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美食有青團、饊子、煮雞蛋、薄餅、暖菇包等。
1、青團
青團是清明時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綠,糯韌綿軟,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因為寒食節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們提前會準備很多糕點用來充饑。
2、饊子
清明節要吃饊子,是壹種傳統習俗。炸饊子是壹種油炸類的面食,以米面為主料搓成細條,通過油炸而成。形狀各異,或為麻花,或柵狀,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
3、煮雞蛋
雞蛋的形狀是圓潤的,象征著團圓與圓滿,寓意圓圓滿滿。在清明節這天,用薺菜煮雞蛋,寓意壹整年都有好身體。
4、薄餅
廈門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壹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壹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薄餅菜”至少需要十幾種食材制成,而且大都是當季蔬菜。
5、暖菇包
在清明節前,農村家家戶戶動手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豐登,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嘗,這種習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