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麥蝦
是臨海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之壹。麥蝦可不是海鮮,而是壹種面食。是將麥粉攪成粉漿,用菜刀壹刀壹刀割下,所以臨海人稱之為“割”麥蝦,割下的粉漿不是細長如柳條,而是壹小坨壹小坨,如同彎曲的大蝦,所以稱其為麥蝦。
舊時麥蝦是臨海窮苦人家的主食,將麥粉調成有韌度的粉漿,在鍋內放入青菜、蘿蔔加水燒開,用菜刀將粉漿沿著盛器沿口壹刀壹刀“刮”下鍋。入鍋後的粉漿既不像長長的面條,又不似團團的粉塊,其狀如蝦,故名麥蝦。現在將配料改為香菇、筍絲、豬肉絲、鮮蝦等,味道更加鮮美。
2、蛋清羊尾
是臨海的特色名菜,以植物油、雞蛋清、豬油、豆沙和少許麥粉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麥粉,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直至用壹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為準,再將預先制好的以豬油網包裹的豆沙丸子放進沸植物油裏炸,丸子頃刻間變的胖乎乎的、油黃黃的,待到三分微黃,便可撈起裝盆,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膩。
3、糟羹
分為甜羹、鹹羹,通常在正月十四家家戶戶必吃此羹。鹹羹配料以個人喜好為主,壹般以10多種蔬菜,肉類,海鮮為主,切成顆粒狀,炒半成熟後加米粉漿或澱粉漿制成,味美且能禦寒。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幹、小湯圓等制成。
4、麥油脂
皮是將小麥粉加水調成膠糊狀,這個過程叫“打漿”。在塗抹了油脂的平底鍋上攤成大如銅鑼、薄如紙的麥油脂皮,再用肉絲、綠豆芽、豆面、蒿菜、雞蛋絲、豆腐幹、韭菜等等制成各種餡,吃的時候自由選擇各種餡料,用麥油脂皮包起來就可以了。要熱吃的話,可以把麥油脂放在油鍋裏貼煎,等到兩面焦黃,吃起來又香又鮮。
5、扁食
就是大餛飩,通常餡為茭白、豆腐幹、炊皮、肉丁,或白蘿蔔、鹹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於普通的餛飩皮,餛飩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時候,將皮攤在桌上,取壹勺餡料放在皮上,從小邊向上卷壹圈,兩邊壓緊後合到中間即可。扁食壹般湯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戶戶經常吃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