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清明節全國各地有什麽關於吃的習俗?

清明節全國各地有什麽關於吃的習俗?

時值壹年春草綠,又到壹年清明時。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那麽清明時節,肯定也有不同的吃法。

 江南壹帶

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壹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壹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制作團子。

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壹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浙江壹帶

清明果

每到清明,浙江南部家家戶戶都要做壹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壹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

  安徽壹帶

饊子

安徽壹帶清明節前後會吃饊子,壹般出沒於炒貨店啊,秤斤的蛋糕店啊。饊子是油炸的,很脆,買來完整的壹份總喜歡壹口咬開看它變得七零八碎,不過饊子現在也不僅僅是清明美食了,像紅薯片壹樣,成了大家日常零食。

  陜西壹帶

蒸饃

陜西壹帶清明節壹半以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為紀念。

  北方壹帶

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壹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潮汕壹帶

薄餅

潮汕人過清明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薄餅分皮、餡兩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壤中烙成壹張張圓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紙。

餡分鹹、甜兩種,由蛋、肉、肝類、臘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餡的稱鹹餡;用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的為甜餡。食時用薄餅皮卷成圓筒狀就食。

  四川壹帶

歡喜團

四川成都壹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壹路擺賣。

  山東壹帶

蛋餅、蒸小燕

清明節,山東地區許多人家都要吃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壹定要吃雞蛋和白面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

  福建壹帶

菠菠粿

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建壹帶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

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

  廣西各族

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是布依族、壯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

  北京

春餅

其實北京沒什麽特別的清明食物,但有壹樣食物貫穿北京人整個春天,直到清明。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壹咬咬到二月二龍擡頭,還要叫回嫁出去的姑娘壹起吃,再壹咬就咬到了清明。

春餅餅皮比烤鴨餅皮要大,並且有韌性,更有嚼勁兒,北京人稱為要有“骨力勁兒”。卷的多是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豆芽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蔥花雞蛋等。油鍋裏壹炸,就成了老外眼中大名鼎鼎的中國“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