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壹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蔔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蔔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寧昂昂若千裏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
“世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籲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2. 壹百五十字左右的古詩文有哪些壹、《短歌行》作者:東漢曹操1、全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翻譯 壹邊喝酒壹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麽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妳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沈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麽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壹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壹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二、《將進酒》作者:唐代李白1、全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2、翻譯 妳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妳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壹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壹曲,請妳們壹定要側耳細細傾聽。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沈醉酒中不願清醒。
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壹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妳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妳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妳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三、《揚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宋代姜夔1、全詩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2、翻譯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
進入揚州,壹片蕭條,河水碧綠淒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淒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
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
過去是十裏春風壹派繁榮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卻長滿薺麥葉草壹片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後,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
天氣漸漸進入黃昏,淒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後的揚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壹定吃驚。
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淒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
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壹年知道它替什麽人開花繁生!四、《六州歌頭·長淮望斷》作者:宋代張孝祥1、全詩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
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壹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
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2、翻譯 佇立漫長的淮河岸邊極目望遠,關塞上的野草叢茂是平闊的荒原。
北伐的征塵已暗淡,寒冷的秋風在勁吹,邊塞上的靜寂悄然。我凝神佇望,心情黯淡。
追想當年的中原滄陷,恐怕是天意運數,並非人力可扭轉;在孔門弟子求學的洙水和泗水邊,在弦歌交秦的禮樂之邦,也已變成膻腥壹片。隔河相望是敵軍的氈帳,黃昏落日進。
3. 壹百二十字左右的文言文>(高壹課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ps。這個字好像多了點,我在介紹壹篇簡潔壹點的,隨妳挑。
《陋室銘》(初中課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4. 超過壹百六十個字的宋詞鶯啼序 ? 殤情調
平生暑寒幾載,適時方年少。
楊柳道,飛絮殘陽,似雪浴沐夕照。
燕子叫,盈盈繞繞,彎眉玉指櫻桃笑。
斷廊橋,淚訴離別,相依難料。
塞北隆冬,淒池古路,放歌山河道。
霜杯酒,吹雪成刀,狼煙戰火嘶哮。
望天崖,寒星伴月,映銀甲,血光飛耀。
沈水涼,碎胄殘戈,殤情歸鞘。
十年沙場,百裏孤墳,戰鼓息金號。
信馬報,凱旋聲到,雖勝尤傷,破劍亡魂,萬書難表。
將軍卸甲,扁舟水套,青蘆風擺蓮花俏,憶當年,執手紅顏笑。
陳鄉舊土,只聞知了鳴聲,未見炊煙飄裊。
故人相告,玉損香消,斷了西詞調。
倚欄吊,歲月難老,
落葉飄零,秋雨無形,空樽寂角。
朱門緊鎖,如漆白發,為卿從此忘逍遙,小莊樓,獨想音容貌。
風蕭蕭路昭昭,長伴伊人,請君勿擾。
5. 古詩書法作品160字左右 急壹般可以集唐詩N首就可以了,或者寫古代長聯,如昆明大觀樓聯(180字):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全聯如下: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註到心頭,把酒淩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壹枕清霜。
6. 誰知道滿1000字的古文言文原文: 村中來壹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攜壹藥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 方,俟暮夜問諸神。
晚潔鬥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 敢咳。
內外動息俱冥。至夜許,忽聞簾聲。
女在內曰:“九姑來耶?”壹女子答 雲:“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耶?”似壹婢答雲:“來矣。”
三人絮語間 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
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 子來耶?”壹女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 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 壹齊嘈雜。
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 簾又響,滿室俱嘩,曰:“四姑來何遲也?”有壹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裏 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
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 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
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 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
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折紙戢戢然, 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筆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
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 啞啞,貓兒唔唔,又壹時並起。
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 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
而試其方,亦 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
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弦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壹少 年曼聲度曲。
並無樂器,惟以壹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弦索無異。” 亦口技之苗裔也。
譯文: 有壹天,村子裏來了壹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只見她隨身攜帶著壹只藥箱,在村中賣藥治病。
村裏的人聽說後,便出來請她診治。但這位青年女子說是自己不能開藥方,要等到天黑以後向神靈請教。
人們耐心地等待著夜晚的降臨。到了傍晚,她把壹間小房子打掃得幹幹凈凈,然後將自己關在裏面。
村裏的人圍繞在門窗外面,側耳傾聽。這時候,人們自覺地停止了喧鬧,只有個別人在竊竊私語。
過了壹會兒,小房子裏外都聽不到響動聲息。當夜來臨的時候,人們忽然聽見小房子裏有掀簾子的聲音。
青年女子在裏邊問:“九姑來了嗎?”只聽另壹個女子回答說:“來了!”又問:“臘梅跟九姑壹起來的嗎?”壹個身份像女仆的說:“來了。”然後,這三個女人嘰嘰喳喳,說個沒完。
壹會兒,外面的人又聽見小房子裏有簾鉤子聲響,青年女子說了聲:“六姑來了。”她旁邊的人說:“春梅也抱著小公子來了哎。”
壹個女子說:“犟脾氣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著六姑來。他的身體像有千把斤重,背著他真累死人!”接著,就聽到青年女子道謝聲,九姑問候聲,六姑的客套話,兩個女仆彼此慰勞聲,小孩的嬉笑聲,眾口紛壇,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帶著笑聲說:“小公子也太喜歡玩了,這麽遠還抱著貓來。”這時,裏面的聲音慢慢變小了,簾子又響動起來,小房子裏又是壹片喧嘩。
有人問:“四姑怎麽來得這麽晚?”有壹個少女細聲細語地說:“有壹千多裏路哩,和阿姑兩人走了好長時間,阿姑走得太慢。”於是,又是壹番問候寒暄聲,移動座位聲,叫添凳椅聲,各種聲音交織在壹起,滿屋喧鬧,過了好壹陣子才安定下來。
直到這時,小房子外面的人才聽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請教治病的藥方。九姑認為應該用人參,六姑認為應該用黃芪,四姑說是該用白術,她們思考了片刻。
然後,聽見九姑叫拿筆墨來,不壹會,紙折得吱吱響,拔筆,筆頭套丟到桌上叮叮作響,磨墨之聲十分清晰。寫好藥方之後,九姑把筆扔到桌子上,抓藥包裝,發出蘇蘇聲。
不壹會兒,青年女子掀開簾子,叫村裏的病人拿藥和藥方,隨即轉身回到房裏,接著,就聽到三姑告別,三個女仆告別,小孩咿咿呀呀聲,小貓喵喵叫喊聲,壹時並起。九姑的聲音清脆響亮,六姑的聲音緩慢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婉轉,那三個女仆的聲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
村子裏的人聽了這場“神仙會”,以為她們真的都是神仙,驚訝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從“神仙”那裏討教的藥方和草藥,趕緊煎熬飲用,但藥吃完了,病卻未見好轉。
後來村子裏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實並沒有什麽神仙。她只不過是借助口技來推銷自己的草藥罷了。
從前,王心逸曾經說過:"在京城偶然經過市中壹處,聽到演奏歌唱的聲音,看的人圍的像墻壹樣.到近處壹看,原來是壹個少年正在用聲音演奏樂曲.他並沒有樂器,只是用壹手指捺在面頰上,發出的聲音十分清晰有力,與樂器演奏出來的沒什麽不同.這也是口技表演的後代啊 我搬來的``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