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如何評價蘇聯是壹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中國和蘇聯有20多年的蜜月期和緊張關系。但個人認為,從中國的立場來看,蘇聯解體絕對不是壹件好事。中國先後與美蘇實現關系正常化,戰略形勢大好。
在東方和西方的眼中,中國都是鬥爭的對象,中國第壹次有了滿足這兩種需要的國情。蘇聯解體和911事件將中國推到了國際形勢的風口浪尖,戰略形勢急劇惡化。作為中國人民,他們永遠不想看到蘇聯的災難,更不想看到蘇聯的歷史重演。
我對蘇聯很感興趣,本文涉及的事件和人物盡可能準確,但由於水平有限,希望您能指出錯誤和遺漏。
1991 8月19日至21日是震驚世界的三天。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戈爾巴喬夫總統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總統職責,並組建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國家的所有權利,在蘇聯全境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
這壹事件的性質可以說,CPSU內部支持社會主義的勢力和以葉爾辛為首的右翼勢力之間的攤牌是挽救蘇聯解體和CPSU解體的重要行動。從中國的立場來看,這壹行動是積極的,是挽救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積極行動。
“1”和“8.19”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5月1985日,54歲的戈爾巴喬夫當選為CPSU總書記和國防委員會主席。面對蘇聯的政治、經濟和民族危機,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所謂的“改革和新思維”,其中心思想是促進蘇聯的“民主化”和“開放”以及“新的外交思維”。
CPSU中央委員會負責人塔夫羅夫斯基指出了四點:蘇聯就像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全面內亂,蘇聯就像中國三年困難時期的經濟崩潰,但蘇聯沒有中國的威望,蘇聯人民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團結。
簡單總結壹下,蘇聯解體前,政治內亂,經濟崩潰,領導沒有權威,人民沒有團結。這種嚴重的情況使蘇聯黨內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感到擔憂,因此他們決定發動政變以挽救蘇維埃國家和蘇聯。
1.1 ?8.19事件前蘇聯的情況。
1990年2月,蘇聯政治作家普羅哈諾夫在《文學俄羅斯》周刊上發表文章,指出蘇聯要分七步滅亡。具體來說,這七個步驟。
1.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被否定,共產主義理想被拋棄,* * *的領導地位被動搖,蘇聯人民特別是蘇聯* * *失去了精神支撐和奮鬥目標。
1986年2月,CPSU第27次代表大會召開,並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是CPSU的指導思想,聯盟壹切活動的核心是蘇聯。
到1990年CPSU第28屆國會時,不再提及馬克思列寧主義,並聲稱CPSU“堅決放棄政治壟斷”,所有政治力量都可以在合法範圍內自由競爭。蘇聯共產黨自動放棄了領導權,放棄了蘇聯70年的理論和實踐,這直接造成了蘇聯大方向和人們思想的混亂。
2.行政指揮系統遭到破壞,無政府主義猖獗。
CPSU否定民主集中制,主張絕對民主化,導致無政府主義在軍事、經濟和社會領域泛濫。蘇聯人自己也曾經說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和民主太多,內容太少;提倡開放,我們可以揭露CPSU過去的所有秘密,批評史達林,批評CPSU的歷史和實踐,完全否定蘇聯的所有成就。
它引起了人們對* * *和政府機構的嚴重不信任,也動搖了蘇聯的政治基礎。提倡民主化,各種黨派都可以存在。
蘇聯解體前,有名無實的政黨有500多個,各種思潮,主要是資產階級思潮相互融合,直接造成了人們思想的混亂。民主化的結果是,所有部門和個人都有充分的發言權,任何人都可以在不聽的情況下說任何話。軍隊中的命令無法傳達,行政機構面臨癱瘓。
1986年4月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截至目前,烏克蘭北部仍籠罩在核陰影下。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為違反操作規程,這是對現實中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嘲諷。
後來,國家緊張局勢委員會成員之壹、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曾指出,蘇聯嘴上說著民主,但實際上,人民根本不遵守法律。如果國內秩序無法恢復,他們主張以鐵腕手段恢復蘇聯的國家秩序。
3.蘇聯最大民族俄羅斯的歷史和性格飽受詬病,凝聚力中心失去了作用。
任何多民族國家都必須有壹個凝聚中心。過去,蘇聯以俄羅斯為凝聚中心。改革後,俄羅斯的民族和歷史受到了批評。將蘇聯在民族問題上的所有錯誤都指向俄羅斯民族,國家失去了凝聚力中心。
4.蘇聯經濟被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受制於國際資本。
1991 4月,蘇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共同制定了蘇聯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稱為“哈佛方案”。這個計劃的中心是:在西方的援助下,進行徹底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私有經濟和西方民主政治。
這個激進的哈佛項目完全無視蘇聯的現實,企圖用“休克”療法在短時間內解決蘇聯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但卻特別受到戈爾巴喬夫的青睞。1991年7月,蘇聯通過了私有化法,戈爾巴喬夫在給西方七國的信中說:“第壹步是將蘇聯80%的中小企業出售給私人,第二步是將大型國有企業私有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蘇聯的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賣給了掌握實權的官僚或其代理人。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部分金融寡頭都誕生於蘇聯的私有化運動。
5.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
私有化運動造就了壹批富人,但經濟崩潰給大多數人帶來了困難。2005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蘇聯解體對俄羅斯國家和人民來說是壹場災難。
6.蘇聯政權是買來的,壹切都是“錢”。
7.蘇聯解體和全面內戰。
現在看來,蘇聯解體是和平的,但解體後的加盟共和國大多處於動蕩之中。在解體後的三年裏,俄羅斯的生產下降了壹半,投資下降了四分之三,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二,許多地區的經濟倒退到自然經濟階段。
解體時,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6%。2004年下降到只有0.7%,相當於解體前的前1/10,俄羅斯被甩到第三世界國家行列。除波羅的海三國外,大多數獨聯體國家政治腐敗,受制於西方。在11獨聯體國家中,有6個國家處於戰爭狀態,人民的民主權利毫無意義。
可以說,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已經走進了死胡同。他以“民主和人道的社會主義”和“全人類的利益高於壹切”的思想癱瘓了CPSU,否定了國際範圍內的階級鬥爭,放棄了CPSU的領導地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能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是向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
1.28.19事件的現實背景
1.1990年,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宣布獨立,其他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離心傾向也迅速加劇。為了保存蘇聯,戈爾巴喬夫在5月與15個共和國的領導人達成協議,同意組建壹個“新蘇聯”。1991 8月4日,蘇聯公布了《新同盟條約》文本,並將於8月20日簽署新同盟條約。壹旦這壹條約簽署,蘇聯的國家性質將發生根本變化,蘇聯可以說實際上已經死亡。
條約的主要內容: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社會主義壹詞被刪除,蘇聯的本質和核心也發生了變化;新的聯盟條約規定,組成聯盟的各加盟共和國保留獨立決定所有與自身發展有關的問題的權利,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道路,聯盟中央委員會無權幹涉,因此如果葉利欽希望俄羅斯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聯盟中央委員會無權幹涉;主權共和國擁有稅收和外交權利,而聯盟中央委員會只保留軍事和部分外交權利。
這樣,聯盟中的軍事、內政和外交機構的活動將完全由各共和國控制,資金也將由這些共和國提供。蘇聯軍隊、安全機構和內務部隊將失去活動的基礎。中央政府完全是架空的,只是壹個形式上的中央政府。
2.CPSU正面臨解體。
6月,俄羅斯當選總統葉利欽訪問美國,表示希望與美國建立直接關系。
7月,葉利欽宣布了著名的“黨外命令”。該命令第壹條規定,“不允許政黨和群眾社會運動在俄羅斯及其組成共和國的國家行政機關、各級人民代表蘇維埃的執行機關、位於俄羅斯的國家機關、組織和企業中建立新的基層組織、委員會和其他組織,無論它們屬於誰”。
從表面上看,似乎所有政黨都被禁止進入俄羅斯的執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事實上,該命令是針對蘇聯的,並將CPSU排除在俄羅斯國家機關之外。
1990 CPSU第二十八屆大會通過了“走向人道和民主的社會主義”的綱領性聲明,這表明CPSU的“徹底革新”已被該黨的綱領性文件所確定。根據這份文件,CPSU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7月,CPSU公布了新黨章草案,新黨章草案規定所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蘇聯公民都可以加入蘇聯* * *,不再承認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這從根本上否定了CPSU的理論和時代基礎。
壹旦新的黨章草案獲得通過,它將使CPSU從執政黨變為反對黨,並從社會黨變為資產階級社會民主黨。
3.蘇聯經濟面臨崩潰。
戈爾巴喬夫的人道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使蘇聯的經濟減少了壹半,工業食品嚴重短缺。壹個超級大國基本上變成了超級乞丐。蘇聯解體前,戈爾巴喬夫對西方和中國進行穿梭外交的基本目的是“呼籲援助”。
由於缺乏產品,在1990年,蘇聯在冬季成了壹個問題,並緊急呼籲西方援助。德國總理科爾緊急將儲存在西柏林的數億美元糧食送往蘇聯,這無異於對壹個超級大國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