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兒童手機依賴
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多花時間來陪伴、關愛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註意力。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
父母多為孩子安排活動
父母們應為孩子多安排壹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孩子的業余生活。比如外出踏青;帶孩子到圖書館看書報;陪孩子打球等。
了解孩子用手機玩什麽
做父母的,也要了解孩子們使用手機時,到底在玩些什麽內容,看些什麽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去使用手機。比如引導孩子玩壹些益智遊戲,可以查資料、聽音樂、學英語等,這些都是積極健康的。
給孩子買手機“約法三章”
在允許孩子玩手機的同時,還應對孩子“約法三章”,加以限制。比如:壹個月固定給孩子充夠壹定數量的話費,並告訴孩子,超過以後就不會再給充值了,讓孩子學會控制話費的使用;如果學校規定不準帶就不能帶;晚上回到家裏,幾點到幾點可以開機使用,使用多長時間等等。
家長應該帶頭表率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應該時時處處都拿著手機看,如果自己本身都沒法控制玩手機的習慣,壹邊玩手機壹邊還要求孩子也不要去玩手機,怎麽能要求讓孩子去做好呢?老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主動配合孩子的父母。
國外如何“治療”手機依賴
意大利:飯店用餐先交電話
電子產品的使用越來越便利,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壹刻,包括用餐時間。用餐時,人們往往只顧著拍照、曬照片。為了讓顧客找回“用餐的初衷”,專註享受美食,和親友***享美好時光,越來越多的意大利餐廳發起“禁用手機”運動。
據報道,位於意大利摩狄納郊區的某飯館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該飯館有個特別的規定,顧客在進餐館時,必須把手機放在門外的更衣櫃內,以確保客人用餐時不受打擾,專心享受地道的傳統美食。
位於米蘭的某自助餐廳,裝潢極其簡約。為了讓客人細細品嘗食材的天然風味,與好友***度美好的用餐時間,餐廳建議客人吃飯時不要使用手機。還有位於意大利中部恩伯利亞自然保護區的某飯店,它是由修道院改建而成的休閑農莊。在這裏,移動電話收不到任何信號,顧客在此可以擺脫世俗的羈絆,享受寧靜、放松的氛圍,專心品嘗中世紀的菜色,以及古老的.修道士素餐。
此外,意大利北部的烏汀內的市政府和商業局聯合發起了“無手機”就餐計劃,加入該計劃的餐廳和咖啡館,可要求客人就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其後很多餐廳紛紛刮起了壹股“寧靜風”,還會在餐廳顯眼處張貼宣傳海報。其中壹位餐廳管理者馬裏奧表示:“這不僅是對用餐同伴的尊重,也減少了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
韓國:政府專辦戒癮學校
最新調查顯示,韓國有1/4青少年屬於智能手機“中毒”危險人群。他們過度使用智能手機,並由此帶來成癮、叛逆等日常生活障礙。為此,韓國政府已制定相關計劃,準備強化應對網絡和智能手機“中毒”。
韓國教育部、法務部、文化體育觀光部、女性家庭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制定了《2014互聯網中毒預防及緩解推進計劃》。根據該計劃,將義務對韓國714萬名小學、初中、高中生進行網癮預防教育。並將無償實施“網絡遊戲文化教室”的受惠者,由目前的17萬人增加到22萬人,並新增20家“智能媒體清凈學校”,以推動學生們自我預防網絡和遊戲“中毒”。
這些“戒網癮學校”訓練非常嚴格,就像軍訓壹樣。為防止孩子們用手機上網,“學校”會限制其上網時間。而且,每天都要參加跑步、騎馬等團體活動,增加與外界的溝通。有的“學校”還會讓父母全程陪同參與,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出虛幻的網絡世界,增加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據調查顯示,在“戒網癮學校”中受過訓練的孩子,普遍減輕了對手機、Ipad、電腦的依賴。
美國:五管齊下治網癮
妳是不是每天抱著手機過日子,沒了手機就毫無安全感?2013年,美國演員查勒妮拍攝了壹段短片,記錄了主人公沒帶手機的壹天。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了人們對智能手機的病態迷戀。科學家指出,對手機的心理依賴,也是壹種網癮,這已經成為了令全美頭疼的頑疾。
最早給網絡成癮下定義的美國網絡成癮中心執行主任金伯利·楊博士指出,網絡成癮大致和賭博成癮等行為類似,都屬於“沖動控制失序”範疇。他認為,如果具有以下4個特點,便有網絡成癮的嫌疑:強迫性的使用網絡,對日常活動和人際交往喪失興趣,生活被網絡活動所占據,上網沖動無法控制。上網的時間長短並不重要,總的來看,上網成癮者的生活已完全被網絡所主宰,與現實的距離則越來越疏遠。
鑒於此,金伯利教授表示,要治網癮,尤其是孩子,最好“五管齊下”:1.老師和學校管理者要了解網絡成癮的危害,並規範管理學生上網,約束學生的網絡行為。2.在課程中添加“網絡成癮”內容,告訴學生網絡成癮危害無窮。3.壹旦發現學生有上網成癮的苗頭,老師和家長就要及時疏導。4.鼓勵學生發展多方面興趣,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外界交流。5.讓學生全面了解互聯網的利與弊,***同討論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網絡。
金伯利教授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網絡成癮者重新認識網絡,而不是徹底與網絡“斷交”。網絡及電子產品只是工具,而不是我們的朋友。可以開發壹種不涉及網絡的興趣愛好,例如打球、遊泳,或幫家人準備晚餐,飯後聊天、看電視;每次玩手機時給自己設個鬧鐘,從而更好地分配時間。
法國:換回老式手機
面對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及各種推陳出新的現代通訊工具,許多人在其中無法自拔。但據法國《解放報》報道,法國刮起了壹股“斷網”熱潮,人們常常用“斷網”的方式讓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
所謂“斷網”,就是指擺脫網癮,不讓上網取代生活的壹切。如今,很多法國人將“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換成只能發短信、打電話的老式非智能手機,關掉無休止的消息提示,假期及閑暇時間盡量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法國小夥肖恩就是“斷網”族中的壹員,他表示,“過去,每當假期到海邊度假時,我都會順其自然地拿出手機、平板電腦,瀏覽‘臉譜網’、上視頻網站,第壹時間與網友分享度假心得,可我的親人、朋友就在我的身邊,我卻都忽略了,真是太可笑了。所以,我下定決心‘斷網’。而且,這並沒有讓我感到手足無措,生活反而更加充實了。”
電腦工程師克魯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他由於網絡焦慮癥而住進醫院,壹到醫院還立即要用手機上網。這時,他才突然意識到是網絡主宰了自己的靈魂和意識,自己已經成了網絡的奴隸。於是,他下定決心半年不上網,終於治好了網癮。他為此還寫了壹本書,受到熱捧,許多人表示願意向他學習。
如今的法國,形成這樣壹種***識:與朋友聚會時盡量不看手機,以表示對朋友的尊重;度假時還上網的人,絕對是傻瓜。斷網,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