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壹中年男子向記者求助稱自己老婆因為在短視頻平臺dy上追星靳東,不吃飯瘦了10多斤,還每天跟他吵架,跟他分床睡,心裏只有靳東。
該女子則向記者解釋:靳東向全中國宣布了喜歡她,並要給她五六十萬買壹套房子。
但她不相信那是假的。
據知情人爆料,短視頻平臺某音上有2000多個假靳東的賬號,以中老年女性用戶為目標,進行感情投資,然後組群,讓中老年女性購買電商產品。
不僅是假靳東,還有大量的假楊冪,假趙麗穎,假王俊凱等當紅流量明星,甚至假馬雲,假馬化騰等,出現在某音平臺,針對未涉世的大學生和不安平淡生活的中老年,進行欺詐騙錢活動!
利用不經常上網人士的信息不對稱,進行各種欺詐活動!
害,這哪是信息不對稱,這明明是 “看臉的時代” 。
網絡是虛擬的,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往往有種虛實相生的錯覺。
生活中,人們識別壹個人,往往通過這個人的身形體貌。
可笑的是,如果用這種方法,用來區分網絡上的人,就真是大錯特錯了。
因為圖片可以PS,而且網上壹找壹大堆。
不僅圖片,人臉也可以用AI換掉,視頻和直播也完全問題。
這些都讓原本虛擬的網絡變得相當魔幻。
壹句話: 妳看到的不壹定是真的。
但是虛擬網絡似乎放大壹個事:這是個看臉的時代。
很多網民只看臉,認人。
只要是那張臉,甭管是不是PS的或AI合成的,就認定壹定是那個人。
認了人,就信了事。
信了事,就上了騙。
然後就任人擺布。
最後,丟了人,失了財。
“看臉的時代”,果真毀人不倦。
那面對紛紛擾擾的網絡世界,我們該如何分辨真真假假呢?
請往下看。
人生在世,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皆為利往。
利字當頭。
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很多行為,若簡單歸因都是 利益驅動下的欲望 。
朋友圈經常曬自己月賺多少萬,各種觥籌交錯的會場,光鮮亮麗的高檔會所。
像不像前段時間炒的沸沸揚揚的“上海名媛拼團”事件。
她們這麽做很簡單,只是為了包裝,釣個金龜婿/富老頭。
但真正的有錢人,精力往往在享受當下,不會花大力氣刻意記錄,畢竟無盡的拍照和視頻,沒完沒了的修圖濾鏡,會破壞生活的真實性,讓生活變得毫無趣味。
這種無趣的感覺,其實就像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壹起聚個餐,餐桌上只顧著拍美食,發圈修圖,自拍合影,全然忘了來幹嘛的,多是活成了人設,而不是自己。
每個人都像做任務壹樣,不再是享受美食,享受友情,享受酒不醉人人自醉當下的感受。
當然活得通透的人,也不會刻意討好他人,迎合大眾的需求。
生活是自己的,過的好與不好,只要不影響他人,自己開心就好。
所以,如果壹個人不是閑得無聊沒事做,那些刻意裝扮朋友圈或個人空間的人,妳要小心點,ta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這背後極有可能藏著無盡的欲望。
因為欲望,才是行為的真正動機。
小心被套路。
當然我們在網上接觸最多的就是來自商家的套路。
滿99減50,滿199送1件,原價299現價只要88,88妳買不了吃虧,妳買不了上當,錯過今天,再等1年,諸如此類的文案。
還有各種所謂的站臺權威,像之前的蒙藥傳人,北大專家,美國MBA、MCA、ACC等多學科博士等等,這些多是騙子。
就像上面這位“丹神定喘”藥的蒙醫烏仁吉,其實就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在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第19集中,這位“烏仁吉”扮演了壹位崩爆米花的老人。
換個裝扮,搖身壹變,卻可以大搖大擺自稱蒙醫傳人。
這變身,妙啊。
作為網友,需要我們擦亮雙眼,別輕信他人,被忽悠了。
還有各種某某品牌折扣價,僅限當天,僅限前100名客戶,或雙12免費送。
這些滿滿的都是套路,都在撥動妳本來無感的欲望,試著拉開妳的錢包,讓妳窮窮窮。
所以,在妳沒搞清楚壹個人行為動機之前,不要輕易做選擇,掏腰包更是要不得,不然,妳多半會後悔的。
老生常談,卻又歷久彌新。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如果壹個非親非故的人,突然對妳很好。
妳要小心了,對方定是非奸即盜。
又或者做過什麽對不起妳的事,補償妳。
當然,那該死的愛情除外。
我經歷過壹次掉餡餅,當時我在買房,首付缺幾萬, 就有壹位做信貸的大姐說,她有路子可以貸款,利率很低。
無路尋錢的我,心想還有這好事,看著大姐,人挺靠譜,也客氣和善,就輕信了。
緊接著去銀行簽了借款合同。
後來才知道,這個銀行的貸款利率比其他銀行高很多。
只是自己對銀行利率高低沒概念,也沒細看合同。
就輕易相信了她。
當然後來找她要說法:為什麽比其他銀行利率要高?
她這邊開始踢皮球,給我爭取的利率很低了,才帶我去的,是不是我被銀行耍了,拿錯合同給騙了。
被騙了?
我心想:“信貸合同不是姐妳看好的麽,我是因為信任妳,才沒看,直接簽的。”
白紙黑字,加上買房確實用錢,我也就認了。害,只能怪自己年輕啊。
這件事告訴我:
天上不會掉餡餅,
如果掉了,
也砸不到我頭上,如果砸到我頭上了,很有可能是某個飛累了憋不住的鳥,拉的鳥屎。
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教導我們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同理, 沒有多方位了解,就別輕易相信 。
互聯網金融暴雷就是很好的例子。
很多中老年爺爺奶媽嬸嬸阿姨們壹聽,年化利率能達到15甚至20個點。1萬放進去,1年可以白賺2000塊。
了不得了不得,這錢比放銀行強十幾倍啊。
再加上銷售稍微忽悠兩句,就開了賬戶,心滿意足地把畢生積攢的錢都投了進去。
殊不知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可沒有銀行有實力,更沒有銀行穩定可信賴,沒有任何風控。
就像2010年9月成立的e速貸,6年時間,非法集資了500多億資金,涉嫌90多萬人被詐騙,到2016年,e速貸CEO簡慧星,以4項罪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挪用資金、擅自發行股票,被捕。
還有唐小僧和聯壁金融,這樣的高返利平臺,兩家公司其實都沒有銀行存管,投資端資金期限偏短,借款端資金期限長,這種嚴重的期限錯配,最終導致暴雷。
像這樣,很多P2P平臺入不敷出,紛紛選擇了跑路,現在跑路已成了P2P行業問題平臺的壹項重要標誌。
從2015年以來,前後出現了多個跑路平臺,像國金寶、51豐收寶、禮德財富、利民網、壹點金庫、銀豆網等18個平臺,均被網貸之家在2018年7月標為“跑路”標簽的平臺。
有人要問了,政府不該管管麽?
管,當然會管。
但就像 所有的法律都是滯後的正義 壹樣,很多不幸的案件,只有發生了,才會立案,調查,還原真相,定罪。
但這不代表,當事人就可以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國家審查身上,畢竟自己才是第壹責任人。
每個人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別輕信他人,落入被騙的陷阱,被人割韭菜,交智商稅。再說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高收益永遠伴隨著高風險。
所以,看到高收益,記得長點心,小心有詐。
多點了解,多點調研。
少做稀裏糊塗的選擇,自然會少很多莫名的煩惱。
沒事少琢磨不勞而獲,少折騰坐地生金,少幻想壹夜暴富。
多讀讀《毛澤東選集》,裏面有為人處世的整套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幫妳站在高山上俯視這浮浮沈沈的世界。
頭腦武裝到位了,眼前也就亮堂了。
慧眼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