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臘月裏的第壹個節日,關於臘八節的故事和民謠有很多,比如 “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在臘八節人們通常要喝上壹碗熱乎乎的臘八粥,以此來期待著快點度過寒冷的冬天,迎接春的溫暖的到來。相對而言,臘八節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裏看起來似乎 不那麽“起眼” ,但是其實這並不妨礙家長們把臘八節過得 有趣 起來。
前幾日,還沒到臘八節,同事張姐就已經開始 準備熬臘八粥 了。有同事調侃張姐說,“這距離臘八節還有很長時間呢?咱們中國人就是擅長把所有的節日都過成 美食 節 !”張姐聽後則笑著說,“這還不是 為了讓我閨女 的臘八節過得有點意思!”
原來,張姐在女兒出生後就變得特別有 “儀式感” ,每到節日的時候她都會精心準備壹番,目的就是為了讓女兒更好地 體驗節日的氛圍 。於是,雖然張姐的女兒才上幼兒園,但是小家夥這幾天已經學會哼唱“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 童謠 了。
周末的時候,張姐帶著女兒去超市裏購買臘八粥的食材,帶著小家夥認識五谷雜糧,看到 女兒興致勃勃 的樣子,張姐也覺得很有意思。“等到我們把臘八粥都熬好了,到時候也 帶來公司給妳們嘗嘗 !”
聽到張姐這麽說後,大家紛紛感慨,“張姐帶孩子真是太有壹套了,現在人們總 吐槽沒有年味兒 ,其實就是因為大家太懶了!讓孩子感受下傳統文化的魅力挺好的!”也有同事附和說,“我是南方人,以前真的沒怎麽了解過臘八節,第壹次知道還是 參加孩子幼兒園活動 才知道的!”
事情壹:熬臘八粥
臘八粥通常是由 米以及壹些谷類、幹果 熬制而成的,同時也因為各地區盛產谷物種類有所不同而 存在配料上的差別 。
我國大部分北方地區的臘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以及紅豆、黃豆、蕓豆等豆類,再搭配紅棗、花生、核桃仁等幹果,混合到壹起後進行熬制而成的。也有些地方會在其中加入紫米、薏米、綠豆、葡萄幹、桂圓、杏仁等配料。
雖然壹碗臘八粥看著尋常,但是其所包含的食材卻十分豐富,熬制好的臘八粥更是透著 濃郁的香氣 ,十分美味。家長們在和孩子壹起準備臘八粥食材的時候,可以學會辨識五谷,這不僅是壹個 恰當的“科普”契機 ,同時也能夠有助於孩子的知識積累。
事情二:腌臘八蒜
臘八蒜也是臘八節時比較常見的佐餐佳品。相較於臘八粥,臘八蒜的制作要簡單壹些。人們通常會在臘八節當天用 醋浸泡剝皮了的大蒜瓣 ,然後將其密封放置在陰涼處壹段時間。
慢慢地被醋浸泡的大蒜瓣顏色會發生變化,逐漸由白色變成碧綠色。整個等待的過程十分具有趣味性,仿佛如同 科學小實驗 壹般,能夠參與其中的孩子自然也會因此而收獲壹份欣喜。
事情三:讀臘八童謠
臘八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比較有特色的壹個,古時候的孩子們會在臘八節這壹天哼唱著有趣的童謠。如果家長們可以細心收集的話,和孩子壹起學唱童謠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孩子們覺得很有意思,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於過年的期待感。
過節是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組成,認真對待節日的父母也壹定能夠把生活過得 有滋有味 。
第壹:了解節日背後的 歷史 傳承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有著成百上千的 歷史 淵源,家長們帶著孩子壹起探尋節日由來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更深的 節日內涵認知,以及傳統文化熏陶 。其中每壹段的 歷史 故事不僅帶給孩子不同感受的新奇體驗,同時也讓他們見識到了傳統文化的有趣壹面。
第二:參與和節日相關的準備活動
在為節日做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獲得沈浸式的參與體驗,同時也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不管是壹起烹飪 美食 還是壹起 準備節日服裝 ,這每壹點用心的準備都豐富了孩子的節日記憶,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心底裏的 節日印象 。
Tips:為節日做準備的過程中,孩子的 動手能力以及創造力 也得到了施展和鍛煉。
第三:盡可能地豐富過節的活動類型
很多家長壹提到過節想到的就是大吃壹頓,或者是帶著孩子出去玩壹天,但是顯然這樣的過節方式十分缺乏新意,即便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也會覺得有些不夠盡興。其實家長們完全可以適時地 更新過節的方式 ,讓孩子既能抱有期待感,又能真正地獲得樂趣。
陪孩子壹起過節不只是出去吃喝壹頓,或者是給孩子壹份節日禮物,大家壹起為節日做準備,***同為對方準備禮物更加能夠增強孩子的過節體驗感。
碎碎念:
臘八節是壹個非常有趣味性的傳統節日,雖然這壹天不是法定假日,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壹起度過壹個有滋有味的臘八節。俗語說,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臘八節後天氣會壹天比壹天冷,家長們在節日後也應該註重孩子的保暖問題,及時添衣服避免著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