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粉蒸肉久負盛名,始自清朝鹹豐年間,但凡老街大小酒肆、餐館,逢席皆必有粉蒸肉,其因配料獨特,制作獨到,口味獨家而世稱“三獨粉蒸肉”,2009年被列入《安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美食裏的典故
清成豐後,黃泥街周圍成為清軍與太平軍的戰場。清軍將領彭玉麟、曾國葆與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都到過黃泥街,在西竺寺七裏崗大戰過壹晝夜。正當陳玉成饑腸轆轆之時,忽然壹股從未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士卒循著香氣的源頭而尋,在壹座小山村的農舍中看到壹位中年婦人芷從竈上取下壹黑陶缽,上扣陶碗,直冒縷縷香氣,掀開壹看,滿滿壹缽粉蒸豬肉,他箝起壹塊往嘴裏壹撂。哈!香爽可口,油而不膩。他連忙緊扣陶碗,捧起陶缽急奔軍營,把肉獻給英王陳玉成。陳即邀請李秀成入帳享用。立命軍中派人向那位農婦學習制作技藝。由是黃泥粉蒸內,傳揚開來。
據傳,早在二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在拜南嶽天柱山時,曾駕舟遊過潛江,在江邊西竺寺小山村中吃過粉蒸肉,贊不絕口,還送給做肉農婦壹件寶物。
工藝流程
洗凈排骨或五花內,將排骨切成約五厘米長小段、五花肉切約八厘米畏、寬隨肉厚自定、厚約壹厘米的長方形內片。
加入配料:食鹽適量、白塘、茴香少許,醬油適量,加入少量清水調和均勻後倒人配好料的肉中拌和,放進適量米粉,拌勻後放置約10分鐘後,將其擺放在墊好粽葉的洋鍋內,鐵鍋水沸即呵入籠開蒸。
需蒸時間約壹小時,五花內只需蒸三十分鐘。裝盤:反扣裝盤,揭去粽葉。熱食口味為佳。
夾起壹片放在飯上,用勺子舀起壹勺帶著米飯、米粉和肉的美食聚合體,嘗過以後腦海中除了壹個“香”字,已經沒有其他形容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