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在杭州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麽 粽葉學名箬葉,(Indicalamus Leaf),箬竹屬(l.NaKai)中的闊葉箬竹(l.latifolius)的葉片,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丘陵地區,在我國南方壹直用粽葉包粽子,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葉壹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壹般來說,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葉子就是箬竹葉,也叫棕葉,是植物箬竹的葉子,北方則是用蘆葦的葉子多壹些。
問題三:高州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麽 廣州及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包粽子多用“箬葉”。箬葉為箬竹的葉子,壹般稱其為棕葉。
問題四:包粽子的皮是什麽植物的葉子? 每個地方不壹樣 1. 箬葉,廣州人包粽子多用這種葉子,上海地區也是這樣。 2. 竹葉,汕頭地區包粽子多用這種,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 3. 蘆葦葉, 北方地區用的最多,因為上面二種植物北方比較少, 但是農村的蘆葦比較多。
問題五:包粽子的粽葉是什麽樹的葉子啊? 我國現在壹般用蘆葦的葉子。 也有其他的葉子,常用的有艾葉、荷葉或者葦葉。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菇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菇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不僅中國,越南、泰國、朝鮮、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等國家都有吃粽子的愛好,說法就更多了:越南粽子有方、圓兩種,用芭蕉葉包裹,哥斯達黎加的粽子也是用芭蕉葉包粽子的;朝鮮人叫粽子“車輪餅”,並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墨西哥人則把粽子稱為“達瑪爾”,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 用不同的粽葉包出的粽子風味也不同,比如艾香與荷香就不壹樣,粽子的口味自然也有差異了。 事實上,我國最早的粽子並不時用葉子包裹的,而是“筒粽”。據說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投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壹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筒粽的由來。 後來改成用葉子包粽子是源於《初學記》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壹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妳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菇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壹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問題六:這種是什麽葉子 包粽子裏面肥豬肉的葉子 可以吃 叫什麽名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胡椒科 Piperaceae >> 胡椒屬 Piper
假 Piper sarmentosum
假(學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又名蛤蔞、假蔞、山蔞等。多年生、匍匐、逐節生根草本,長數至10余米;小枝近直立,無毛或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近膜質,有細腺點,下部的闊卵形或近圓形;葉脈7條,幹時呈蒼白色,背面顯著凸起;上部的葉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葉柄長2-5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厘米,直徑2-3毫米;總花梗與花序等長或略短,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被毛;苞片扁圓形。雌花序長6-8毫米,於果期稍延長;總花梗與雄株的相同;苞片近圓形。漿果近球形。花期4-11月。
產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及 *** (墨脫)各省區。生於林下或村旁濕地上。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可藥用,根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風寒咳嗽、妊娠和產後水腫;果序治牙痛、胃痛、腹脹、食欲不振等。也可食用,蛤蔞葉是壹種在中國南方湛江吳川地區廣為使用的美味的調味品,人們常常用它的葉子來做菜,它的美味經常和紫蘇相提並論。
問題七:廣東這裏的山上那種拿來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麽 廣州及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包粽子多用“箬葉”。箬葉為箬竹的葉子,壹般稱其為棕葉。
問題八:包粽子用的是什麽葉子 粽葉即箸葉, 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壹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壹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粽葉具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中藥大詞典》中也介紹粽葉有這些功效。近年來研究證明,箸葉中的多糖物還具有抗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