛來描寫天空很恰當,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藍地讓人舒服。壹團團的大白雲掛在天空,白地讓妳忍不住摸壹摸再舔壹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麽空虛。老舍寫到:“使我總想高歌壹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的確,在這種環境下,誰都會不由自主地忘掉壹切煩惱,只剩下天空壹樣純潔而又明凈的心,只有粗獷和豪放的歌聲才能表達出回歸自然的愉悅。

這篇文章放到現在也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因為牧人無限擴張動物的數量和不停地開墾草原,藍天碧草的景色已經不多了。我們壹定不能讓環境再惡化下去,必須保護這美麗的大草原!

老舍先生的優秀作品還有很多,只是我還沒有讀完,相信早晚會讀完的,也許我理解的還是不夠透徹,我只能夠慢慢的拓寬我的知識面,將我的欣賞作品的能力提高幾個檔次,才值得也配寫老舍先生的作品賞析!

天,我們學了《草原》這篇課文,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真是美不勝收。“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麽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把小丘柔美翠綠的特點寫了出來,把小丘比作成壹幅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難怪老舍先生寫道:“在這樣的境界裏,連老牛和駿馬也靜立不動”。是啊,連老牛和駿馬都被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讓最美的歌聲回蕩在遼闊的草原;假如我是攝影師,我要用最高超的技術來拍攝這如詩如畫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風景美,草原上人們的熱情更感人。“不知怎麽得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讀後感《老舍草原讀後感》。”還端來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溫克姑娘們唱的唱,跳得跳,表達著他們對漢族人民的友好和歡迎。“歌聲似乎比什麽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壹首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壹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壹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後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麽清鮮,天空是那麽明朗,使我總想高歌壹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壹碧千裏,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壹會兒上了小丘,壹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麽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壹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壹百五十裏,才到達目的地。壹百五十裏全是草原,再走壹百五十裏,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麽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壹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麽東西,除了壹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壹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壹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壹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壹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壹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壹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妳說妳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麽親熱,壹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麽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麽,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壹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老舍記敘了自己第壹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以及對民族友誼的歌頌。看看吧!挑撥離間的人看啊!文中最後壹句話是什麽?妳捫心自問,這樣在吧裏罵人有意思嗎?這麽多的革命先烈用鮮血保衛了祖國的每壹寸土地,妳們就是這樣讓民族之間產生矛盾,毀了著壹切嗎?這樣對妳們有什麽好處?

讀《草原》有感6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了勞拉壹家人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的家,駕著小篷車經歷重重困難到達達堪薩斯州大草原。在這個美麗卻又充滿危險的草原上,他們遇到過赤身可怕的印第安人,遭受過五十幾匹狼的包圍,以及熱病感染和草原大火。每壹次都令人驚心動魄,但是他們團結壹心,沈著冷靜度過壹次次的難關。

書中爸爸查爾斯-智慧能幹;媽媽卡羅琳-堅強溫柔;勞拉-樂觀開朗;瑪麗-乖巧可愛,拼湊成壹個歡樂和諧的家庭。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每個家庭的榜樣吧!團結合作,有笑有鬧,不是金錢的奴仆,不為麻煩事兒而煩惱,靠自己獨立的性格,頑強的奮鬥,堅持不懈創造美好的家園,過著平凡而不平庸的快樂生活。草原上的小木屋就是勞拉壹家幸福快樂的港灣。

小木屋是愛的巢居,她承載了壹個美好家庭的希望,和他們堅毅拓荒的精神。她見證了卡羅琳和查爾斯兩人的愛情,見證了勞拉,瑪麗和小嘉莉和家人之間的親情。我們看到了小木屋裏的簡樸、勇敢、堅韌之心,和壹家人的愛。

我的“書友”爸爸告訴我:從那時起,直到今天,已經壹百多年過去了,小木屋依然在那裏——堪薩斯州大草原。她迎來朝霞,送走晚霞,依然保持完好在那。每每想起,心裏總會有壹種特別的溫暖呢!

讀《草原》有感7

合上書,閉上眼,黑幕中展現了那結實,溫暖的小木屋和那遼遼闊的草原,耳邊仿佛響起文中父親醇厚的歌聲……這本書是由美國的羅蘭·英格斯·懷德所撰寫的佳作——《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本書講述了羅蘭壹家在草原上拓荒,卻遭印第安人的反對,最終為了逃避土兵的追趕,便轉移到了獨立鎮上生活。文中的拓荒者都互相幫助,雖遇到了熱病傳染,印第安人侵襲,可怕的森林……但他們都壹壹克服了。

我在書中感受到了羅拉壹家人的互相互助,堅強和毅力,他們的經歷是常人沒有的,他人瓣中途遇到過危險,受到過傷害,可他們沒有哭泣,也沒有放棄,雖然過得艱辛,但都充滿愛與溫暖。

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都應有壹顆永不放棄的心。在攀登高峰時,當我已疲憊不堪時,我告訴自己:要永不放棄,堅持不懈!這毅力讓我攀上高峰;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用了壹千多種材料,才發明成功,他為自己渲染了壹片絢麗的彩虹!

長風破浪後,總會有絢爛的彩虹,踏過荊棘,總會有屬於妳的壹片天空……

讀《草原》有感8

最近,我讀了壹本書,它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這部小說主要講的是勞拉壹家到大西部遷移,在草原上發生的種種故事。

勞拉是壹個活潑可愛、聰明善良的小女孩,她有壹個文靜的姐姐瑪麗和壹個妹妹卡麗。勞拉的爸爸查爾斯是壹個精明能幹的父親,勞拉的媽媽卡羅琳是壹個勤快、心靈手巧的母親。小木屋是勞拉爸爸親手搭建的,它是愛的巢居。小木屋承載了家的希望以及堅毅的拓荒精神,我們總是可以從小木屋裏找回簡樸,勇敢,堅韌和愛。

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段“煙囪起火了”。當煙囪“劈裏啪啦”地響起來時,瑪麗緊緊抱著小妹妹卡麗,媽媽用力地撲打著火,勞拉——這個勇敢的小女孩,費力地拖走坐在搖椅上的姐姐和妹妹,那得用多大的力氣呀!

這部小說是美國作家奎爾特的作品。她先後寫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普拉姆河的堤壩》、《銀河岸邊》等九部兒童系列小說,統稱《英加爾壹家的故事》。

在草原上,面臨著種種危險,不僅要隨時面對印第安人的襲擊,還得躲避野獸的攻擊。他們遇到的困難也是非常多的。這時,只要智慧與體力***存,才能克服困難,走向前方!

讀《草原》有感9

聽舅舅說,勞拉這個女孩兒的童年很有趣,於是好奇心驅使我買了壹本勞拉的作品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不愧為美國偉大而又富有詩意的十部兒童文學名著之壹,真是讓我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這部小說以勞拉壹家人趕著馬車去尋找新的家園開始,又以壹家人趕著馬車去尋找棲身之處結束。這本書向我展現了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未知生活給予憧憬的勞拉壹家。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勞拉,她活潑可愛,天真無邪而又勇敢,她是壹個喜歡挑戰自己的人。讀完這本書後,我懂得了童年不需要有多少玩具多少遊戲,童年需要的是快樂。在書中,勞拉曾為壹只兔子兩只雞感到快樂,她手舞足蹈,高聲尖叫。這是最純潔的快樂,這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在我的生活中,有電腦有遊戲機有遊樂園,可這是快樂嗎?這僅僅是物質上的快樂。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沈浸在電腦遊戲——虛假的快樂中,這只是物質上的快樂;孩子們還喜歡遊戲機,這也是物質上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單純的,是發自內心的,是無拘無束的,是無憂無慮的。現在的人們有幾個擁有真正的快樂呢?我向往在遼闊的大草原上無拘無束的無憂無慮的玩耍,這不是物質上的快樂。在勞拉那個年代,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單純的快樂,而不是物質給他們的。

我想對勞拉壹家說:“妳們壹家人真讓人肅然起敬,妳們對流浪生活毫無怨言,妳們對生活樂觀進取。爸爸勤感勞智慧,媽媽心靈手巧,勞拉三姐妹活潑可愛。妳們對物質要求那麽簡單而始終心懷感恩。勞拉,妳的童年非同壹般,卻充滿樂趣。妳們的樂觀進取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也要樂觀進取的面對生活,再苦再難也要堅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我的老師,它教會我樂觀進取,教會我堅強,教會我擁有最單純的快樂。妳真是壹位好老師!

讀《草原》有感10

如果壹個孩子有這麽壹個能幹的爸爸,那是多麽幸運的事?如果壹個孩子,有這麽壹個勇敢的爸爸,那是多麽幸福的事?如果這個孩子的爸爸,又有出眾的音樂才華,那是多麽可愛的爸爸啊?《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裏,就有這麽壹位能幹的爸爸、勇敢的爸爸、可愛的爸爸,他就是書中主人公羅蘭的爸爸。

羅蘭的爸爸有多能幹呢?羅蘭壹家因為原來居住的森林被濫砍濫伐,他們被迫千裏迢迢地到西部的堪薩斯州大草原建立了新家,壹路上,都是羅蘭能幹的爸爸駕駛著馬車在寒冬裏帶領著壹家人來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羅蘭爸爸沒有怎麽休息,立刻為家人紮營露宿搭帳篷,拴馬、點火、去溪邊取水忙得壹刻也不得閑。為了讓家人吃到新鮮的肉,壹大早,又不辭辛苦地帶上槍去打獵,每次都能大豐收,給家人帶來豐富的食物。羅蘭的爸爸還會造房,“他用腳步量出房子四邊的界限,用鐵鍬沿著兩條相對的邊線各挖出壹道淺淺的溝槽,把兩根最大的圓木滾進溝槽裏······”雖然中間有別人的幫助,可更多是他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這個新家裏,爸爸造了地板、做了椅子和床很多家具、安上了壁爐、搭上了煙囪,打好了水井,羅蘭的爸爸就是這麽壹點壹點地造起了新家。妳說他能幹不?

羅蘭的爸爸有多勇敢呢?羅蘭爸爸為家人出去打獵時遇到狼,他很鎮定,沒有慌亂,機智地逃離狼群。打水井的時候,幫忙的朋友壹時疏忽,吸進了有毒氣體,昏倒在井下。羅蘭爸爸不顧個人安危,冒死下井救出了朋友,他真是勇敢啊!

羅蘭的爸爸有多可愛呢?書中描述的是,時常在晚飯後,皎潔的月光下,羅蘭爸爸會很開心地拉小提琴。“他把小提琴擱到肩頭上,琴弓輕觸琴弦,幾個音符像清冽的水珠滴落進夜幕的寂靜中······”每當這個時候,全家的氣氛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家人和朋友會和著羅蘭爸爸的琴聲壹起跳舞。羅蘭的爸爸還會壹邊拉琴壹邊唱歌,聲音低沈美妙。我猜想,這樣的時刻,羅蘭看著爸爸,心裏壹定會覺得自己的爸爸非常可愛吧?

讀著書中羅蘭爸爸的故事,我想起我的爸爸。我的爸爸雖然不會造房子,雖然沒有機會去打獵和面對狼群、不會拉小提琴,但我爸爸也很愛我們家,為家裏做很多事情,喜歡說笑話逗我和媽媽開心,時常帶著我到處玩,和我壹起運動,壹起聊天······我也和羅蘭壹樣,有個好爸爸。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爸爸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為家裏奉獻著,努力表現著他們自己的能幹、勇敢和可愛!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