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
北方第壹洞
王天洞,位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已被發掘的長度超過5000延米。洞內景觀迷人、獨特、險峻,有石林、城墻、雪蓮、冰川、噴泉、瀑布、地下河。王田東,世所罕見。中科院的專家說,洞內6000平方米的大殿和上中下三層的萬米迷宮堪稱世界之最。
它位於鴨河鄉萬川村東70多米高的山頂上。洞穴開發於20萬年前,全長7000多米,最大的大廳6000多平方米,可容納1萬人。全洞4個景點100多個景點。洞內迷宮更是奇特,號稱“北方第壹洞,迷宮天下無雙”。這個洞穴的兩個洞並列,中間是厚厚的石梁。右邊的洞是50平方米。洞石壁上有壹只大鳥,展翅昂首,面向東方,形象生動,故稱“鯤鵬朝陽”。左邊的洞是35平方米。這兩個洞就像山頂上的壹副巨大的眼鏡。沿著洞左側石壁的欄桿踏上石階,穿過“天橋”,下行30多米,便是洞內第壹廳——“聚賢廳”,寬敞高大,可容納千人。回頭望去,兩束光線直射大廳,給人壹種擁抱紅日,捕捉藍天的感覺。若過了春夏之祭或雨雪之後,廳中的雲從洞口盤旋升騰,與洞口的雲樹相得益彰,更是妙不可言。
洞內鐘乳石簇簇,晶瑩剔透,顯示出百種風情。“華清池”平白的池底,碧綠溫柔的池水,旁邊靜靜立著壹根鐘乳石,仿佛是壹個沐浴少女的守衛。“垂簾聽政”充滿皇家氣派,密密麻麻的鐘乳石猶如層層金色的幕布,壹尊“老佛爺”在其中靜坐冥想。“景泰藍”做工精致,上黃下藍,自然讓鐘乳石顏色完全不同,藍色的鐘乳石看上去就像壹個花瓶。當人們看到“珍珠墻”時,他們被其壯觀的趨勢所震驚。所見之處,鐘乳石千姿百態,如峰、塔、佛、花、瀑、林、筍。
在山洞裏,道路上下曲折。最窄的地方只能壹個人通過,胖的不擠,瘦的不寬。在“迷宮”裏,很多路都差不多,讓人覺得好玩。但是,所有的路都可以走出迷宮,只是外面的風景不壹樣。迷宮分為上、中、下三層。洞中有洞,相通,門中有門。迷宮總長1100米,世界罕見。融入其中,走來走去,難分伯仲,有趣。
望天洞像壹幅奇異的畫卷,飄逸迷離,妙趣橫生。
地熱異常帶
每當九冬酷暑來臨,愛幻想的人總會向往壹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化是規律,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壹些幸運的人生活在壹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遼寧東部山區桓仁縣的“地熱異常帶”。這是90多年前萬順老人在自家屋頭護坡時發現的。這條“地熱異常帶”的壹端始於渾江左岸沙尖子鎮政府駐地南1.5km處的船營溝,另壹端止於渾江右岸寬甸縣牛蹄山麓。整個地熱異常帶長約15km,面積約10.6萬m2。
到了夏天,“地熱異常帶”的地下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溫高達30℃的盛夏,地下壹米的溫度居然是-12℃,達到滴水成冰的程度。盛夏時節,人和動物只要站在洞口6-7米處,只需1-2分鐘就能被冷空氣吹到無法忍受。任萬順夏天把雞蛋放在這個洞裏,第二天早上拿出雞蛋壹看,已經凍裂了。放壹杯水在上面,晚上就會變成冰。任家發現這塊寶地時,用最簡單的方法,把凍果冷凍起來,以解暑解暑。鎮上的醫院、飯店、獸醫站等單位都曾利用這個山洞存放疫苗和菌種,效果非常理想。
入秋後,這裏的氣溫開始逐漸升高。冬天來臨,北風勁吹,“地熱異常帶”熱氣騰騰。人們可以從任家山後面的小山上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凍結,但這裏種植的哈密瓜仍然是葉壯肥料,周圍的草仍然是綠色的。甚至蠟樹和橡樹枝的插枝也發芽長葉了。1996年有人做過壹個實驗,把映山紅移植到山坡上,在上面種上植物和花,花在正月十五之前全部開花。任家在這個地方平整了壹塊地,蓋了個塑料棚,棚裏種了大蔥和大蒜。蒜苗割了兩次,大蔥還是綠的。經測量發現,該棚內溫度可保持在65438±07℃,地面溫度可保持在65438±05℃。這座山上整個冬天和春天都沒有雪。住在這裏的人世代居住。有關部門對這種奇怪的現象做了很多調查,至今沒有結論。
眾所周知,自然界的溫度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和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與太陽的距離縮短時,太陽向地球輻射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暖。另壹方面,地球變得越來越冷。由此形成了春夏秋冬。然而,這片陌生的土地打破了這壹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註。其中有人認為地下有冷、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冷的時候放出熱氣,熱的時候放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異常的冷熱區域,地下可能存在巨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這種特殊的地質結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種奇怪的現象。也有人認為,這個巨大的地下儲氣帶上面有壹個特殊的閥門,在冬春季節自動開關,導致了這種現象。但這些分析只是推論。這個地熱異常帶是怎麽形成的?這裏的地質結構有什麽不同?這需要科學家們進壹步研究。
五女山
五女山位於本溪市桓仁縣東北8公裏處的渾江北岸。山體呈長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懸崖垂直高度200多米。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是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壹。2002年,五女山風景區被評為AAAA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五女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朱蒙兵敗流亡,在山上建立了高句麗第壹個王城,史稱葛生骨城。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珠率軍入遼,駐紮於此山。因此,它是高句麗民族文明和滿族文明的發源地和幸運之地。
近年來,考古學家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20世紀60年代最早的遺跡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發現的遺物有石劍、鑿子、陶罐以及遼金時期的壹些生活生產工具和武器。
公元3年,高句麗王朝第二代國王劉明陵遷都吉安。公元427年,高句麗王朝遷都平壤。公元668年被滅後,壹部分人遷入今河南內陸地區,與漢族融合,壹部分人投奔突厥、漠洪、新羅。所以古代的高句麗民族和現在的朝鮮民族不能視為壹個垂直系統。五女山被稱為東方第壹衛城。說到衛城,人們會想到雅典衛城和邁錫尼衛城。五女山還擁有衛城的六大元素,包括寺廟、宮殿、糧倉、兵營、水源和海拔200米的城墻。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譽為東方第壹衛城。
高句麗時期大型建築遺址長16.4米,寬9.3米,深1.4米。在山城的幫助下,北面開挖城墻,另外三面修建石墻,底部有壹塊比較平整的巖石。在那些日子裏,這裏放著紙卷和木板用來儲存谷物。坑就是軍營遺址,半地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坑,主要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裏面的魚鱗狀建築是壹個炕。裏面有兩三條煙道,鋪上石板,抹上泥巴,形成炕面。炕上有火爐,土堆上有煙囪。幾年前,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鐵器等遺物,其中大部分是武器,還出土了壹件比較完整的盔甲。由此可以判斷,應該是當時的兵營,也是山城守軍的駐地。
“霜重峰紫,葉滿紅坡;松綁壹個月,雲繞五女城。”這首詩說明了五女山風景的“奇”與“美”。山上有參差不齊的“飛來峰”;美麗壯觀的“第壹眼”;嬌艷的“紅楓樹”;居高臨下地“點桌子”;去五女山,妳會發現山上有大面積的綠色野菜,可以看到蘭菲蘭般高貴典雅的木蘭,欣賞滿山紅葉,森林如火如荼;身在山頂被白色包裹。五女山到處都是風景和歷史。去五女山旅遊真的是壹種物質和精神的享受!
大亞灣漂流
塞北小桂林-大鴨河漂流景區
大亞灣漂流位於遼寧東部山區,在桓仁。景區位於素有“塞北小桂林”之稱的華坪山腳下,總面積54.8平方公裏,面積35.6平方公裏。這裏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觀光的絕佳去處,尤其是漂流項目,獨特而刺激。這是壹個集漂流、觀光、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為壹體的旅遊景區。
東北第壹漂移
“東北第壹漂”是遊客給大亞灣河的壹個美譽。大亞灣漂流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曲折起伏,沿岸山峰秀麗,深受遊客喜愛。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內外遊客。大亞灣漂流驚險刺激,這裏是快樂的港灣,笑臉爭艷,漂流釋放情懷;漂泊,洗去煩惱;漂泊,感悟人生;漂泊是自我宣言。人生隨波逐流,有波濤洶湧,也有風平浪靜。在平靜的水面上劃船玩耍,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留下的只有快樂和悠閑。
景區功能
景區服務功能齊全,景區住宿有歐式木屋,格調高雅,造型獨特;有壹種北方人喜歡的耐火木屋。景區內有富麗堂皇、獨具特色、廣受歡迎的木餐廳:有充滿江南韻味的“綠竹園”,有展現北方風情的“紅楓閣”。在木易餐廳用餐,不僅可以品嘗到純正的農家美食,還可以欣賞到獨特的藤藝,景區內有會議中心,可以進行團隊訓練、會議、聚會等。還有購物中心、攝影部、冷飲部、燒烤部方便遊客。景區內有供遊客娛樂的場所:賽馬場、遊泳池、棋牌室、卡拉ok廳、室外歌舞廳、旱冰場等。景區每周都有獨特的二重唱、歌舞表演和篝火晚會。
其他景觀
大鴨河漂流景區不僅服務功能齊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更是引人入勝,精彩神奇。這裏有傳說中的“太公魚池”、“仙足池”,還有中國壹絕的天然根雕“醉孔雀”,還有耐人尋味的“情人樹”,還有詭異的“啟蒙石”。可以說,當妳遊覽大鴨河漂流景區時,妳會覺得“人走在景區裏,比在畫報世界裏旅遊更好”,正如“公園處處美。
著名評書家田連元曾為《大雅河漂流》寫過這樣壹首詩:“山之奇,河之雅名。輕舟三五裏,美人冠遼東。”快樂的航道載著快樂的妳我,溫暖的洪流迎接尊貴的遊客。漂泊重疊了歲月,濃縮了人生。雖然這艘船已經到了終點,但人們還是舍不得它。大亞灣的漂流是如此的迷人和令人擔憂。
冰臼奇跡
桓仁沙尖子鎮雙水洞村渾江岸邊有幾十個大小不壹的石坑,有圓柱形的,也有盆形的。由於石坑的形狀多為圓柱形,當地人稱之為“地下圓柱”。據科學家研究,“地崗子”是典型的四世紀冰川遺跡。它是冰川融化時用沙粒旋轉研磨而成的。學名是砂漿。每年夏天,渾江河水流經其中,“缸水”十分溫暖,吸引大量遊客在此沐浴,成為天然浴缸。
環龍湖-萬樂島
環龍湖位於遼寧省桓仁縣東北部,碧波蕩漾在群山之中,碧波萬頃,山奇水秀。湖中最大的島嶼是萬樂島,面積225畝。
環龍湖風景如畫,景色宜人。登高遠眺,只見:浪跡飄影,白浪湧動,初起白雁如河,咆哮馬立克奔騰,驚天動地,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坐臥湖邊,仔細壹看:群山環繞,河流環繞,碧波蕩漾,水天壹色,旅遊船乘風破浪,漁家劃船,漁家在河邊垂釣,遊人在岸邊漫步。多麽豐富多彩的景觀,人們被它迷住了,忘記了它在哪裏。乘船漫遊,群山環繞,松柏搖曳,綠水蜿蜒,碧波溶溢。兩岸綠樹爭奇,山花爛漫,水鳥在沙灘上嬉戲,魚兒在海浪中成群結隊。眼睛所在的地方,都是綠色的,就眼睛而言,都是綠水。站在船頭昂首挺胸,乘風破浪,輕撫船舷,近江鳴笛,讓人心曠神怡,滿心歡喜,豪氣萬丈,躊躇滿誌。
環龍湖,峰巒疊嶂,妙不可言,自然萬千。有三層砬子,絕壁險峰,臨江而立,巧妙銜接,層次分明,似層層亭臺綠花,似畫非畫。峰高,層層相對,連綿不斷。山頂松樹密布,形態各異,高低不壹。山腳下,所有的山脊均勻分布,橫貫整座山,密林雜樹。南方的山很美,三塊石頭並排立在峰頂,與天空融為壹體,被譽為“天之三柱”。北方高聳的山峰更是別具壹格,山清水秀。王艷的鼻山,臨河的懸崖,雄偉險峻,怪石嶙峋。馬面石,景色奇妙,特別壯觀。擡頭望去,有數百座青山連雲,低頭望去,四周是十尺深淵。陡壁如抹,山石嶙峋。西邊有壹座“鹿頭峰”,形似梅花鹿,長著鹿角,正在吃草;有“七音谷”,有崖,有刀,有斧,兩壁相對,開辟壹線。山谷的東墻就像壹個人工盆景,頂部覆蓋著各種古松。左墻盡頭,怪松似黃傘蓋,松時似劍,直插青天。其間給人壹種青山即將倒,山石即將落的感覺。壹點安靜,風在湧動,海浪在拍打著海岸,松濤在鳴響,鳥兒在歡快地歌唱,人們在談笑風生,交織在壹起,不時奏出壹曲悅耳的交響樂,美妙而美妙。
棄船登岸,爬樹拉藤,沿峽谷登頂,仰望藍天,雲遊蒼鷹盤旋;近山處,風散,蝶舞,鳥鳴;遠山如戴,煙波浩渺,山水相連,相得益彰;眺望江面,傅和鴛鴦戲水,壹群魚兒在銀波中奔跑戲水。在群山的懷抱裏,有壹個不是人的世界,心中有無限的向往,就像壹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就像壹首清新淡雅的抒情詩。
如果說環龍湖是壹條騰飛的巨龍,那麽萬樂島就是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萬樂島位於五女山風景區的環龍湖中,是壹個四面環水的湖心島,距縣城22公裏,面積225畝,海岸線2600米。它是壹個集自然風光和佛教文化於壹體的旅遊景點。碧波萬頃,青山綠樹,鳥語花香,亭臺樓閣如畫,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萬樂島上寺廟眾多,高30余米的劉陽觀音為全國之首,由26尊佛像組成的石窟莊嚴肅穆,為東北之最。在欣賞自然風光的時候,可以拜觀音,祭拜聖地,祈榮祿,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