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為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幹燥塊莖。天麻原系野生,生長於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獲得成功。 天麻作為珍貴名產,身價可與茅臺酒齊名;作為地道藥材,名氣堪與人參媲美。日本藥學博士難波恒雄在其《漢方藥人門》專著中,斷言“天麻佳品出貴州”。
社飯:
據《銅仁府誌》記載,社飯源於社日祭祀。主要流傳於銅仁市,當地風俗,長輩逝世後頭3年在清明前要到墳上去祭祀,稱之為“掛社”。銅仁人壹般利用星期天,邀集親朋好友到墳上去祭祀,然後吃社飯。後來由於社飯好吃,就不管有無“掛社”都做社飯吃。 社飯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大米、野蔥和臘肉。
油炸糯米粑:
油炸糯米粑是銅仁市特有的風味小吃。做法簡單,香脆可口,糯而不膩。原料有蒸熟的糯米飯、煮熟的臘肉顆、煎過的花生仁及蔥花。制法是將臘肉顆、花生仁、蔥花裹在糯米飯裏揉成團,放進油鍋裏炸至焦黃,控幹油後即可。很受銅仁人青睞。
糖麻圓:
糖麻圓是銅仁地區傳統早點,俗稱“馬打滾”。味道香甜可口,粘糯適宜。原料以大米、糯米、黃豆為主,比例是3 :4 :3;輔之以紅苕糖或紅糖、芝麻。制作過程是先將浸泡過的大米、糯米、黃豆濾幹後磨成粉,然後加水揉成面團,而後擰下壹小團搓餅,揉成橢圓形、空心,放進油鍋裏炸熟,控幹油後放進裝有紅糖和芝麻的盤裏滾等
豆腐幹:
豆腐幹是銅仁江口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壹,色香味別具壹格,制作獨特。其制作過程壹般要經過泡豆、磨漿、濾漿、煮漿、點漿、上箱、過鹵、切塊、上扡、晾幹等十道工序,才能做成產品,用棕葉每百穿成壹串。江口豆腐幹之所以有獨特的風味,主要是采取了三條措施:壹是選用純凈的井水;二是不揭豆油皮,以保留其精華.
銅仁綠豆粉:
綠豆粉具有清熱解暑功能,在氣候比較炎熱的銅仁地區頗受群眾喜愛。綠豆粉的原料是綠豆、糯米、大米,三者的比例為3 :3 :4。其制作過程分磨漿、烙炕兩個步驟。磨漿具體操作如下:先將綠豆浸泡去皮,糯米和大米浸泡10—12小時,再將這幾種原料混合磨成漿汁,用文火將鍋燒燙後,再用刷把蘸油抹在鍋周圍,舀壹勺漿汁...
油炸粑
油炸粑是銅仁地區傳統早點。又叫“馬泡”。因其制作簡單,攜帶方便,價格便宜,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原料是大米、糯米、黃豆。比例是3 :4 :3,制作過程是:先將三種原料分別浸泡半天,再和在壹起磨成稠漿,然後將菜油燒開,舀壹小勺漿放在特制的盒子裏,放進油鍋裏,炸至焦黃後控幹油即可食用。有人還喜歡在漿裏放點...
此外還有江口的米豆腐;蝦蝦米豆腐;獼猴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