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
舊時,壹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首先全家壹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
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可以葷素壹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稭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壹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壹片燈火輝煌。“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撚升官圖、擲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屎”、“黃煙帶炮”
老太太們則坐在壹起鬥紙牌、打麻將、打十胡。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幹果雜拌兒、溫樸、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盡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銹,闔街硝煙濃”。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壹壹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壹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裏,只有壹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壹年諸事順遂。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