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紅安邊程特色美食

紅安邊程特色美食

陽春三月,我請假去了壹趟邊城。

從重慶秀山縣驅車半小時,在渝湘高速“紅安”下車,駛入國道319。幾公裏後,您將到達紅安古鎮。

紅安古鎮是四川、貴州、湖南三省的交匯處。古鎮因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而聞名於世,將“腳踩三省”的土地帶入人們的視野,將“美麗的愛情故事”帶入人們的心中。

酉水河支流清水河上的石橋跨河而建。這座石橋古色古香,年代久遠。青石欄桿上雕刻著卷雲圖案,橋頭豎立著龍門坊,上面寫著“川東南第壹門”的字樣。時光斑駁的字跡依稀可辨。四川過橋入湘,可謂“蜀道之雨吹貴州,卷三湘之雲”。

湘、楚、川、黔的交匯處是壹個邊陲小鎮。邊城,原名茶峒,隸屬於湖南省花垣縣。古鎮建在清水河附近。隔江相望的是四川省秀山縣的紅安古鎮(現劃入重慶),南面是貴州的米家鎮。

走邊城古鎮碼頭。邊城剛從沈睡中醒來。兩岸青山盡染的清水河仍是清晨,河面上淡淡的薄霧似乎不在,羞澀地不願掀開她迷人的面紗。薄霧中,早起的浣姑娘在茶峒古碼頭上敲打衣服的清脆聲音,伴隨著孩子們在水中玩耍的笑聲,充滿了整個清水河。

碼頭邊上壹字排開的吳鵬漁船停泊在清水河邊,河水輕輕地拍打著船只,輕輕地擺動著。漁民們起早貪黑地去趕集,所以他們不得不早早地去趕集,把昨晚收獲的魚蝦換成現金。

突然,我聽到壹個船夫敲打著不遠處壹艘未完工的吳鵬木船,敲打聲回蕩在河面上,在寧靜的晨光中旋轉飄蕩,隨著清水河流向很遠很遠的地方。

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中國的邊城就像壹個剛從睡夢中醒來,來不及打扮的美女。她羞澀地靜靜地坐在清水河邊,凝視著帶走她無盡思念的泉水。

清水河岸邊的垂柳綠得鮮嫩。新建的紅柱綠瓦的仿古長廊和陽臺上的涼亭與垂足的老竹樓相協調。漫步其間,真的是壹個探索過去的地方。

俯瞰清水河-人工島上高大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崔璀”姿態優美,崔璀在微弱的晨曦中註視並想念她的邊境小鎮和她的“杜拉拉”。

從茶峒古碼頭拾級而上就是邊城老街。小鎮很小,路也不寬。生活在壹起的土家族、苗族和漢族在時間的長河中相互包容、相互同化。習慣了悠閑生活的鎮民們懶洋洋地清理著房前屋後的垃圾。各種吊腳竹樓和老四合院交錯,看似雜亂卻也和諧。

沿著通往“杜拉拉”入口的青石小路走著,我擡頭看到了巨大的“邊城”雕刻在河岸附近的懸崖峭壁上。猩紅的顏色似乎是新塗抹的,非常顯眼。

渡船仍然保留著沈從文筆下的“杜拉拉”的舊貌。壹條鋼纜連接著川蜀兩地,老人悠閑地坐在船裏的木平臺上,用壹根兩尺長、有細槽的圓木作為鉸鏈,卡在過河鋼纜上,把船壹點點拖到對岸,渡船在碧綠的水面上緩緩移動。想過河要錢的人必須把自己扔進木箱裏,保持壹元錢的價格多年不變,這是目前市場上唯壹的過河方式。與當時小崔口中的“杜拉拉”不同,人們過河時必須自覺帶上“救生衣”並穿上以確保安全。在交談中,老人告訴我,擺渡是公益性的,他的工資由鎮政府支付,而不是依靠“過河”,這與在河中央人工島上不遠的崔璀雕像處擺渡不同,擺渡人要收妳20元。

渡船停靠在對面紅安古鎮的碼頭上,岸邊立著壹塊小石頭,上面刻著“杜拉拉”二字。渡口燈塔般的建築被懷疑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舊物,波爾多塔上貼滿了“萬歲”和“偉大”等舊標語。

在“杜拉拉”海岸附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到達紅安古鎮。

為了古鎮的保護,車輛需要停在鎮外,鎮上采取主動,所以沒有噪音。與隔河相望的邊城不同,紅安古鎮很少有吊腳樓,花崗巖條鋪成的路面比邊城的街道寬敞安靜得多。在兩條街道的旁邊,有大大小小的庭院,庭院的墻壁是用青石制成的,庭院裏建有房屋。在路上,我突然看到壹座白色的西式建築,門楣上的黑色繁體字“復興銀行”特別顯眼,我知道這是民國時期的遺留物。它已被辟為第二野戰軍紀念館。內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就設在這裏。這壹年,劉鄧的軍隊從紅安向西南挺進,挺進三鄉,揭開了解放江南的序幕。

古鎮裏有壹個必去的地方,那就是“三不管島。”清水河中有壹座小島被稱為“三座被忽視的島嶼”。據傳說,在舊社會,所有抓住強奸罪並居住在這個島上的人都沒有被逮捕,因此島川、湖南和貴州沒有管轄權,因此它成為壹個“真空”的地方。現在古鎮和小島已經被壹條長長的走廊連接起來,這裏已經變成了壹個休閑養生的地方,不需要涉水就可以登島。登島望川湘黔,可以說是三岔口,“壹雞報曉三省。”石橋和杜拉拉連接四川、湖南和貴州。

多年來,三地邊民創造了壹種獨特的食物“豆腐角魚”,這是“三省壹鍋煮”。

三湘洞庭湖的“角魚”,加上四川紅安(今重慶)古鎮特有的腌菜,以及貴州的豆腐和西紅柿,與三省的食材融合在壹起,制成了獨特而特別的食物“豆腐角魚”。這道特色菜現在已經形成了壹條美食街,各種商店都在競相用“正宗”的招牌來贏得路人的生意。

太陽要西沈了,我不想回家。洪和安邊城在車庫裏漸行漸遠。

別了,綠色的清水河和夢系的“杜拉拉”。

永別了,小崔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