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教師的\"教\"應該由幼兒\"學\"的特點和規律來決定。如果教師不顧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規律,壹相情願地去組織活動,那只能是毫無效果的教學活動,因為無論幹什麽事情,首先要對它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取得成功,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首先利用情緒感染,激發興趣,讓幼兒參與活動很重要。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情緒易受到感染,所以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註意用愉快、歡樂的情緒,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所教內容的喜愛之情來感染、影響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裝飾畫\"彜族挎包\"時執教者用非常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妳們去逛商店,裏邊的東西非常漂亮。\"這樣壹來,幼兒就被引入到欣賞彜族挎包的意境中,在幼兒欣賞挎包的同時,裝飾挎包的激情同時也被激發出來了,欣賞過後個個都自然的投入到了創作活動中。
二、教法生動、提高學習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感、行為和方式,教師只有通過觀察,並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來給予不同的指導。凡是形象鮮明、具體,並富有情感色彩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因此,課題研究活動中,我們都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情景,采用生動的教法,使幼兒學得有趣,學得愉快。
1、營造壹個適於美術活動的氛圍來培養幼兒的興趣
創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發揮環境的刺激作用,對幼兒美術活動興趣的培養同樣是壹項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導幼兒進行活動時,教師首先是環境的創設者,不僅要為幼兒準備必要的材料,更要營造適於進行活動的氣氛、環境和氛圍,讓幼兒興致勃勃地進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居於教授者位置的權威,讓幼兒這樣畫、那樣改,或者指責幼兒畫得不對,畫得不像等等。因為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所進行的探索遠比畫壹幅作品的意義要大得多。教師在活動中要註意讓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的藝術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等方法進行啟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例如:幼兒在表現技巧有了困難或問題時,處理顏料上遇到麻煩時,教師應馬上轉變為指導者,積極地應答或滿足幼兒的需要,直接地教給他們必要的技能技巧。而當幼兒接受了教師的指導並開始創作時教師此時應轉變為旁觀者,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去領悟和消化這些間接的經驗。也就是說,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是固守的壹個角色,而是通過系列角色轉換來實現對幼兒的指導,既保證了教師\"教\"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幼兒的\"學\"。此外,要讓幼兒進行好活動,培養他們的美術活動興趣,還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物質材料,經常更換各種手法、技能以及進行活動的材料,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和方法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技能。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在遊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是以是否生動有趣,是否玩得高興為主要目的。可見,玩遊戲可以和美術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玩中,在遊戲中進行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他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畫、去制作、去玩,整個過程都是在遊戲中完成的。同時,\"遊戲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因為遊戲是壹種情感的表達,是自身價值的體驗,更能給兒童帶來快樂。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穿插遊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創作。例如:在小班幼兒畫\"小白兔拔蘿蔔\"的命題畫時,我先帶幼兒到飼養角去觀察兔子,然後回到活動室,讓幼兒戴上小兔頭飾玩\"小兔拔蘿蔔\"的遊戲,最後再讓幼兒動手畫,由於有遊戲作鋪墊,幼兒的畫面都很生動,而且在活動中,不感到有任何壓力和負擔。再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表情\",我組織了\"美食壹條街\"的品嘗遊戲活動,讓幼兒\"逛商店\",品嘗酸、甜、苦、辣,並用鏡子照壹照自己的表情,請另壹位幼兒當小畫家,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同時,自己也做了別人的小畫家,把別人的表情畫了下來。壹次美術活動就在輕松愉快中結束了,由於幼兒的興起較濃,畫出了各式各樣的表情,幼兒主動、自覺地初步掌握了繪畫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