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美國為什麽要反對與他們無關的克裏米亞並入俄羅斯?

美國為什麽要反對與他們無關的克裏米亞並入俄羅斯?

2014年3月,俄羅斯推動克裏米亞公投。結果,該地區近95%的居民要求離開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就這樣,普京大帝不費壹槍壹彈,成功將克裏米亞攬入懷中。

然而,此舉招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壹致強烈反對,並聯合起來對俄羅斯實施遏制性制裁。北極熊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尚未走出蘇聯解體陰影的俄羅斯經濟再次遭受重創。

尤其是美國,不僅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還挑釁中東石油國家,發動石油價格戰,讓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如果說歐洲國家反對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是因為害怕俄羅斯擴張,那麽為什麽與俄羅斯沒有地緣關系的美國在克裏米亞事件後首先跳出來反對,對俄羅斯進行全面制裁?

(丘吉爾正在演講)

第壹,美蘇霸權的延續。

二戰後,隨著英國的衰落,美國成為世界第壹大國,曾經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人擴張了稱霸世界的野心。意識形態不同但實力相當的蘇聯成為其霸權的障礙。為了遏制蘇聯,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馬歇爾主義”和北約三大支柱,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孤立和封鎖蘇聯。

65438年至0946年,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的鐵幕演講標誌著美蘇冷戰的開始。接著,美國駐蘇大使喬治·凱南的“八千字電報”明確提出了遏制蘇聯的戰略理論。

蘇聯不甘示弱,成立華約組織,與德美對抗,東西德成為冷戰前沿。此後,兩國冷戰時而加劇,時而緩和。

從1971到1981,蘇聯加速對外擴張,與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等12個國家結盟,將其變為蘇聯的勢力範圍。而美國則加緊北約東擴,通過拉攏蘇聯周邊國家,加入北約,實現戰略遏制。

上世紀80年代,癡迷於軍備競賽的蘇聯不得不壹步步退讓,直到經濟跌入艱難的谷底,美蘇之間出現了戲劇性的和解。

但是蘇聯解體並沒有讓美國對繼承蘇聯的俄羅斯網開壹面。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不斷東擴,不僅將波羅的海三國納入歐盟,還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搞顏色革命,意圖將前蘇聯變成美歐勢力,加大對俄羅斯的遏制力度。

(赫魯曉夫)

第二,克裏米亞的戰略價值。

克裏米亞半島位於黑海之濱,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為了得到它,俄國人不惜發動幾次俄土戰爭和歷史上的克裏米亞戰爭。這個地方本來是屬於俄羅斯的,只怪赫魯曉夫在蘇聯時期壹揮手就交給了烏克蘭。

蘇聯解體後,美歐除了不斷吸收前蘇聯國家進入歐洲體系,還向這些地區派兵,在軍事上不斷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並且幻想把烏克蘭納入北約,把克裏米亞軍港變成美軍的黑海基地,從而徹底封死俄羅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通道。

對俄羅斯來說,克裏米亞不能丟。它不僅是黑海艦隊進入土耳其海峽、地中海、紅海,進而進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唯壹通道,也是確保俄羅斯海上安全的門戶。壹旦落入美軍手中,俄羅斯將受到美軍的近距離威脅。

臥榻之側,不容他人安眠,所以在明知會被美歐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堅定不移地將克裏米亞據為己有,壹舉粉碎了美國在烏克蘭和克裏米亞駐軍的如意算盤。夢想落空的美國,自然是惱羞成怒。

(普京)

第三,克裏米亞只是壹個借口。

如果妳認為美國制裁俄羅斯僅僅是因為克裏米亞,妳難免會有壹些戰略短視。事實上,北約作為華約的對抗性組織,在蘇聯解體後不僅沒有解散,反而繼續東擴,遏制俄羅斯。這已經說明問題了。即使沒有克裏米亞,美國仍然會用其他理由制裁和打壓俄羅斯,因為美國和西方在近代的戰略政策是不惜壹切代價肢解俄羅斯和我們,以消滅他們稱霸世界。

所以美國不會因為葉利欽軟弱而放棄肢解俄羅斯。如果沒有克裏米亞事件,任由烏克蘭投入美歐懷抱,那麽俄羅斯的地理環境將更加危險。因此,普京在收復克裏米亞領土問題上態度堅決果斷,是相當明智和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