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廣州真正的特色美?

廣州真正的特色美?

蘿蔔牛腩:蘿蔔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蔔、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

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壹帶都很多這種賣雲吞面的小吃店。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腸粉:廣州的壹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後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具潤肺養顏之效。

龜苓膏: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麽形狀它便是什麽形狀,壹小缽壹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姜汁撞奶:首創於番禺縣沙灣鎮,沙灣是魚米之鄉,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這裏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以制成多種奶制品小吃,其中姜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按中醫論說,牛奶性甘味寒,功能補虛羸,而姜則性辛微溫,功能散寒暖胃,去痰下氣。因此,姜汁撞奶在寒冷天氣食之,頓有通身暖和之感,可謂配合巧妙。南信牛奶甜品專家自80年代後重新挖潛加以研制,使之具有姜香奶清的特點,又有驅寒健胃鎮咳之效,不少日本、美國客人都慕名專程品嘗,壹些老主顧還經常買外賣回家吃,其風味道頗受消費者青睞。

沙河粉:是廣州壹種大眾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幹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鹹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炒田螺: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壹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壹鑊,便會產生壹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壹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裏),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艇仔粥: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壹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裏。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壹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壹碗壹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雲吞(北方人稱餛飩)和雲吞面是深受廣州人喜愛的風味小食。清代何淡如有壹副著名的“無情對”(上下聯字字對應,但意思毫無關系),“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可見那時雲吞和雲吞面都是大眾向往的美食了。位於西關有“食街”之稱的第十甫路127號“歐成記”制作的上湯鮮蝦雲吞堪稱其中的佼佼者,自1956年以來獲歷屆“名小食”稱號。其湯料是用蝦仔、大地魚、豬細骨等原料精心煮制;雲吞餡則采用鮮豬肉、鮮蝦仁、鮮雞蛋拌制,用碾得薄薄的雲吞皮包裹、煮熟。熟後的雲吞成粉紅的肉色,玲挑剔透,香味誘人,故有“玻璃雲吞”之美譽。1997年更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