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糕又叫年糕、棗糕,是陜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風味小吃之壹,由黍科糜子、大棗精制而成,經植物油炸後,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各賓館飯店均作為地方特色風味有售。當年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來款待紅軍將士的。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中對此就有生動的描述。油糕壹般常見於逢年過節或款待親朋好友時,特別是婚慶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
涼粉由純天然綠豆、扁豆、洋芋或蕎麥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涼粉亦是陜北風味小吃之壹,尤以子長縣的綠豆涼粉和油涼粉為著稱。用綠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綠豆涼粉”,用扁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扁豆涼粉”,由洋芋澱粉制作而成的叫“洋芋涼粉”,由蕎麥糝子制作而成的叫“蕎面涼粉”。涼粉中以綠豆涼粉為上乘,其色澤嫩綠鮮亮,壹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時節最佳。有冷熱兩種吃法,老少皆宜。
煎餅由精制蕎麥糝加工而成,可與豆腐幹、熱豆腐、各種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樣,涼爽味鮮,口感舒適,有減脂抗癌之功效,是壹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煎餅在食用時最好是即做即食口感最佳。子長煎餅在陜北地區久負盛名。
蕎面饸饹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粉條狀,與陜北羊腥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在陜北,民間有“蕎面饸饹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說。此外,蕎麥有減脂降壓的功效。延安的吳旗縣和誌丹縣盛產蕎麥,兩地的蕎面饸饹味道最佳,壹年四季皆可食用
羊雜碎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肺等燴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補效果。羊雜碎可炒、可燴,壹年四季皆可食用。
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幹,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兒,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未等,同面粉攪勻,上鍋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和蔥熗清油,或入鍋爆炒,酥綿可口,久吃不厭。洋芋擦擦屬天然綠色食品,壹年四季均可食用。
錢錢飯粗糧精制的錢錢飯。黑豆經過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待豆錢半熟時,再放小米。可驅寒保暖,通體舒泰。
油饃饃圓形,環狀,炸熟後,金黃似銅錢,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面,置熱炕發酵。面發後,攤制成壹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
糜子黃酒陜北的誌丹人民在整理、挖掘、繼承民間釀酒工藝的基礎上,采用最新技術和現代理化分析手段研制開發的壹種風味獨特的新型保健酒。該酒以軟糜子和麥曲為原料,又濃郁的糜子香氣,酒精度壹般在8-14度之間,比啤酒酒精度普遍高3-4倍,酒色黃裏透紅,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後味醇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兼有壹定的藥用價值。
美水豆腐和豆腐幹的主要原料是雙青豆,雙青豆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維生素ABCD,營養價值很高。甘泉豆腐和豆腐幹之所以品質優良,與本地的泉水有很大關系。甘泉素稱“美水之鄉”,傳說隋煬帝當年到甘泉飲之誌清神爽,遂賜名“美水泉”,取入禁內,為皇宮專用“貢水”。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陜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壹。陜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裏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陜西著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