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清補涼,文昌抱羅粉,陵水酸粉,海南粉,東山椰子粑,菠蘿飯,各種蒸籠包,燒麥,蒸籠排骨,豬肚湯。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壹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有7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
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壹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海口騎樓主要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
建築文化
海口騎樓建築作為壹種外廊式的建築藝術源遠流長。海口白色騎樓建築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色,又有對西方建築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文化的影響,這些獨特的建築風格形成了壹座騎樓就是壹幅風景畫。
由於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海口“外沙”壹帶(即博愛路,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
1930年之後,壹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壹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著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