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食蘇州,不能不說蘇幫菜。
無論是明代的京蘇廣三式,還是清代四大菜系,或者民國開始的八大菜系,蘇式菜都是其中之壹。
那蘇幫菜到底有什麽獨特之處呢?
從做法上,蘇幫菜尤其以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地區,經典用燉、燜、煨、焐的方式。
從食材上,蘇幫菜註重保持原汁原味,時令時鮮。
各種新鮮蔬果上市的春夏,簡直就是蘇州吃貨最開心的季節。
每壹口,都是濃郁的季節氣息。
五卅酒家是隱藏在十全街上的、很接地氣的家庭式菜館。
酒店壹***三層,進店在門口可以看到魚蝦蟹是現撈的,店內餐位間比較局促,加起來差不多10張桌子,所以等位也是經常的事。
而且,酒家下午休息,只經營午市和晚市,不特地算計好時間,還是很難吃上的。
這家是個私營小館,口味有蘇幫菜的特色,但有壹些創新。若不是好友推薦,我這個外來人是斷斷不會了解這裏今兒到這裏吃飯的。
醬油蝦
南方有豐富的河蝦資源,吃蝦,很少吃海蝦。春夏交界的時節,河蝦上市,還有蝦籽。所以龍井蝦仁、三蝦面就開始大量上市。
五卅酒家的食客,不少都是沖著這道菜去的。按份量收費,小小的河蝦竟然也有比較身材顯得大大的 鉗子。肉滑滑嫩嫩的,用醬油調味,比常吃的清炒蝦仁味道重,比較適合北方人口味。
水煮腰花
也是有名的菜,腰花切的薄,做菜速度快,口感嫩而脆,沒有奇怪的味道。
薺菜蝦仁豆腐湯
薺菜新上市,新鮮極了。因為蝦仁物價貴,所以很多店都會用豬肉配蝦仁。
這道湯重點當然不在蝦仁,在豆腐。
嫩薺菜和嫩豆腐壹起做的羹湯,熱且濃,特別適合饑腸轆轆的胃。
炒金花菜
北方人最羨慕的,是南方豐富的蔬菜種類,不節不時,四季都有不同的菜成熟,四季都有新鮮的菜吃。
在雲南,餐館裏點菜都是看今天市場進了什麽食材,來下單。
蘇州夏初,應季的百姓菜就是金花菜。
素炒,菜的味道非常好,葉子也嫩。
晚餐時段,蘇州老城區的很多館子都早早排上了隊,尤其挨著山塘街、平江路的那些名店,等位需要耐心。
不過,吃蘇幫菜,總有去處。
很喜歡養育巷,路很寬,高大的樹木在天空中交錯著肩膀,辟出壹路的蔭涼。
老閶門在碼頭那邊也有壹家店,不過太火爆了。而這家的食客更多是蘇州本地居民。隔壁還有壹家裕興記,真是讓人開心呢。
店裏裝修十分有風格,細節體現了濃濃的姑蘇韻味。
時令油爆筍
春筍真是好吃,在蘇州逛市場,攤位上的筍大大小小,白白嫩嫩,讓人看了就開心。
既然趕上了,就壹定要嘗嘗。這道菜,讓我體驗到了蘇州菜的“甜”。
第壹口,真脆真好吃;第二口,怎麽這麽甜?第三口,原來是用甜提了鮮。
這之後就再也停不下筷箸了。
母油船鴨
蘇州人活得精致有情趣,“泛舟夜遊”之風自蘇州山塘始,而遊玩和 美食 怎麽能拖得了關系。因泛舟夜遊,而興起了風格獨特的船菜。
“母油船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母油”即頭抽醬油,醇厚鮮美,尤以伏醬秋油為佳。
這道菜要用太湖錦鴨來制作。
這種鴨子大而肥壯。要取整鴨,搭配豬蹄、肥膘等,加母油焐煨而成。
盆裏裝的鴨,整齊的形態具在,但是用筷子壹夾,酥爛脫骨。
湯汁因為加了豬蹄和肥肉,所以特別濃郁,顏色也是喜人的醬油色。
白什錦
這道菜看名字以為是道素菜,其實是真真的葷菜。只是用料清淡,也不加深色醬油,顯得清清白白。
數不清用了多少食材,豬肚、蹄筋、魚片、蘑菇、蝦仁、蛋皮、春筍,很美味。魚片很整,壹方面是食材新鮮,另壹方面就體現了廚師水平。
太監弄位於觀前街上,往來的遊客非常多,過於熱鬧。不過幾家老字號,倒是沒有為了迎合遊客,而失了自己的口味。
老正興、對面的新聚豐,幾步之遙的得月樓、松鶴樓,是蘇幫菜的知名老字號。老正興在上海的主打本幫菜,還是米其林壹星推薦。
蘇州太監弄餐廳位於二樓,餐具和裝修都很普通,很傳統的中國餐廳風格,那就是沒有風格。
那菜如何呢?
蒓菜銀魚羹
太湖銀魚潔白如銀,鮮嫩可口。傳說銀魚是孟姜女變的,可在太湖壹代,老人們都說,銀魚是美女西施遇害後,化成的,漫遊在娘家和夫家相鄰的太湖之中。
這道菜的另壹主角,蒓菜,也是太湖的壹大特產。
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所以口感是滑滑的。
正興醉雞
爽口,雞皮的油膩已經吃不出來了。
也是很清淡的壹道菜。
響油鱔糊
個人超愛的,店員會幫忙把姜絲拌勻。姜絲和響油的作用都是壹樣的,就是去鱔魚的土腥味。
和北方的響油鱔糊中,只能看到細細的鱔魚絲比起來,這家的盤子裏,都是寬寬的鱔魚段。
而且並沒有魚刺!
超過癮!
桂花糖藕
是蘇州最常見的小吃之壹,糯米藕市場裏都能買到,加了桂花蜜汁,就是桂花糖藕。
藕很新鮮,很好吃。
清蒸獅子頭
壹份獅子頭六個,個頭不大,但是入口即化了。
最鮮美的是墊底的白菜和白菜湯,鮮到欲罷不能。
薺菜炒口蘑
家裏會用薺菜包餃子,但是沒想到在蘇州吃到了炒口蘑這樣的組合。口蘑和薺菜都是時節下的食材,又鮮又嫩。
蘇州人會生活,秉承不時不食的原則,創新出許多經典的 美食 ,這壹點,並不比宣傳很好的日本餐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