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新筍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植物拔節生長的聲音,最是引人入勝。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壹到雨水充沛的春天,山上的春筍就爭先冒尖。
壹場雨後,人們背上布袋上山挖筍,回到家,將挖來的筍破開殼,剝去筍衣,便見筍肉,接下來,炒、燜、滾湯……各式烹飪手段齊上陣,喚起這壹道鮮嫩脆爽的春味。
山野蕎菜
沒有薺菜的春季餐桌,是不完整的,清明祭祖前後,老廣們的餐桌總少不了壹道“蕎菜炒燒肉”,用鮮嫩翠綠的蕎菜,配以清明祭祖的燒豬肉爆炒而成,鮮香爽口、脆嫩無渣,獨特的辛香中帶著幾分甘甜,這道菜既有“故人坐轎(蕎)西去,後人食蕎相祭”之意,又充分體現了“不時不食”的飲食智慧。
惠州釀春
在惠州話中,“蛋”讀“春”,釀春就是釀蛋,用大碗裝著敲好的鴨蛋或雞蛋,用青竹片或竹筷子,把剛剁好的香菇木耳肉餡順著筷子尖往裏填,能把蛋黃戳得漲壹輪,再用春天清香微苦的枸杞梗煮湯,把釀好的“春”放進去,慢慢烹煮,可謂是春天裏的壹道妙饌。
赤小豆粉葛煲鯪魚骨湯
作為壹款廣東的春季特色湯,赤小豆祛濕利水,粉葛清熱解毒,配上春天鯪魚的魚骨,養生又美味。老廣人的春季祛濕湯層出不窮,除了瘦肉、骨頭、鯽魚等百搭食材,豬心、豬肺、豬橫俐也是常見的湯料,喝下壹碗春季靚湯,身體就好像泡在溫泉中,倍感溫潤!
鳳尾魚
因魚尾翹起來好像鳳凰的尾巴壹樣,故此得名,廣東人吃魚鮮講求吃“頭水”(第壹批出水)占“鮮”機,此時鳳尾魚雖然未到肉質最飽滿的時候,卻已經開始抱籽,鮮味更濃郁,簡單的香煎便入口香脆,是下飯佐酒的佳品。據老壹輩的食家回憶,以前傳統清明拜山都會用鳳尾魚,皆因“龍頭鳳尾”好意頭,且魚腹內多子,意喻人丁興旺。
湛江蟹
吃蟹不止是秋風起的時候,春天的湛江,各式各樣的螃蟹也正當季,湛江蟹壹直被譽為“百鮮之尊”,還有“壹蟹上桌百味淡”之贊語。春蟹白肚、薄殼、肉嫩、膏黃、味鮮,並有特有的“頂角膏”,打開蟹殼便可見壹層蛋黃色的蟹膏,覆蓋在雪白的蟹肉上,吃壹口就淪陷!
曹蝦
在珠江附近,民間流行著壹句俗語“千蝦萬蝦,不如曹蝦”,清明前後的曹蝦是蝦中“牡丹”,很多人都會好奇它腹中的籽,其實,這些籽是積蓄了整個冬天的能量。曹蝦在廣東人手中簡單烹制就可得到美味,白灼最佳,無需煮透,汆水變色即可出鍋,略加入些許油鹽,蘸上少許蘸料,即可整只大快朵頤,只吃蝦的原味,壹口鮮甜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桑葚
幾場春雨淋漓過後,桑樹上掛滿了針尖壹般大小的桑葚,嫩綠色的桑葚慢慢長大變長,最終變為深紫色,黑黝黝的卻非常美味,作為花青素含量最豐富的食物之壹,桑葚的營養價值也極高,具有防癌、抗衰老、抗潰瘍、抗病毒等作用,酸酸甜甜,有滋有味!
枇杷
枇杷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是壹種低能量卻高營養的水果,它包含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種有機酸類物質,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春天氣溫多變,枇杷可以有效預防感冒,在相對幹燥的季節及時補充水分,讓皮膚更加光滑細膩,這甜甜的微酸的枇杷果,是老廣人春季最愛的水果之壹了!
明前春茶
“明前茶,貴如金”,茶樹生長速度較慢,經過漫長的冬季和微寒的初春,發芽的茶,養分得到充分的累積,使春茶備受人們的珍惜。略為濃烈的春茶在杯中散發的氣息,宛如凝聚了春天所有的精華,沖撞我們的味蕾和記憶,嘗壹杯新茗,體味春天的渺遠悠長。
“不時不食”,五味調和,這是廣東飲食的精髓,在廣東人心中,食物是有尊嚴的,正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善待食材,巧心妙手,用心對待簡單卻不平凡的壹日三餐,在每壹個時令季節,把每種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
“食”字,上面壹個人,下面壹個良,講究的就是要吃的好,食自有其格調。追求極致,更要保持對食材的壹份匠心。為了最大程度保證食品質量,好油米跋山涉水,與原產地簽署合作協議,將最新鮮的糧油帶到每壹個家庭的餐桌上。
溫縣壚土鐵棍山藥,農家現挖現賣,香甜粘糯,美味可口;
有瓜果“營養王”之稱的羊角蜜瓜,酥脆蜜甜,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